《清史別叢:乾隆皇帝的香妃》內容簡介:“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位妃子,自民國年間出現在清代野史及小說中以來,產生了寵妃和烈女兩種形象。近百年來,關於她的身世一直爭論不休。當今影視戲劇更是杜撰大量關於乾隆皇帝和她的香艷故事,廣為大眾熟知。歷史上香妃的真實身世和去向反而顯得模糊。作者在書中引用大量的宮中歷史檔案,分析眾多專家的研究成果,考證香妃畫像的真偽,並親自參與香妃墓的開掘工作,力求一探香妃的廬山真面目。作者研究考證認為,乾隆皇帝確有一位來自新疆回部的妃子,宮中封號為容妃,傳說中的“香妃”就是容妃。她和乾隆皇帝的故事,並不像野史小說中那樣淒楚動人,但乾隆皇帝對她確實格外有一番情意。她多次隨乾隆皇帝熱河行圍、東巡和南巡,專門為她族人建立回回營、清真寺,很多資料顯示她比較受乾隆皇帝關愛。作者搜羅了她宮中生活留下的平凡而真實的故事,耐人回味。此外,書中介紹了香妃傳說流傳的始末,有關香妃的詩文野史和戲劇創作,並附有許多珍貴圖片,使讀者在追尋歷史足跡的同時得以聽俚俗故事和品雅致藝術。
基本介紹
- 書名:清史別叢:乾隆皇帝的香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16
- 作者:於善浦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158402, 730015840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清史別叢:乾隆皇帝的香妃》編輯推薦:光緒年間以來,香妃如傳言中的一縷暗香,在似有似無間,演化出無盡的浪漫淒迷和狂亂猜想。歷史上是否有香妃其人?她是寵妃還是烈女?“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她的香冢到底是在新疆喀什,北京陶然亭,還是在遵化清東陵?《清史別叢:乾隆皇帝的香妃》帶我們穿越歷史迷霧,撩開面紗,一窺她被遮掩的真面目。
作者簡介
於善浦,北京紫禁城學會會員,文博研究員。1955年畢業於東北美術專科學校(今瀋陽魯迅美術學院)圖案系。後分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曾師從唐蘭、沈從文。先後在陳列部銅器研究室、織繡研究室任實習研究員。1979年5月至北京遵化清東陵文物管理處擔當副主任,負責文物陳列、保管及清代宮廷史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清東陵》、《清東陵大觀》、《珍妃》、《光緒皇帝的珍妃》、《福壽園中的海上名人》、《香妃》、《東陵盜寶記》(與他人合著)等。
圖書目錄
前言
一乾隆皇帝及后妃
乾隆皇帝的隱私
乾隆皇帝的皇后
乾隆皇帝的妃子
乾隆帝及后妃圖卷
二回妃·香妃·容妃
香妃·容妃畫像考
舞台上的香妃故事
容妃及其家族所受賞賜
容妃墓地
三有關香妃的研究
孟森先生的《香妃考實》
單士元談香妃
朱家浯講香妃戎裝像
楊伯達談香妃畫像
於善浦考證香妃
紀大椿與《喀什“香妃墓”辨誤》
肖之興《“香妃”史料新發現》
水建彤先生談《伊帕爾罕》
台灣作家高陽論香妃
姜龍昭先生的《香妃考證研究》
《香妃考證研究續集》
乾隆香妃的研究考證
四有關香妃的傳說
五附錄
《聖武記·乾隆戡定回疆記》
《回疆通志》
一乾隆皇帝及后妃
乾隆皇帝的隱私
乾隆皇帝的皇后
乾隆皇帝的妃子
乾隆帝及后妃圖卷
二回妃·香妃·容妃
香妃·容妃畫像考
舞台上的香妃故事
容妃及其家族所受賞賜
容妃墓地
三有關香妃的研究
孟森先生的《香妃考實》
單士元談香妃
朱家浯講香妃戎裝像
楊伯達談香妃畫像
於善浦考證香妃
紀大椿與《喀什“香妃墓”辨誤》
肖之興《“香妃”史料新發現》
水建彤先生談《伊帕爾罕》
台灣作家高陽論香妃
姜龍昭先生的《香妃考證研究》
《香妃考證研究續集》
乾隆香妃的研究考證
四有關香妃的傳說
五附錄
《聖武記·乾隆戡定回疆記》
《回疆通志》
序言
