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是李惠玲創作的詞學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5月。
《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通過對清代嶺西四大詞人群的界定及綜合考察,全面系統地梳理了嶺西詞史,是對嶺西詞壇進行整體研究的首部專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
- 作者:李惠玲
- 首版時間:2015年5月
- 類別:詞學史
- 字數:396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要思想,內容特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清詞的中興與嶺西詞的崛起”,此後四章依次為“雍乾年間桂北詞人群”“嘉道年間桂東南詞人群”“道鹹年間中興詞人群”“同光年間臨桂詞人群”,按時間次序,研究清代各時期在嶺西這一片土地上活躍過的詞人群體,分析各群體內部的相互交往、群體特點、詞學思想與創作等,以及群體之間的承繼關係。
作品目錄
緒論 | 一、嶺西詞和詞學研究綜述 | -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
三、研究價值和意義 | ||
第一章 清詞的中興與嶺西詞的崛起 | 第一節 清詞的中興 | - |
第二節 嶺西詞在清代的崛起 | 一、嶺西詞的發展演進 | |
二、嶺西詞的地理分布 | ||
三、嶺西詞崛起與地緣文教 | ||
第二章 雍乾年間桂北詞人群 | 第一節 桂北詞人群成員生平述略 | - |
第二節 桂北詞人群的詠物詞 | 一、詠物詞的淵源 | |
二、桂北詞人群詠物詞的分類和特點 | ||
三、桂北詞人群詠物詞興盛的原因 | ||
第三節 桂北詞人群的詞學思想 | 一、朱依真《論詞絕句二十八首》 | |
二、黃蘇《蓼園詞選》 | ||
第三章 嘉道年間桂東南詞人群 | 第一節 桂東南詞人群的交誼 | 一、桂東南詞人群成員生平述略 |
二、桂東南詞人群的交往唱酬 | ||
第二節 桂東南詞人群的創作 | 一、題材的趨同性與差異 | |
二、風格的趨同性和差異 | ||
三、桂東南詞人群創作趨同性原因 | ||
第三節 桂東南詞人群的詞學思想 | 一、推尊詞體 | |
二、崇尚雅詞 | ||
三、嚴分詩詞畛域 | ||
四、宜於審音協律 | ||
第四節 桂東南詞人群的影響 | - | |
第四章 道鹹年間中興詞人群 | 第一節 中興詞人群的交誼 | 一、中興詞人群成員生平述略 |
二、中興詞人群的交往唱酬 | ||
第二節 中興詞人群的創作 | 一、題材的趨同性和差異 | |
二、風格的趨同性和差異 | ||
三、中興詞人群創作趨同性原因 | ||
第三節 中興詞人群的詞學思想 | 一、“真意”為核心的創作論 | |
二、“文小聲哀”的詞體觀 | ||
三、 寄託與聲律並重的審美追求 | ||
第四節 中興詞人群的影響 | 一、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 | |
二、影響的具體表現 | ||
第五章 同光年間臨桂詞人群 | 第一節 “臨桂詞派”考辨 | - |
第二節 臨桂詞人群的組成與詞學活動 | 一、臨桂詞人群成員的構成與生平述略 | |
二、臨桂詞人群的交誼 | ||
三、京師寓齋的吟唱 | ||
四、詞籍校勘及其對創作的影響 | ||
第三節 臨桂詞人群的創作 | 一、題材的趨同性和差異 | |
二、風格的趨同性和差異 | ||
三、臨桂詞人群創作趨同性原因 | ||
第四節 臨桂詞人群的詞學思想 | 一、臨桂詞人群詞學思想的一致性 | |
二、臨桂詞人群詞學思想的差異 | ||
第五節 臨桂詞人群的影響 | 一、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因 | |
二、影響的具體表現 | ||
餘論 清代嶺西詞和詞學的歷史地位 | 一、在嶺西詞和詞學史上的地位 | |
二、在清代嶺西文學史上的地位 | ||
三、在清代詞和詞學史上的地位 | ||
參考文獻 | - | |
附錄 | 附錄一:清代嶺西詞人活動年表 | |
附錄二:王鵬運、鐘德祥《詞學叢書》批註 | ||
後記 | - |
創作背景
作者李惠玲利用在廣西工作生活的便利,在南寧、桂林等地收集到大量珍貴資料,並得到導師彭玉平的精心指導,及眾多同鄉同道的大力支持,終在2014年順利成書。書名在8年間幾經修訂,凡歷三變,由最初擬定的《晚清臨桂詞派研究》,到博士論題《晚清粵西詞壇研究》,最終以《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之名面世。
作品鑑賞
主要思想
該書不僅注重從縱向上理清各時段詞人群間的特色及淵源,而且注重從橫向上辨析詞人群內部的特色及關係。在各詞人群的專章研究,詳細論述其成員生平交誼、創作、詞學文獻整理情況、詞學思想及影響。對創作兼論題材與風格的趨同性和差異性,探討趨同的原因;對詞學思想也注重在明辨源流的基礎上界定創新。此種縱橫並重的研究方式,在縱向上,有助於理清各群體間的淵源關係,從中總結出嶺西詞及詞學的特色及淵源。如揭示出嶺西詞擅長詠物詞的傳統可上溯自雍乾年間桂北詞人群,尊體、尚雅、重音律的傳統可上溯自嘉道年間桂東南詞人群,而況周頤引領時尚的“即性靈,即寄託”說源於中興詞人群中王拯的“真意”說等。
