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黑常室繭蜂

淺黑常室繭蜂

淺黑常室繭蜂,Peristenus furv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1997),是膜翅目繭蜂科常室繭蜂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浙江西天目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黑常室繭蜂
  • 拉丁學名:Peristenus furv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1997)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膜翅目
  • 亞目:細腰亞目
  • :繭蜂科
  • 亞科:優繭蜂亞科
  • :常室繭蜂屬
  • :淺黑常室繭蜂
  • 總科:姬蜂總科
  • 編號:2152
  • 年代:1997
  • 拉丁種名:furvus
  • 拉丁屬名:Peristenus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 體長3.3 mm;前翅2.7mm。體黑色;上頰在複眼後具1窄點;唇基紅褐色;須黃色;觸角黃褐色,端部色較暗;第1背板之後的腹部暗紅褐色;翅基片和足黃褐色,後足脛節端部和跗節色稍暗;翅膜透明,有些褐色毛;翅痣褐色,基部較窄處色較淺,翅脈褐色至無色。
頭 背觀寬為長的1.6倍(圖489);觸角24節,端部明顯粗(圖491),端節長,第3節長為第4節的1.25倍,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3、2.7和1.1倍;下顎須端節(第5節)長為第4節的1.7倍;下顎須長為頭高的0.9倍;後頭脊腹方至口後脊被一支脈連線;OOL:OD:POL=12:4:12;單眼區底長為側長的1.8倍(圖489);背觀複眼長等長於上頰;上頰在複眼後方圓弧狀收窄;頭頂和上頰光滑;額具細刻點,中部光滑,具1細中脊;顏面密布均勻刻點和具毛,其寬為高的1.4倍(圖490);幕骨陷問距為幕骨陷至複眼間距的2.6倍;唇基刻點稀疏,幾乎光滑,有稀疏長毛,腹緣圓形,中部稍突起,其寬為高的2.3倍;顎眼距長與上顎基寬等長(圖490)。
胸 長為高的1.5倍;前胸背板側方大部分具平行刻條,背方具刻點,中腹方有窄的光滑區;基節前溝僅中央存在,窄,明顯斜,具平行稀刻條;其餘中胸側板大部分光滑,前背方具夾點刻皺;盾縱溝明顯,具平行刻條;中胸盾片光滑且無毛,僅中葉前方具刻點和毛;小盾片前溝寬,具1明顯中脊和兩條弱脊;小盾片幾乎光滑,後方中央凹陷小,呈半圓狀;並胸腹節全部具網皺,僅基部較窄處具刻點,基橫脊明顯。
翅 (圖492) 前翅1-R1脈長為翅痣長的0.44倍,等長於翅痣寬;r脈很短,剛發自翅痣中央後方;r:2-SR:SR1+3-SR=2:25:45;m-cu脈對叉式;1-CU1:2-CU1=5:23,1-CU1脈斜。後翅1-M:lr-m:2-SC+R=13:16:10。
足 後足基節幾乎光滑;後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4.3、10.0和8.3倍;後足脛節距長分別是後足基跗節的0.36和0.33倍。
腹 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1.8倍(圖493),其表面具不規則縱刻皺,端部明顯變寬,氣門位於背板中部;產卵管鞘剛可見;長為前翅長的0.05倍,細,密布毛;產卵管細,明顯向下彎曲。
變異 體長2.5—3.3mm;前翅2.4—2.7mm,觸角23—24節,雄性相似於雌性,但觸角端前節長為其寬的1.5倍;陽莖端部圓形,長大於抱器。
標本記錄 1♀(正模,ZJUH),浙江西天目山,老殿一仙人頂,1250—1547 m,17—18.Ⅴ.1988,徐偉良,No.885962;1♀(副模,RMNH),采地和日期相同,徐偉良,No.885818;1♀(副模,ZJUH),采地和日期相同,樊晉江,No.884436;1♂(副模,ZJHUH),采地相同,6.Ⅵ.1989,馬群,No.895127;2♀♀+2♂♂(副模, ZJUH),浙江西天目山,27,29.Ⅷ.1984,21.Ⅷ.1987,2—4.Ⅵ.1990,吳曉晶,錢瑛,陳學新,何俊華,No.844317(♀)、842847(♂)、873067(♀)、904794(♂)。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浙江(西天目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