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壽山傳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壽山傳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壽山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立項研究成果之一。《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壽山傳》把壽山個人的生平,放入當時的歷史環境,使散落在各處有關壽山將軍的歷史信息,融入到當時中國社會的大變革之中。壽山是黑龍江土生土長的將軍,他愛家鄉愛祖國,知恩圖報,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四十一歲年輕的生命。在壽山將軍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

基本介紹

  • 書名: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壽山傳
  • 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頁數:127頁
  • 開本:16
  • 作者:孫文政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66792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清代戍邊將軍·黑龍江卷:壽山傳》共分《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傳》、《壽山傳》、《程德全傳》、《依克唐阿傳》、《恩澤傳》、《特普欽傳、《奕山傳》和《豐紳傳》九冊,計126.2萬字,共收集從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200多年間,90位黑龍江將軍的傳記,其中包括61位將軍的傳略和29位將軍的簡介及薩布素、壽山等8位著名將軍的單獨列傳,叢書史料豐富厚重、圖文並茂,填補了我國東北清代邊疆史學術空白。本輯為《壽山傳》,由孫文政所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以蔭生入仕途
一、將軍家世
二、青年時代
三、入京當差
第二章中日甲午戰爭中的壽山
一、投筆從戎赴遼東
二、草河口激戰
三、鳳凰城之戰
四、規復海城
第三章由統領到副都統
一、因功擢升回旗
二、鎮邊軍左路統領
三、躍升黑龍江副都統
四、籌建新軍
第四章署理黑龍江將軍
一、臨危受命
二、整頓吏治
三、鞏固邊防
四、治理城市環境
五、興屯實邊
第五章庚子之役中的壽山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二、壽山與黑龍江義和團運動
三、壽山的抗俄主張
四、海蘭泡慘案
五、江東六十四屯大屠殺
六、璦琿保衛戰
七、北大嶺阻擊戰
八、齊齊哈爾淪陷
九、飲恨殉國
第六章壽山身後說壽山
一、千古奇冤
二、開復昭雪
附錄
壽山年譜
《壽將軍家傳》
《清史稿·壽山傳》
《清史列傳·壽山傳》
《清代碑傳全集·壽山傳》
《黑水先民傳·壽山傳》
《龍城舊聞·壽山傳》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奉獻在讀者面前的這部小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立項研究成果之一。
早在十二年前,千禧龍年元旦之際,我的老師陳國良教授,在其家裡主持召開了“壽山將軍殉國100周年”紀念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那次活動。那次活動是我收集壽山將軍史料的開始,當時陳國良教授列出研究提綱,在場的學生都有明確的分工,雖沒分配給我具體研究任務,但我把會議上散發的研究壽山將軍的有關材料,當做珍貴的資料全部收集起來。至此以後,我便開始收集有關壽山將軍的資料。資料收集多了,便產生了寫一本《壽山傳》的想法,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想法一直未能實現。
2007年,時值中共齊齊哈爾市委第十一次黨代會,把建設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城市發展定位之一。2010年10月,齊齊哈爾市政府在系統整理齊齊哈爾市歷史文化資源工作中,確定由市社科聯組織專家學者編寫《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並由我來承擔《壽山傳》一書的編寫工作。
真正著手編寫《壽山傳》後,感到壓力很大,首先是時間緊迫,要求一年出書;再者是有關壽山將軍的資料很少。壽山雖是明末遼東督師袁崇煥的後裔,吉林將軍富明阿的長子,但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壽山將軍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蔭生。而且壽山將軍從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1900年1月23日),署理黑龍江將軍,到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初四(1900年8月28日),恪守“軍覆則死”之義,以身壯烈殉國,前後在黑龍江任職時間僅7個月零5天。在這段很短的時間裡,由於戰亂,很多資料都沒有保存下來,這給本書的編寫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為了寫好《壽山傳》一書,我把壽山個人的生平,放入當時的歷史環境,使散落在各處有關壽山將軍的歷史信息,融入到當時中國社會的大變革之中。這樣,就使編寫《壽山傳》的史料問題得到充分的解決,也使讀者了解到壽山將軍所處的近代中國社會,是造成壽山將軍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值得深思。
