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酸紫泥田是一種淹育水稻土土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酸紫泥田
- 土壤亞類:淹育水稻土
- 土種編號:30553
- 土壤類型: 水稻土
土壤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分布地貌,
土壤描述
1. 歸屬與分布 淺酸紫泥田,屬淹育水稻土亞類淺酸紫泥田土屬。分布於湖南省海拔1 00—400m的丘陵低山坡腳高排田或沖壠尾部 田,以懷化、衡陽、常德三地(市)面積較多。 共10.0萬畝。 2. 主要性狀 該土種發育於白堊紀與第三紀紫紅色頁岩風化物。受水作用弱,層次發 育不明顯,剖面為Aa—Ap—C型。耕作層13cm左右,犁底層不明顯,厚8cm左右,犁底層以下 基本保持母土特徵。土壤鐵的晶膠率為1.54、3.04、12.85,Aa+Ap與C層之間變化較大。土 壤通體呈紅棕色,pH5.2—6.3,上低下高。有效陽離子交換量為5—6me/100g土。據9個農化 樣測定結果統計:有機質含量2.09%,全氮0.139%,全磷0.033%,全鉀1.61%,鹼解氮105ppm ,速效磷4.5ppm,速效鉀85ppm。有效微量元素含量(n=25),硼0.31ppm,錳26.5ppm,銅1.7 ppm,鋅0.68ppm,鉬0.11ppm,鐵103ppm。腐殖質中胡富比0.46。 3. 典型剖面 采自衡陽縣甲滿鄉珍珠村高 田。渠水灌溉,海拔120m。母質為紫紅色 頁岩風化物。年均溫17.9℃,年降水量1237mm,≥10℃積溫5694℃,無霜期299天。稻—稻 —肥耕作制。 Aa層:0—13cm,深暗紅棕色(乾,5YR2/4),粘壤土,碎塊狀結構,黃棕色鐵鏽條紋多 量,較松,根多,pH5.2。 Ap層:13—21cm,紅棕色(乾,5YR4/6),粘壤土,塊狀結構,銹紋少量,較緊實,根少 ,pH5.3。 C層:21—63cm,紅棕色(乾,5YR4/6),粘壤土,緊實,pH6.3。 4. 生產性能綜述 該土種質地較粘重,有機質含量少,土壤板結,耕作困難,不易散 垡,水稻插秧後,常出現僵苗。淺酸紫泥田一般地勢稍低,絕大部分地區的灌溉問題基本解 決。多種植雙季稻—綠肥或油菜。雙季稻畝產500—550kg,油菜畝產菜籽50—80kg,綠肥鮮 草750—1000kg。其主要改良利用,一,推廣稻草還田,增施農家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性 質。新化縣燎原鄉黃泥坳村淺酸紫泥田通過連續三年50%早稻草直接還田試驗,土壤有機質 增加0.35%,稻穀產量逐年遞增;二,增施磷、鉀、鋅肥,防僵苗,促早發;三,部分水利 條件差的田,改善灌溉條件。
主要性狀
耕作層13cm左右,犁底層不明顯,厚8cm左右,犁底層以基本保持母土特徵。土壤鐵的晶膠率為1.54、3.04、12.85,Aa+Ap與C層之間變化較大。土壤通體呈紅棕色,pH5.2—6.3,上低下高。有效陽離子交換量為5—6me/100g土。
生產性能
該土種質地較粘重,有機質含量少,土壤板結,耕作困難,不易散垡,水稻插秧後,常出現僵苗。淺酸紫泥田一般地勢稍低,絕大部分地區的灌溉問題基本解決。多種植雙季稻—綠肥或油菜。雙季稻畝產500—550kg,油菜畝產菜籽50—80kg,綠肥鮮草750—1000kg。
分布地貌
海拔100—400m的丘陵低山坡腳高排田或沖壠尾部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