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紅釉玉壺春瓶是一件清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紅釉玉壺春瓶
- 館藏地點:海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瓷器
外型尺寸(cm) | 口徑9 足徑11 高30 |
具體尺寸 | 口徑9 足徑11 高30 |
具體質量 | 2.300kg |
清代紅釉玉壺春瓶是一件清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
外型尺寸(cm) | 口徑9 足徑11 高30 |
具體尺寸 | 口徑9 足徑11 高30 |
具體質量 | 2.300kg |
清代紅釉玉壺春瓶是一件清代文物,館藏於海南省博物館。1文物特徵外型尺寸(cm) 口徑9 足徑11 高30 具體尺寸口徑9 足徑11 高30具體質量 2.300kg...
清鹹豐胭脂紅釉玉壺春瓶是中國陶瓷館館藏文物。此展品為清代文物。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其造型定型於北宋時期,在當時是一種裝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設瓷。此器撇口,長頸,腹下漸收,造型極其優雅,又有“大清鹹豐年制”青花楷書官窯款,現收藏於...
景德鎮窯紅釉玉壺春瓶 景德鎮窯紅釉玉壺春瓶是一件清代道光時期的文物。
清乾隆仿郎窯紅釉瓷玉壺春瓶 清乾隆仿郎窯紅釉瓷玉壺春瓶是清乾隆時期的文物。
清同治款紅釉瓷玉壺春瓶 清同治款紅釉瓷玉壺春瓶是清同治時期的文物。
豇豆紅為清代康熙晚期出現的類似豇豆顏色的銅紅釉品種,因其色調淡雅宜人而聞名於世。豇豆紅釉質勻淨細膩,含有粉質,紅釉中往往散綴因燒制時氧化還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綠色苔點,釉面如豇豆皮色,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甚是柔和悅目,有“大紅袍”、“美人醉”、“娃娃面”、“桃花片”等別名,其下品者有“乳鼠皮”...
清乾隆鈞紅釉瓷玉壺春瓶 清乾隆鈞紅釉瓷玉壺春瓶是清乾隆時期的文物。
民國仿乾隆款紅釉瓷玉壺春瓶 民國仿乾隆款紅釉瓷玉壺春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而且,宣德時期對銅紅釉的燒造技術掌握得較好,紋飾清晰,色澤鮮艷,被稱為“寶石紅”。宣德釉里紅傳世極少,其胎體細膩,釉面潔白,再與明艷的釉里紅相配合,達到了釉里紅工藝上升至較為高雅的境界,這也為後世的豇豆紅、郎窯紅等色釉瓷器的發明創造開創了科學利用金屬元素的先河。下面介紹兩件明早期的釉里紅...
清順治胡敏爾之誥命 清順治馬爾機喇之弟俄理之誥命 清康熙楊琳之繼妻魯氏之誥命 清雍正五品包衣連楊和尚及其妻之誥命 宸居篇 清康熙五彩龍鳳紋碗 清康熙鬥彩靈仙祝壽圖盤 清康熙黃地紫綠彩雙龍紋碟 清康熙紅釉碗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梨形壺 清嘉慶青花紅彩雲龍紋七格蓋盒 清道光粉彩蝠桃紋匙 清道光粉彩八仙...
明末龍泉窯開始衰落,景德鎮開始仿燒,清雍正時最為成熟穩定,官窯民窯都有生產。釉色稍深者又稱豆青,或凍青。器型有碗、盤、瓶、爐、筆筒、缸等。康熙時的產品有的無款,有的落康熙款、嘉靖款等。郎窯綠 是郎窯紅的窯變品種,又稱綠郎窯。郎窯紅在窯內燒成的最後階段,因銅紅釉誤被氧化,使釉中的低價銅...
清代單色釉瓷器在明代單色釉瓷器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據雍正末年唐英記載,當時御窯廠燒制的釉、彩達57種,其中大部分是單色釉瓷器。大量傳世品也證實了清代單色釉瓷器既有仿古,也有創新,成就超越前代,充分體現了瓷器生產的高超技術。康熙時期紅釉成就最卓著。由於匠師們充分掌握了銅紅的還原技術,使停燒百餘年的紅釉...
造型笨拙最典型者數玉壺春瓶,腰腹粗大,頸部粗短,鹹豐官窯瓷器款識為“大清鹹豐年制”六字兩行楷書,字型工整,字外無圈欄。鹹豐末年,景德鎮官窯廠被損毀,陶瓷業被破壞無餘,清代瓷業之敗落,莫過於此。同治瓷器以承襲前朝為主,粉彩器以彩色為地,一般以淡黃、淡藍、淡綠或淡紫為多見。“體和殿”款瓷器是...
清乾隆款霽紅瓷瓶,呈玉壺春形,器口徑13.3厘米,底徑13.8厘米,高43厘米,腹圍77.5厘米。此瓶喇叭口,削肩,鼓腹,圈足,器口呈白色,圈足內無釉,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該器表面的霽紅釉又稱鮮紅釉、寶石紅釉等,是一種極為名貴的顏色釉。文物背景 霽紅,初期稱為“寶石紅”,而後亦稱“祭...