“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位妃子。近百年來。關於她的身世一直爭論不休。“香妃”的研究,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關注。有人認為香妃不存在其人,香妃就是容妃;有人則認為香妃是香妃,容妃是容妃,兩個人不能混為一談。
本人年輕時在“香妃”生活過的紫禁城裡工作,後來又在“香妃”(容妃)入葬的清東陵工作,幾十年中一直在做“香妃“的研究工作。按照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和參閱史料,反覆研究考證得出的結果:乾隆皇帝只有一位來自新疆回部(維吾爾族)的妃子,宮中封號為容妃,傳說的“香妃”就是容妃。
乾隆皇帝一生的后妃,按已入葬在裕陵和裕陵妃園寢中的人數來計算,是四十一人。
乾隆皇帝的后妃和清代帝王后妃一樣,都選自滿、蒙、漢軍旗人家的女子。可是在清朝入關的十位皇帝的二百多位后妃中出現了一個特例,就是只有乾隆皇帝有一位來自新疆回部維吾爾族的妃子。
乾隆皇帝是一位勤奮好學的皇帝,在日理萬機之餘,為了民族統一大業,他還學習了滿、蒙、漢、藏、維文字。他所以能和回妃(容妃)共同在宮中生活二十八年,是有一定民族感情基礎的。
乾隆回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宮,初封和貴人,復冊封為容嬪,晉容妃。直到死,在宮中共生活了二十八年。她出自新疆派噶木巴爾的後裔,所以在宮中穿戴“回子公主“的頭飾和“朝服”。直到封妃時,才現做滿洲朝服,在宮中生活也比較受皇帝和后妃等人的關愛。估計她在家鄉時受到過良好的騎射訓練,所以她曾七度隨乾隆皇帝到熱河行圍,親自騎馬參加射獵,這是她不同於其他隨行的后妃之處。宮中留下《威弧獲鹿》畫卷,也說明乾隆皇帝對她格外有一番情意。容妃還隨乾隆皇帝兩次東巡、一次南巡,在宮中的地位比較穩定。
乾隆皇帝對眾多后妃的感情時有反覆,像烏喇那拉皇后被貶,悼妃被懲罰復晉升,順妃突然降為貴人,宮闈的事留下許多疑竇,所以為後人寫“野史”、“秘聞”留下了不少素材。
容妃在宮中的生活得到乾隆皇帝的關注是有特殊意義的,像照顧她的族人,定居在京師,建回回營、清真寺,將駐京回人編入佐領;且對額色尹、瑪木特、圖爾都等給予獎賞,在加封晉爵時,明確指出並非戰功,而是因為他們是派噶木巴爾的後裔。乾隆皇帝對窖妃及其族人宗教信仰和民族習俗的尊重,從《容妃遺物》清單中給”丹禪”(娘家人)的物品來看,都出自一個目的,就是安撫回疆平定的局面。按
“香妃”在中國歷史上的出現,按目前掌握的資料,最早是光緒年間有了傳說,歷經民國,香妃名目才出現。後來經過展覽、小說、戲劇的演義,到了1940年,“香妃”甚至上了(中國名人大辭典),成了中外成知的女人。若干年來,關於香妃的爭議一直不停,基本傾向是對香妃持否定態度。
1979年清東陵乾隆容妃墓塌陷,清理地宮遺物後,人證、物證、歷史文獻歷歷在目,更加肯定了乾隆皇帝只有一位回妃,香妃就是容妃。也有人認為乾隆回妃是容妃,而香妃是另一位被太后賜死的回妃。
“香妃”從現有的史料中可見其來龍去脈,供研討時參考:
1892年,即光緒十八年的遊記中:新疆喀什有香娘娘廟,香娘娘,體有異香,因思母回家。喀什民間男女頂禮膜拜,奉若神明。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今烈女傳>有“回妃”美色,準回之平進宮,妃懷國破家亡復仇之志,太后知,趁帝女口天宿齋宮,詔妃至官,絞殺之。 1913年《滿清稗史》首次將1907年《今烈女傳》之“回妃”改名為“香妃”,情節加了: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兆惠平回,掠入宮,妃裼衣藏利刃,乾隆不得近身,在居樓外建市肆、廬舍、禮拜堂如西域式以媚之。太后處死情節同,妃死後葬都下陶然亭“香冢”。
1914年,由古物陳列所在北京故宮武英殿浴德堂內,舉辦《香妃戎裝像>展覽,其《香妃事略》完全按《滿清稗史》的故事情節,再加以《香妃戎裝像》的直觀形象在皇宮裡展示,還有印刷品出售。這齣自官方的宣傳,影響極大,波及甚廣,使得“香妃”名噪一時。