壽山是黑龍江土生土長的將軍,他愛家鄉愛祖國,知恩圖報,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四十一歲年輕的生命。在壽山將軍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由於本書趨向於學術研究,還沒有把壽山將軍高尚的情操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本書寫作過程中,我時而走近了那個歷史年代,好像發生在壽山身上的事,就在我身邊。有時被事件中的情節所吸引,使我忘卻了夜晚爬格子的勞累。這也使本書的寫作,有時脫離學術研究角度,帶有感情色彩,以事件的敘述為主。但我在寫作過程中,還是儘量從學術上,闡發本人對事件的認識和基本觀點,盡力做到深入淺出,使本書既有可讀性,又有學術性。這也算是對廣大讀者和自己研究之路的一個交代吧。
本書吸納了學術界大量有關壽山將軍的研究成果,掠人之美甚多,尤其是韓來興的《壽山評傳》,吳雪娟、楊靜華的《壽山家族世系研究》,劉邦厚先生的《不屈的瑗琿城》,譚彥翹先生的《壽山事略》等研究成果,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傳記組組長李治亭多次指導本書的編寫;特別是譚彥翹老先生以88歲高齡審閱了此書稿,指出書中的不足之處,使我獲益匪淺。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原市社科聯主席陶岩的極大信任,在我主編《清代黑龍江將軍》綜合卷的情況下,又讓我承擔《壽山傳》的寫作任務,這是對我的信任;現任市社科聯主席張連慶’、副主席金風平、市社科院院長許長革,也從多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我國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戴逸老師為《叢書》作序;本書所採用的圖片,系郭永齊、葉海、趙富功等同志幫助拍攝的,在此一併致謝。
我雖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由於學識水平有限,疏漏謬誤之處在所難免,誠摯期待著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廣大熱心讀者批評匡正。
在本叢書編輯出版過程中,結合書稿的具體情況和內容需要,以合理使用為目的,適當引用了少量圖片,對此,出版社嚴格依據《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要求註明圖片作者和出處。對於個別無法找到圖片作者和原始出處的圖片,謹在此對相關人員一併表示謝意。
孫文政
2012年4月於勵耕書屋

序言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邊疆地區之一。它所處地理位置獨特,與中原相距最近;地域遼闊,南北貫通,無門庭之限;生態資源豐富,可耕可牧可漁可獵。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漁獵及農耕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園,相互角逐的舞台。
東北地區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強族,不斷崛起,雄飛中原,如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洲等,先後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統天下。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東北長久處於戰略地位,不斷給中原王朝以強大影響,甚至決定其盛衰或興亡。
東北之重要,朝鮮李氏王朝中有識之士作出這樣的評論:“天下安危常系遼野:遼野安,則海內風塵不動;遼野一擾,則天下金鼓互鳴……此所以為中國必爭之地,而殫天下之力守之,然後天下可安也”(《遼東大野記》)。
中國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明朝鎮守遼東的巡撫王之浩說:“遼……中國得之,則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國。故其離合實關乎中國之盛衰”(《全遼志·序》)。
所謂“遼”“遼野”,確指遼東,相當今之遼寧省境。在清以前,東北還沒有一個整體性的統一名稱,只有遼東為歷代所通用,或指為行政區劃,或用為地區名稱。在遼東以外,即今吉林、黑龍江兩省,除少數民族建立政權,有過短暫的行政區劃名稱,並無一個與遼東並列的通用名稱。故上述引文中的“遼”,亦泛指東北。古人洞察東北的戰略價值,其識見當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東北,更遠勝歷代。東北為清朝的發祥地,還是滿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鄉。清朝視東北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則是“重中之重”。清入關後,設盛京為陪都,並開始在東北區劃設治。先於盛京設將軍衙門,幾度更名,最終定為鎮守盛京等處將軍衙門;順治十年(1653年),再設寧古塔昂幫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十五年(1676年)將軍徙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不久改為吉林等處將軍衙門。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龍江地區尚未設治,歸於吉林將軍衙門管轄。30餘年後,遲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為反擊沙俄入侵,正式設黑龍江等處將軍衙門,標誌清在東北基本完成行政設治。一改歷代在此兩個地區所行的羈縻之策,正式派將軍、設首府,駐八旗,收賦稅,納入到國家行政管理體制,在中國編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實現了中央王朝對盛京、吉林、黑龍江地區即東北的完全統一。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東北三將軍衙門改設行省,比同內地,以東三省總督統轄。從而完成了管理體制與內地“一體化”的歷史變革。
