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

《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林品榮、鄭采君、李桐林、石福升、郭鵬、張輝、趙子言、肖原、徐寶利、趙蘭柱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
  • 成果登記號:20060159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60159
項目名稱
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林品榮、鄭采君、李桐林、石福升、郭鵬、張輝、趙子言、肖原、徐寶利、趙蘭柱
研究起始日期
2001-08-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5-12-01
主題詞
天然場AMT;人工場SIP;多頻發射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1.技術原理及性能指標 利用天然電磁場廣域覆蓋的豐富頻率資源、人工場的可控源特點,從方法技術上實現兩種源場的優勢互補,整合為混場源的電磁法探測技術。從觀測技術上由大功率發射系統和陣列接受採集系統予以實現。 2.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採用陣列天然場AMT測探技術,以獲取大深度探測可電阻率信息,採用人工場譜激電技術,獲取目標極化體的激電信息,創造性地實現了多參量大深度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方法技術系統由陣列接收系統和 大功率發射系統及正反演解釋技術所組成,是我國在電磁法勘查技術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3.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範圍和安全性 由陣列天然場音頻大地電磁測探技術與人工場譜激電技術構組的混場源電磁法探測技術,實現了多參量大深度的探測,所研製的樣機經實用化改進研究後,可廣泛用於複雜地質條件下多金屬礦、地下水及油氣資源的地球物理探測。4.套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利用輕便的小功率發射系統和陣列接收系統在北京延慶石槽銅礦場地和福建、海南、雲南、西藏的七個礦區,開展陣列相位激電工作,在銅、鉛鋅、鉬銅、銅鐵等不同類型礦床,均取得顯著的試驗套用效果。大功率發射系統在廊坊舊州獲取了譜激電實驗數據及CSAMT實驗數據,試驗過程中混場源電磁法大功率發射-接收系統工作正常,性能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