在橫向上,既能把握特定群體詞及詞學的共性,從中總結出群體特色;又能明辨群體內部的個性差異,把握諸家詞及詞學中能成就其詞史地位的特色,展現出嶺西詞絢爛多姿的風貌。即如對臨桂詞人翹楚王鵬運、況周頤詞及詞學觀異同的闡釋,就能在熱點問題上推陳出新。“重拙大”的詞學觀由端木採首倡,經王鵬運發揚光大,因況周頤《蕙風詞話》而聞名遐邇,最受學界矚目,公認是臨桂詞人群詞學思想的核心,還被不少學者視為臨桂詞派的詞學綱領。而該書通過詳細考察王鵬運與況周頤對“重拙大”的闡釋,結合二家的詞風特色,指出其名雖沿用,其實卻有異:況周頤初填詞好為“性靈語”,詞也以輕倩幽艷為主,後雖在王鵬運影響下推崇“重拙大”的詞學觀,並嘗試轉變詞風,但終是本性難移,“後期詞又回歸艷情”,相應的詞論也“對‘重拙大’進行了修正,認為詞不一定要寄寓家國文物之感,不一定要境界闊大,只要是真性情的流露,以沉著之筆表達出來,就是重拙大”,真正鐘愛及推崇的詞境是“哀感頑艷”。相應的,其詞也以“花若再開非故樹,雲能暫駐亦哀絲。不成消遣只成悲”一類哀感頑艷、體貼私心的特色為主流;不同於以“寵辱自關天下計,榮枯休論人間世”一類沉雄悲壯、胸懷天下的特色為主流的王鵬運詞。
該書對源流、名實之辨的重視,不僅體現在謀篇布局的大節上,還體現在概念闡釋的細節中,對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如詠物詞、悼亡詩詞、書籍校勘、哀感頑艷、性靈說等,在首次出現時都會對其進行概念界定及淵源梳理,即使是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讀者,也能一目了然。因此,能正本清源,令源的影響因辨流而顯——彰顯此前被學界忽視的清代前中期各詞人群的草創之功,流的創穫因溯源而明——辨明最受矚目的晚清臨桂詞人群的淵源及創意;而縱覽嶺西各時期各地區詞及詞學發展的全貌後,其在清代的重要詞史地位及成因也昭然若揭。
內容特點
該書運用詞學界新興的定量分析法,創製了大量的統計表,如《宋元明清嶺西籍有詞作傳世詞人地理分布表》《〈三管英靈集〉詩人出身統計表》《中興詞人群四大詞人詩、詞、文酬贈基本情況量化分析系列表》《臨桂詞人群酬贈詞作量化分析系列表》《臨桂詞人群使用“空”“驚”“醉”“迷”字數量統計表》,此外,還有對臨桂詞人群酬唱情況的統計分析、對覓句堂詞學活動唱和題材的分類列舉等,堪稱嶺西詞學資料庫,其中統計分析內容的選定,需要全局眼光與創新視角;而其完成,又需要謹慎態度與紮實功夫。因此,既能據此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又為後來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該書在資料收集、整理上的貢獻還體現在兩則附錄中。其一是“王鵬運、鐘德樣《詞學叢書》批註”,這是作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新材料,作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尋訪到王鵬運、鐘德祥手批的《詞學叢書》批註本,從中輯錄到按語174條,從而令此長期湮沒的珍貴材料得以面世,也為該書闡釋“重拙大”等重要詞學思想提供了新依據。其二是“清代嶺西詞人活動年表”,資料豐富,考證詳盡,對嶺西詞史研究頗具借鑑價值。
作品評價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王德明、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李蘇瀾:在眾多的清代嶺西詞研究著作中,本書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和成就,可謂獨樹一幟,為清代嶺西詞的研究奉獻了一份難得的成果。
出版信息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時間 |
---|---|---|---|---|
《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 | 李惠玲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9787549567355 | 2015年5月 |
作者簡介
李惠玲,女,廣西桂平人。2009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系主任,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西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詞學、文學地理學和域外漢學。在《學術研究》《求是學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完成廣西教育廳項目2項,參與省部級、廳局級項目多項。主講《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文學》《唐風宋韻》等本科課程,主講《宋詞研究》《中國詞學批評史》《中國古典文獻學》《唐宋詩詞文研究》《魏晉隋唐文學研究》《宋元文學研究》等碩士研究生課程,主講《詞學研究專題》《古代詩文經典研究》等博士研究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