比較歷代統治東北,唯清代統治最長久,以其完善的管理體制,實行一系列治邊措施,推動並加速了東北社會的變遷。特別是近代以來,東北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領先於諸邊疆,成為最富庶的邊疆地區。不言而喻,清代東北二百多年中所發生的變化,無不與一代代東北三將軍的有效管理及其實踐息息相關。這就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即以東北三將軍為研究對象,展開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闡述有清一代東北歷史與文化演變的歷史進程,有助於揭示東北地區的歷史真相。
東北地方史學者對東北史的研究已經作出了顯著的成績,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東北三將軍的研究尚未啟動。在東北三將軍衙門存續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將軍衙門的盛京將軍已達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職位的將軍幾近400人。除個案研究,尚缺乏“群體性”研究。例如,將這些將軍們的生平事跡寫成傳記,即是其中之一。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的學者們捷足先登,率先包攬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龍江將軍,編纂《清代黑龍江將軍叢書》,打開此項研究的新局面,開了一個好頭,足以起到示範作用。
在東北三將軍中,黑龍江將軍居於特殊地位。首先,黑龍江將軍所轄之地,與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遙遠。無論是遠古,還是清以前,無論是清代與沙俄劃界前,還是劃界後,黑龍江流域都被稱為我國東北的“極邊”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長莫及,一旦發生不測之事,難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難以迅速到達。這使黑龍江將軍之處事,較之盛京、吉林兩將軍更難。其次,這裡自然條件雖說資源豐富,但氣候更嚴酷,冬季漫長而寒冷,生存條件遠不如盛京與吉林兩地區優越。以致地廣人稀,除遊牧、漁獵等少數民族外,長期以來,漢人少見。這又使黑龍江將軍為政之難,又難於盛京與吉林兩將軍。第三,更難更具危險性的是與沙俄為界,直面野蠻、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處境遠比盛京與吉林兩將軍更嚴峻。與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國東北黑龍江地區之後,清軍首度激戰雅克薩,才迫使沙俄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是為中國歷史上首次與毗鄰的國家劃分邊界。自此,黑龍江遂成為名副其實的邊防重地,在此任職的一代代將軍們也置身於邊防最前線,負有守土之責,亦比盛京、吉林兩地區的將軍更重;辦理外交、解決與俄的各種邊務問題,又多了一份重要職責。
顯而易見,研究黑龍江歷任將軍們的實踐活動,其內容尤為豐富,特別是在抗擊沙俄一次次入侵的鬥爭中,更見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軍反擊沙俄侵占我國的雅克薩,建樹功勳;至近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當沙俄大舉進攻,壽山將軍組織軍民奮起抵抗。在兵敗之後,憤然自臥棺材,吞金自殺殉國,死得十分慘烈。他們中,還有一些將軍為治邊、開發邊疆作出了顯著的業績,因而推動黑龍江地區的經濟向前發展。當然,並非個個將軍皆英雄,實際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輩。如同其他群體一樣,黑龍江將軍群體,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們的將軍生涯,各種實踐活動,都在《叢書》的各個將軍的傳記中得到了充分的評述。認真總吉他們治理邊疆的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充分認識他們的品質作風,對於當代人,確有參考與借鑑的重要價值。
這部《叢書》,較為翔實地展示了各個將軍在黑龍江的歷史活動,如把他們各自在黑龍江的歷史相互銜接起來,就組成了二部清代黑龍江地區的全史。若想了解該地區的歷史,或想了解每位將軍的生平事跡,這部叢書值得一讀。同時,它也為史學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龍江地區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龍江齊齊哈爾地方歷史學者首次編纂這部大型人物傳系列,頗具創新的學術意義。但這僅僅是開始,有待於展開深層次的學術研究,給予每位將軍以準確的歷史定位,給予他們以中肯的評價。若想達到這一目標,進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將軍們在黑龍江任職,他們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實錄》略有記錄,大都保存在黑龍江省檔案館與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無疑,這些難以計數的檔案,是研究黑龍江將軍的重要的史料來源。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齊齊哈爾地方史學者繼續努力,為地方文化的發展作出多方面的貢獻。
叢書編纂成功,可喜可賀。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