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文集別錄

清人文集別錄

《清人文集別錄》,張舜徽著,中華書局於1963年初版。該書錄存清人文集六百家,每篇之前均有作者生平的內容,在所撰作者行事中,注重其家學、師承或交友,注重反映作者學術成長發展的脈絡。該書是清代文獻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基礎性成果。該書另有1982年台灣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版;收入2004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張舜徽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人文集別錄
  • 作者:張舜徽
  • 作者出生日期:1911年8月5日
  • 作者出生地:湖南沅江縣赤山
作者簡介,文物簡介,

作者簡介

張舜徽,1911年8月5日生於湖南沅江縣赤山,祖父系清同治進士,父親有極好的經史根基並崇尚新知,姑夫為余嘉錫。
1949年以後,張舜徽開始廣泛閱讀清人文集、筆記。凡所寓目文集達1100餘家,每集讀畢,輒考作者行事,記書中要旨,究其論述之得失,校其學識之淺深,各為敘錄一篇。1961年,張舜徽將這些敘錄略加刪汰,匯集成《清人文集別錄》一書。

文物簡介

《清人文集別錄》錄存清人文集六百家,首先是考作者行事。《清人文集別錄》每篇之前均有作者生平的內容。考辨作者行事是傳統敘錄或提要的常規,從劉向的《別錄》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脈相承。但張舜徽在所撰作者行事中,注重其家學、師承或交友,注重反映作者學術成長發展的脈絡。如《解春集》作者馮景,張舜徽寫道:“景一生好讀書,所與游多當世名士,若萬斯同、朱彝尊、閻若璩、毛奇齡之流,鹹與往還。交閻、毛為尤密,集中與兩家論學之文,質疑難、析奇義,不失為諍友。始若璩力攻偽古文《尚書》,景與桴鼓相應,集中卷八、卷九所題為《淮南子洪保》者,皆與若璩討論偽古文《尚書》之作也。”知人論事,對了解作者與認識作品皆大有裨益。
其次是記書中要旨,摘引了文集中的重要觀點,舉一例。李集《願學齋文鈔》:“嘗言以經證經,漢儒家法,無不如是。自宋以後,都以臆說解經,而經亡矣。”“又嘗教學者力行師張履祥,經學師顧炎武,吏治師陸隴其。”
第三是評論文集得失,既有對文集作者學風、學術水平高下的評論,也有對文集自身的考辨。如惠棟《松崖文鈔》之別錄,在談到惠棟學術的成就時,張舜徽說:“自其以一門為天地,以漢儒為宗師,篤信謹守,不知其他。耳目局隘已甚。不復廣采兼收,以會通經說之全。則其學之流於膠固,亦勢所必然耳。惠氏學術,所以不及戴氏沾溉之廣,亦即如此。”清代吳、皖兩派是樸學的代表,吳派代表人物惠棟與皖派代表人物戴震相較,自有其局限。
《清人文集別錄》面世後,其學術價值也得到學者的高度讚譽。文學史家劉永濟曾說:“不意吾家中壘(指劉向)遺風,復見今日,為之狂喜。”史學家顧頡剛在給作者的信中也稱讚說:“先生所作諸書,示學者以途徑。啟牖之功,實在張香濤《輶軒語》、《書目答問》之上。然彼二書,對我輩之效用已極巨。先生別白是非,指明優劣,上紹向、歆之業,下則藐視紀昀之書,其發生影響之大,固不待言也。”
《清人文集別錄》是清代文獻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基礎性成果。張舜徽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是清代學術史研究,寫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初稿,其中《揚州學紀》的敘論部分刊入《積石叢稿》一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出版《顧亭林學記》與《清代揚州學記》二書,此後《清人文集別錄》與《清人筆記條辨》相繼問世。在此基礎上,張舜徽於晚年對清代學術史作了一次系統的梳理與總結,出版《清儒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