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

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

《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是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玉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97 頁
  • 開本:5 開
  • 定價:88.00
  • 作者:宋玉普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349491, 7030349490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上冊)》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混凝土動力性能研究的研究人員及從事設計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上冊介紹了疲勞、地震、衝擊、爆炸和射彈等動力荷載, 混凝土動力性能的試驗裝置系統,混凝土單軸等幅、變幅疲勞性能, 混凝土多軸等幅疲勞性能,混凝土多軸變幅疲勞性能,以及疲勞荷載下混凝土的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 本書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教材, 也可供從事混凝土動力性能研究的研究人員及從事設計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前言
符號表
上冊
第1章 緒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動力荷載
2.1 概述
2.1.1 荷載的分類
2.1.2 荷載效應組合
2.2 疲勞荷載
2.2.1 疲勞荷載的分類
2.2.2 荷載譜及其編制方法
2.2.3 吊車荷載
2.2.4 鐵路橋樑機車車輛荷載
2.2.5 公路橋樑車輛荷載
2.2.6 風荷載
2.2.7 波浪荷載
2.2.8 風和波浪的疲勞分析方法
2.3 地震作用
2.3.1 概述
2.3.2 地震動的特性
2.3.3 地震轉動分量
2.3.4 地震動的估計
2.3.5 人造地震動
2.4 衝擊、爆炸、射彈荷載
2.4.1 概述
2.4.2 快速試驗機載入
2.4.3 SHPB試驗載入
參考文獻
第3章 複雜應力狀態下混凝土動力特性的試驗裝置系統
3.1 概述
3.2 蠕變試驗裝置
3.3 靜力試驗裝置
3.4 疲勞和地震的試驗系統
3.4.1 載入裝置
3.4.2 變形量測裝置
3.4.3 荷載和變形控制裝置
3.4.4 數據採集處理裝置
3.4.5 試驗操作過程
3.4.6 三軸試驗機的特點
3.5 衝擊試驗裝置
3.6 爆炸試驗裝置
3.6.1 概述
3.6.2 帶自由端的SHPB桿受拉試驗裝置
3.6.3 動態三軸壓試驗裝置
3.7 射彈試驗裝置
參考文獻
第4章 混凝土的單軸疲勞性能
4.1 概述
4.2 受壓狀態普通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2.1 等幅受壓疲勞性能
4.2.2 兩級變幅疲勞性能
4.3 受拉狀態普通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3.1 等幅受拉疲勞性能
4.3.2 變幅受拉疲勞性能
4.4 壓拉狀態普通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4.1 壓拉狀態疲勞強度
4.4.2 壓拉狀態疲勞變形
4.4.3 疲勞變形的討論
4.5 特種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5.1 鋼纖維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5.2 高性能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5.3 輕骨料混凝土的疲勞特性
4.6 影響混凝土疲勞的因素
4.6.1 疲勞試驗結果的離散性問題
4.6.2 混凝土的配比和質量
4.6.3 疲勞載入水平的影響
4.6.4 應力率和載入頻率
4.6.5 靜止周期
4.6.6 殘餘強度和剛度