1916年,小說《清史通俗演義>中有關香妃的章節,又一番渲染,香妃傳說擴散的面兒越來越廣了。
1917年,關於喀什噶爾香娘娘廟遺產的官司,對簿公堂。“指令顧問員玉素甫稟爭祥妃麻扎公產文”:
查前清乾隆時,祥貴妃系高宗純皇帝之妃。俗稱香妃娘娘者也。內務府譜牒載:其遠祖名阿巴克和加,生有五子。長日汗和加,次日和加艾買提,三日阿不都色買提,四日黑力其布來哈宜,五曰哈三和加。長、次、四、五均無嗣,獨第三子阿不都色買提生子日卡福盛。盛生帕力思。思生二子一女。長日吐地棍,無子。次日阿不都哈的。女即祥妃。
這裡在同一個地方,又出了一個“祥妃”。
1923年,《新疆遊記》稱香娘娘為香妃。
1934年,《新疆概觀》稱香娘娘為回妃。
1933年京劇《香妃恨》劇本出版,1934年三幕話劇《香妃>劇本出版。
1934年,金梁《清帝外紀·清後傳》記載,回妃即容妃。
1936年,《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香妃之外,另有一回妃。
1938年,《回教》第一卷第七期記載,繼香妃後,冊另一回妃為香妃。
1940年,《中國人名大辭典》有香妃條目。
1943年,美國出版的《中國名人大辭典》兆惠條,疑香妃為傳聞。
縱觀自1913年《滿清稗史》,香妃名字首次出現,事跡以1907年《今烈女傳》為粉本,進行了加工、完善,打造出了一位說法不一、相互矛盾的香妃。時至今日仍然沿著九十三年前定調的香妃來進行研究,沒有新的論據發現,總翻前人的那些老話去說,著實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乾隆皇帝的一個回妃,有容妃、祥妃、香妃等諸多稱號。本人認為回妃就是容妃,也是傳說中的香妃。她雖然沒有像野史中香妃故事那樣淒楚動人,但在宮中二十八年的生活中,還是留下了許多令人回昧的平凡而真實的故事。
1985年我曾經和董乃強先生合編《香妃》一書,並得到了溥傑先生的親筆題名(見前邊圖片)。這次出版的《乾隆皇帝的香妃》,參考了《香妃》原書,收入了過去未曾收入的重要史料,同時將書的體例結構作了適當的調整。由於時間匆忙,書中難免有不當或疏漏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人年輕時在“香妃”生活過的紫禁城裡工作,後來又在“香妃”(容妃)入葬的清東陵工作,幾十年中一直在做“香妃“的研究工作。按照實地考察、查閱檔案和參閱史料,反覆研究考證得出的結果:乾隆皇帝只有一位來自新疆回部(維吾爾族)的妃子,宮中封號為容妃,傳說的“香妃”就是容妃。
乾隆皇帝一生的后妃,按已入葬在裕陵和裕陵妃園寢中的人數來計算,是四十一人。
乾隆皇帝的后妃和清代帝王后妃一樣,都選自滿、蒙、漢軍旗人家的女子。可是在清朝入關的十位皇帝的二百多位后妃中出現了一個特例,就是只有乾隆皇帝有一位來自新疆回部維吾爾族的妃子。
乾隆皇帝是一位勤奮好學的皇帝,在日理萬機之餘,為了民族統一大業,他還學習了滿、蒙、漢、藏、維文字。他所以能和回妃(容妃)共同在宮中生活二十八年,是有一定民族感情基礎的。
乾隆回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宮,初封和貴人,復冊封為容嬪,晉容妃。直到死,在宮中共生活了二十八年。她出自新疆派噶木巴爾的後裔,所以在宮中穿戴“回子公主“的頭飾和“朝服”。直到封妃時,才現做滿洲朝服,在宮中生活也比較受皇帝和后妃等人的關愛。估計她在家鄉時受到過良好的騎射訓練,所以她曾七度隨乾隆皇帝到熱河行圍,親自騎馬參加射獵,這是她不同於其他隨行的后妃之處。宮中留下《威弧獲鹿》畫卷,也說明乾隆皇帝對她格外有一番情意。容妃還隨乾隆皇帝兩次東巡、一次南巡,在宮中的地位比較穩定。
乾隆皇帝對眾多后妃的感情時有反覆,像烏喇那拉皇后被貶,悼妃被懲罰復晉升,順妃突然降為貴人,宮闈的事留下許多疑竇,所以為後人寫“野史”、“秘聞”留下了不少素材。