僅舉玉壺春瓶為例,自宋代始創以至晚清民國,歷朝均有製作,而風格卻代有變遷。如清雍正時所仿明宣德青花玉壺春瓶,雖然製作精工,但其餘姑置勿論,僅造型一項的微妙差異亦可略見端倪。除整體風格外,對於不同器物,還要從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瓷器內部等各個局部加以觀察,看看各時代有何...
一八三藍釉描金花卉紋三管瓶 一八四青花三友圖瓶 一八五青花八仙圖大碗 一八六青花纏枝蓮花紋瓶 一八七黃地粉彩梅鵲圖碗 一八八紅地粉彩花蝶開光龍鳳紋蓋盒 一八九粉彩折枝花卉紋盒 一九○紅地金彩"喜"豐紋盤 一九一黃地紅彩百蝠圖盤 一九二礬紅彩雙龍紋杯 一九三粉彩嬰戲圖大果盤 一九四紅釉玉壺春瓶 一九五綠地...
直口長頸,圓腹圈足。藍、綠、月白諸色交融,釉色流淌自然,形成了長短不同、各展其妙的的垂流條紋,怎能不令人折心動容。爐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間創燒的品種之一,由史籍“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而得名。中華紅小膽瓶 “中華紅”紅:①紅色飽和度最高。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紅,是中國紅釉瓷中紅色飽和度最高的...
明朝的彩瓷以青花、釉里紅、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鬥彩等品種最為著稱,其次還有白釉紅彩、白釉醬彩、白釉綠彩、青花紅彩、黃釉青花、黃釉紅彩、黃釉綠彩、黃釉紫彩、紅釉綠彩、醬釉綠彩、素三彩等許多名目。明洪武時期是元瓷向明瓷發展的過渡階段,洪武時期的青花、釉里紅瓷器從造型...
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於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到明早期的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窯才真正燒成通體鮮紅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這種燒造技術就失傳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
明朝的彩瓷以青花、釉里紅、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鬥彩等品種最為著稱,其次還有白釉紅彩、白釉醬彩、白釉綠彩、青花紅彩、黃釉青花、黃釉紅彩、黃釉綠彩、黃釉紫彩、紅釉綠彩、醬釉綠彩、素三彩等許多名目。洪武時期 明洪武時期是元瓷向明瓷發展的過渡階段,洪武時期的青花、釉里紅...
清代康熙(1662~1722)、 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年間的青花、五彩、紅釉、天青釉、素三彩、粉彩、琺瑯彩、窯變釉、廣彩等,更是絢麗多彩,競相爭輝,產品行銷全國,遠銷海外,成為中國瓷器的主要產地,有“瓷都”之稱。清代後期至民國時期,由於社會動盪,景德鎮窯的制瓷業出現凋零或停滯狀態,中華人民...
同治款紅釉玉壺春瓶 178 光緒款粉彩雲蝠紋賞瓶 179 光緒款黃地粉彩花卉礬紅五蝠紋盤 180 光緒款黃釉渣斗 181 光緒款青花胭脂水八仙紋碗 182 青花花卉紋盤 183 宣統款青花歲寒三友紋碗 184 宣統款白釉盤 186 磁州窯白地黑彩罐 187 黑釉印花雙系扁壺 188 黑釉印花帶流扁壺 190 朝鮮粉青砂器象嵌花樹...
遺址內還出土有一定數量的汝瓷、影青瓷、白地黑花器和天目瓷,器形有碗、盤、缽 、罐、盆、盒、瓶、枕、燈台、爐、高足碗、壺、器蓋和各種人物、動物等小玩具。宋代鈞瓷以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下燒製成功銅紅釉,對後世的陶瓷工藝有深刻的影響。元代的釉里紅、明清時期的寶石紅、霽紅、郎窯紅和...
例如玉壺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區別並不顯著,以後卻逐漸變得笨拙,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竟變成短頸豐腹的矮粗形式,造型遠不及以前那樣精美秀麗了。除了了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外,還須了解或掌握一些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許多同類型的器皿粗看外表極為相似,...
明、清時期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
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象,不太透明勻淨,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開片。這時期還燒造黑釉、綠釉、黃釉、醬釉及孔雀藍釉、紅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礎上燒出釉下彩繪,如:白釉綠斑、白釉褐斑、...
郎窯: 清初郎廷極所監督的江西景德鎮窯及其所督造的瓷器之代稱。其瓷器仿古暗合,摹仿明永樂、宣德紅釉燒制,釉水顏色,桔皮傻眼幾可亂真,款字也酷肖,極難辨識。劉廷璣《在園雜記》談及此事,事距郎廷極督造瓷器時間很近,極可能系劉所目睹。臧窯: 清初臧應選所監督的江西景德鎮窯及其督造的瓷器之代稱。所燒...
清乾隆爐鈞釉雙耳燈籠瓶 清乾隆鬥彩暗八仙紋折腰碗 清嘉慶綠地粉彩描金纏枝花卉紋折沿盤 清嘉慶松石綠地穿花龍紋蓋罐 清道光粉彩描金紅樓夢故事圖八角盤 清道光窯變釉石榴尊 清鹹豐豆青釉粉彩描金花蟲紋葉形盤 清同治粉彩描金開光隋唐演義故事圖雙獅耳大瓶 清光緒祭藍釉描金團花賞瓶 清光緒胭脂紅釉葫蘆瓶 ……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