4.6.7 濕度條件的影響·
4.6.8 低溫條件的影響
4.6.9 高溫條件的影響—
4.6.10 偏心載入和應力梯度
參考文獻
第5章 混凝土的多軸等幅疲勞性能
5.1 概述
5.2 混凝土雙軸拉疲勞性能
5.2.1 力學模型
5.2.2 雙軸拉區破壞機理
5.2.3 雙軸拉區裂縫增長
5.3 混凝土在壓區遭受雙軸載入的疲勞性能
5.3.1 概述
5.3.2 試驗概述
5.3.3 試驗結果
5.3.4 壓—扭區混凝土疲勞破壞的模型
5.4 混凝土單向定側壓受壓疲勞
5.4.1 試件破壞形態
5.4.2 疲勞強度
5.4.3 S—N關係
5.4.4 疲勞強度包絡線
5.4.5 變形性能
5.4.6 彈性模量、泊松比與循環數的關係
5.5 混凝土單向定側壓受拉疲勞
5.5.1 試件的破壞形態
5.5.2 疲勞壽命
5.5.3 S—σ3/fc—N方程
5.5.4 疲勞強度包絡線
5.5.5 疲勞變形
5.5.6 變形模量的變化
5.6 混凝土單向定側壓下拉—壓疲勞
5.6.1 試件破壞形態
5.6.2 疲勞強度
5.6.3 疲勞變形
5.6.4 模量衰減規律
5.7 混凝土兩向定側壓下受拉疲勞
5.7.1 疲勞壽命
5.7.2 疲勞變形
5.7.3 疲勞變形模量
5.8 混凝土兩向定側壓下受壓疲勞
5.8.1 疲勞破壞標誌和破壞形態
5.8.2 疲勞強度
5.8.3 疲勞變形性能
5.8.4 疲勞變形模量
5.8.5 疲勞損傷演變規律
5.9 混凝土兩向定側壓下拉—壓疲勞
5.9.1 試件破壞形態
5.9.2 疲勞壽命
5.9.3 疲勞強度
5.9.4 疲勞應變
5.9.5 殘餘應變
5.9.6 疲勞變形模量
5.9.7 損傷演變
參考文獻
第6章 混凝土定側壓下的變幅疲勞
6.1 概述
6.2 單向定側壓下受壓變幅疲勞
6.2.1 疲勞循環數和損傷變數
6.2.2 疲勞循環應力—應變曲線
6.2.3 疲勞應變發展規律
6.2.4 疲勞變形模量
6.3 單向定側壓下拉—壓變幅疲勞
6.3.1 疲勞強度
6.3.2 變幅疲勞變形
6.4 單向定側壓下受拉變幅疲勞和兩向定側壓下受拉變幅疲勞
6.4.1 疲勞壽命
6.4.2 殘餘應變
6.5 兩向等定側壓下受壓變幅疲勞
6.5.1 變幅疲勞壽命
6.5.2 變幅疲勞應變
6.5.3 疲勞變形模量
6.6 兩向等定側壓下受拉—壓變幅疲勞
6.6.1 疲勞壽命
6.6.2 疲勞應變
6.6.3 疲勞變形模量
參考文獻
第7章 疲勞荷載下混凝土的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
7.1 疲勞荷載下混凝土的破壞準則
7.1.1 疲勞累積損傷模型
7.1.2 疲勞裂縫增長的分析模型
7.2 疲勞荷載下混凝土的本構關係
7.2.1 概述
7.2.2 Pandolfi邊界面模型
7.2.3 應力—應變關係
7.2.4 Lu邊界面模型
7.2.5 PAPA損傷本構模型
7.2.6 ALLICHE損傷模型
7.2.7 非線性疲勞的全過程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下冊)》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混凝土動力性能研究的研究人員及從事設計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前言
符號表
下冊
第8章 單軸和多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8.1 概述
8.2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壓性能
8.2.1 試驗設計
8.2.2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壓破壞形態和破壞機理
8.2.3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特性
8.2.4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壓變形特性
8.3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拉性能
8.3.1 概述
8.3.2 試驗設計
8.3.3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拉破壞形態和破壞機理
8.3.4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拉強度特性
