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海相
- 外文名:neritic facies
- 形式:海相沉積
- 沉積物:細碎屑物質和生物化學沉積物質
英文詞條名:neritic facies淺海相是海相沉積的一種。海面到海面下200米左右的淺海地區的沉積相。大約相當于海洋大陸架部分。這一帶的特點是波浪作用力減小,陽光充足...
據Seilacher (1963, 1964, 1967). Ekdale et al. (1984). Frey and Pemberton ( 1984)等研究,淺海沉積環境中Cruziana遺蹟相是分布較為廣泛的一類遺蹟群落。它...
東海盆地(East China球群島之間的淺海盆地,是歐亞大陸東部正在發展中的一個邊緣海,面積約46萬平方千米。...
淺海型含煤岩系是一個地理學煤地質學術語名詞。...... 釋文:聚煤盆地經常處於淺海環境下形成的含煤岩系。沉積物主要是淺海相的石灰岩、鈣質泥岩、泥岩等,其中常...
石磴子組(Shidengzi Fm)曾稱石磴子石灰岩。時代屬早石炭世大塘期中期。分布於湘中、湘南及粵北。命名地點在湖南湘鄉以東約37千米石磴子村。為淺海相碳酸鹽沉積,...
為淺海相泥沙質沉積,以紫紅、灰綠等雜色頁岩、泥岩夾粉砂岩為主,含海百合Pisocrinus;筆石Hunanodendrum;腕足類Nalivkinia等化石,厚267米,與下伏小河壩組呈...
曾稱鬱江建造。時代屬早泥盆世鬱江期。分布於廣西境內。命名地點在廣西南寧市至橫縣六景圩的六景車站。為淺海相泥沙質沉積,自下而上分三段:①石洲段,為灰綠色...
雙龍潭組(Shuanglongtan Fm)的時代屬,分布於滇東一帶。命名地在雲南曲靖城南西6千米的龍王廟(雙龍潭)。為淺海相碳酸鹽沉積,由深灰色薄層泥質灰岩夾黃綠色砂岩...
恰其海組(Qiaqihai Fm)是岩石地層名稱,時代屬晚石炭世。分布於新疆布爾津南林卡拉他烏南坡。為淺海相正常陸源碎屑沉積,為以灰、灰綠色為主夾灰褐、黃褐色的硬砂...
濱海堆積 淺海堆積 深海堆積 三角洲堆積(河、海) 海浪及岸流的堆積作用 淺海相動盪及靜水的混合堆積作用 深海相靜水的堆積作用 河水、海水混合堆積作用 地下水堆...
卑 南山 ,位於台灣省台東縣,台地前身是板塊縫合後,中央山脈東麓的河相、淺海相沉積物,形成迄今約僅數十萬年。...
長城系是岩石地層單位,是由中國命名,代號為“Ch”,屬中元古界的第一個系,分布於中國北方。因在長城一帶發育較好,故名。長城系以陸相—淺海相碎屑沉積為主,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