容妃在宮中的生活得到乾隆皇帝的關注是有特殊意義的,像照顧她的族人,定居在京師,建回回營、清真寺,將駐京回人編入佐領;且對額色尹、瑪木特、圖爾都等給予獎賞,在加封晉爵時,明確指出並非戰功,而是因為他們是派噶木巴爾的後裔。乾隆皇帝對窖妃及其族人宗教信仰和民族習俗的尊重,從《容妃遺物》清單中給”丹禪”(娘家人)的物品來看,都出自一個目的,就是安撫回疆平定的局面。按
“香妃”在中國歷史上的出現,按目前掌握的資料,最早是光緒年間有了傳說,歷經民國,香妃名目才出現。後來經過展覽、小說、戲劇的演義,到了1940年,“香妃”甚至上了(中國名人大辭典),成了中外成知的女人。若干年來,關於香妃的爭議一直不停,基本傾向是對香妃持否定態度。
1979年清東陵乾隆容妃墓塌陷,清理地宮遺物後,人證、物證、歷史文獻歷歷在目,更加肯定了乾隆皇帝只有一位回妃,香妃就是容妃。也有人認為乾隆回妃是容妃,而香妃是另一位被太后賜死的回妃。
“香妃”從現有的史料中可見其來龍去脈,供研討時參考:
1892年,即光緒十八年的遊記中:新疆喀什有香娘娘廟,香娘娘,體有異香,因思母回家。喀什民間男女頂禮膜拜,奉若神明。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今烈女傳>有“回妃”美色,準回之平進宮,妃懷國破家亡復仇之志,太后知,趁帝女口天宿齋宮,詔妃至官,絞殺之。 1913年《滿清稗史》首次將1907年《今烈女傳》之“回妃”改名為“香妃”,情節加了: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兆惠平回,掠入宮,妃裼衣藏利刃,乾隆不得近身,在居樓外建市肆、廬舍、禮拜堂如西域式以媚之。太后處死情節同,妃死後葬都下陶然亭“香冢”。
1914年,由古物陳列所在北京故宮武英殿浴德堂內,舉辦《香妃戎裝像>展覽,其《香妃事略》完全按《滿清稗史》的故事情節,再加以《香妃戎裝像》的直觀形象在皇宮裡展示,還有印刷品出售。這齣自官方的宣傳,影響極大,波及甚廣,使得“香妃”名噪一時。
1916年,小說《清史通俗演義>中有關香妃的章節,又一番渲染,香妃傳說擴散的面兒越來越廣了。
1917年,關於喀什噶爾香娘娘廟遺產的官司,對簿公堂。“指令顧問員玉素甫稟爭祥妃麻扎公產文”:
查前清乾隆時,祥貴妃系高宗純皇帝之妃。俗稱香妃娘娘者也。內務府譜牒載:其遠祖名阿巴克和加,生有五子。長日汗和加,次日和加艾買提,三日阿不都色買提,四日黑力其布來哈宜,五曰哈三和加。長、次、四、五均無嗣,獨第三子阿不都色買提生子日卡福盛。盛生帕力思。思生二子一女。長日吐地棍,無子。次日阿不都哈的。女即祥妃。
這裡在同一個地方,又出了一個“祥妃”。
1923年,《新疆遊記》稱香娘娘為香妃。
1934年,《新疆概觀》稱香娘娘為回妃。
1933年京劇《香妃恨》劇本出版,1934年三幕話劇《香妃>劇本出版。
1934年,金梁《清帝外紀·清後傳》記載,回妃即容妃。
1936年,《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香妃之外,另有一回妃。
1938年,《回教》第一卷第七期記載,繼香妃後,冊另一回妃為香妃。
1940年,《中國人名大辭典》有香妃條目。
1943年,美國出版的《中國名人大辭典》兆惠條,疑香妃為傳聞。
縱觀自1913年《滿清稗史》,香妃名字首次出現,事跡以1907年《今烈女傳》為粉本,進行了加工、完善,打造出了一位說法不一、相互矛盾的香妃。時至今日仍然沿著九十三年前定調的香妃來進行研究,沒有新的論據發現,總翻前人的那些老話去說,著實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乾隆皇帝的一個回妃,有容妃、祥妃、香妃等諸多稱號。本人認為回妃就是容妃,也是傳說中的香妃。她雖然沒有像野史中香妃故事那樣淒楚動人,但在宮中二十八年的生活中,還是留下了許多令人回昧的平凡而真實的故事。
1985年我曾經和董乃強先生合編《香妃》一書,並得到了溥傑先生的親筆題名(見前邊圖片)。這次出版的《乾隆皇帝的香妃》,參考了《香妃》原書,收入了過去未曾收入的重要史料,同時將書的體例結構作了適當的調整。由於時間匆忙,書中難免有不當或疏漏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