8.3.5 單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受拉變形特性
8.4 由混凝土靜力試驗結果估計其動力強度
8.4.1 方法的物理基礎
8.4.2 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的比較
8.5 套用神經網路方法分析混凝土動態特性
8.5.1 神經網路原理
8.5.2 BP神經網路的算法
8.5.3 人工神經網路數據分析的思路
8.5.4 人工神經網路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實例
8.6 多軸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8.6.1 概述
8.6.2 兩向應力狀態下混凝土的受壓動力性能
8.6.3 單向恆定壓力下混凝土的受壓動力性能
8.6.4 單向恆定壓力下混凝土的受拉動力性能
8.6.5 兩向恆定壓力下混凝土的受壓動力性能
參考文獻
第9章 衝擊、爆炸、射彈荷載下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9.1 概述
9.2 衝擊、爆炸荷載下混凝土的受壓力學性能
9.2.1 普通混凝土的動力受壓性能
9.2.2 纖維混凝土的動力受壓性能
9.2.3 影響動力抗壓強度的因素
9.2.4 考慮圍壓的混凝土動力受壓性能
9.2.5 自由水對約束壓混凝土的動力強度的影響
9.2.6 載入率對混凝土損傷的影響
9.3 衝擊、爆炸荷載下混凝土的受拉力學性能
9.3.1 試驗概況
9.3.2 動力拉的破壞過程和破壞形態
9.3.3 動力拉的強度
9.3.4 濕混凝土和乾混凝土的動力受拉性能比較
9.3.5 斷裂能的確定
9.4 衝擊、爆炸荷載下混凝土特性的神經網路預測
9.4.1 BP神經網路預測模型
9.4.2 混凝土動力特性的預測
9.4.3 混凝土的峰值應力及相應應變與應變速率的關係
9.5 射彈衝擊下混凝土的動力性能
9.5.1 射彈衝擊下纖維混合材料的動力性能
9.5.2 射彈衝擊下混凝土的動力性能
參考文獻
第10章 地震荷載下混凝土的本構模型
10.1 混凝土動力非線性彈性本構模型
10.1.1 率無關的混凝土本構模型
10.1.2 率相關的混凝土本構模型
10.1.3 ADINA程式的套用
10.2 混凝土動力塑性本構模型
10.2.1 一般假定
10.2.2 率應力—應變關係
10.2.3 載入準則和損傷參數
10.2.4 塑性模量函式
10.2.5 邊界面和後續臨界狀態
10.2.6 例題
10.3 混凝土動力黏塑性本構模型
10.3.1 改進的Hsieh—Ting—chen動力本構模型
10.3.2 考慮拉伸剛化的黏塑性動力本構模型
10.4 混凝土動力損傷本構模型
10.4.1 基於損傷累積的動力損傷本構模型
10.4.2 由靜力損傷本構模型轉為動力損傷本構模型
10.4.3 動力矢量損傷本構模型
10.4.4 動力統計損傷本構模型
10.5 混凝土動力混合本構模型
10.5.1 混凝土動力塑性損傷本構模型
10.5.2 混凝土動力彈塑性損傷本構模型
10.5.3 適於大體積混凝土的動力黏塑性損傷本構模型
10.5.4 混凝土動力黏塑性損傷模型
10.6 混凝土動力細觀層次的本構模型
10.6.1 概述
10.6.2 離散單元模型
10.6.3 率相關的應力—應變邊界
10.6.4 證明模型的可靠性
10.6.5 非約束壓試驗的率影響
10.7 混凝土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11章 爆炸、射彈荷載下混凝土的本構模型
11.1 混凝土動力黏塑性本構模型
11.1.1 混凝土模型
11.1.2 局部化問題
11.1.3 動力載入下混凝土的模型
11.2 混凝土動力損傷本構模型
11.2.1 混凝土動力連續損傷本構模型
11.2.2 混凝土動力流變損傷模型
11.2.3 混凝土動力矢量損傷本構模型
11.2.4 混凝土動力矢量梯度連續損傷本構模型
11.2.5 混凝土由靜力損傷轉為動力損傷的本構模型
11.2.6 混凝土動力應變歷史相關的損傷本構模型
11.2.7 混凝土動力損傷與失效本構模型
11.3 混凝土動力混合本構模型
11.3.1 混凝土動力黏塑性損傷本構模型
11.3.2 混凝土動力損傷和斷裂本構模型
11.4 混凝土動力細觀本構模型
11.4.1 混凝土動力慣性細觀本構模型
11.4.2 混凝土動力離散單元本構模型
11.4.3 混凝土動力拉離散單元模型
11.4.4 混凝土兩相細觀層次模型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