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海相遺蹟化石

據 Seilacher (1963, 1964, 1967). Ekdale et al. (1984). Frey and Pemberton ( 1984)等研究,淺海沉積環境中Cruziana遺蹟相是分布較為廣泛的一類遺蹟群落。它的豐度和分異度都比較高,幾乎包括了海底底棲生物遺蹟所有的生態類型,如爬行跡、停息跡、覓食跡、牧食跡以及少量的居住跡和逃逸跡等,一般以表面遺蹟(爬跡、拖跡和停息跡)以及水平覓食潛穴為主。中國各地質時代的淺海相沉積中,已發現的遺蹟化石達54個遺蹟屬之多,豐度和分異度高,常見的遺蹟屬包括居住跡類的有Monocraterion、Granularia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海相遺蹟化石
  • 外文名:Shallow sea phase trace fossil
  • 創始:Seilacher . Ekdale et al.
  • 特點:豐度和分異度都比較高
  • 類型:爬行跡、停息跡、覓食跡
  • 數量:達54個遺蹟屬之多
簡介,特點,遺蹟組合,

簡介

據 Seilacher (1963, 1964, 1967). Ekdale et al. (1984). Frey and Pemberton ( 1984)等研究,淺海沉積環境中Cruziana遺蹟相是分布較為廣泛的一類遺蹟群落。它的豐度和分異度都比較高,幾乎包括了海底底棲生物遺蹟所有的生態類型,如爬行跡、停息跡、覓食跡、牧食跡以及少量的居住跡和逃逸跡等,一般以表面遺蹟(爬跡、拖跡和停息跡)以及水平覓食潛穴為主。中國各地質時代的淺海相沉積中,已發現的遺蹟化石達54個遺蹟屬之多,豐度和分異度高,常見的遺蹟屬包括居住跡類的有Monocraterion、Granularia等。

特點

一般而言,Cruziana遺蹟相中生物遺蹟產生的底層是未固結的沉積物,多為薄層、分選良好的粉砂和細砂,或者是泥質沉積物與乾淨的砂和粉砂互層(有時可轉變為混合的分選差的沉積物);生物擾動程度中等到強烈,底層沉積物中的食物和水中的懸浮食物均比較豐富。從整體上看,該遺蹟相屬於穩定的較低能(有時達到中等能量)環境,侵蝕作用不常發生,所以各種生物遺蹟保存潛力大。但在淺水區,可出現周期性的風暴波浪沖刷作用。其他環境參數如溫度、鹽度和沉積速率的突變性都是最小的。這樣的環境條件主要包括正常浪基面以下、風暴浪基面以上開闊的潮下淺海或邊緣海環境。有時,cruziana遺蹟相則可延伸到潮間帶或潮坪沉積環境,並往往伴生有波狀、透鏡狀和脈狀層理等物理沉積構造。

遺蹟組合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自古生代至新生代淺海相沉積中發現的遺蹟化石多達54個遺蹟屬158個遺蹟種,這些遺蹟化石在淺海陸棚碎屑岩和淺海碳酸鹽岩台地中的組成與分布有一定差異,但大體上可歸併為以下4種遺蹟組合,包括Cmziana-Gyrochorte遺蹟組合、Helminthopsis-Curvolithus遺蹟組合、Zoophycos-Chondrites遺蹟組合及Zoophcos-Nereites遺蹟組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