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心論

“深圳中心論”是廣東地方史專家陳海濱老師在其著作《深圳古代史》中提出的著名學術論斷。“深圳中心論”是對古代深圳歷史地位的高度概括,有力地批判了“深圳是小漁村”、“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論調,首次還深圳古代史一個公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中心論 
  • 提出者:陳海濱 
  • 來源:《深圳古代史》 
  • 提出時間:2015年01月 
  • 類型:學術論斷
作品信息,主要內容,意義,

作品信息

在撰寫《深圳古代史》一書中,作者將深圳地方史的“點”放入到區域史、中國史和世界史的“面”中來分析,在58萬字的《深圳古代史》中提出了顛覆性的“深圳中心論”這一著名論斷。作者認為,本地區在古代史上經歷了珠三角的文化中心、粵東的政治中心、廣東濱海的軍事中心、廣東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廣東一帶的海防中心和中華民族最早的抗英中心這一系列變化。古代深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擔當了不同的使命,引領廣東地區走向不同的時代。

主要內容

作者在《深圳古代史》的序言部分,簡單概括了“深圳中心論”的內容。如下:
關於深圳古代史,如果我們還糾結於有沒有歷史、是不是文化荒漠、是不是小漁村等話題,顯然會貽笑方家。其實,深圳有著讓人震撼的輝煌歷史。古代深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引領廣東地區走向不同的時代。請允許我將以下文字美其名曰“深圳中心論”。
先秦時期,深圳地區是珠三角一帶的文化中心。距今約7000年的鹹頭嶺遺址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珠三角地區唯一一處可以比較全面反映新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文化面貌的遺址,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學術界常將珠江三角洲地區同時期文化遺存統稱為鹹頭嶺文化。稍後的屋背嶺遺址是廣東迄今發現、發掘規模最大的青銅時代早期墓葬群,亦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此外,大梅沙Ⅱ區遺址是廣東省內迄今發掘面積最大的沙丘遺址,疊石山遺址出土了廣東同類型遺址中的首件鐵器。
秦漢至南朝,深圳地區發展為粵東地區的政治中心。兩漢和孫吳時期,本地區繁榮的製鹽業在國家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分量。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南頭設立了番禺鹽官;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吳國在南頭設定了司鹽都尉所。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深圳地區的政治地位大為提升。環珠江口一帶(今深圳市、東莞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山市和珠海市的大部分地區)成立了寶安縣,縣治位於南頭。粵東地區新建了東官郡,其疆域最大時占據了今天的大半個廣東地區,其郡治亦在南頭。深圳地區成為粵東的政治中樞,南頭成為嶺南的大都市。
隋唐與南漢,深圳地區成為廣東瀕海的軍事中心。唐代,廣州是重要的外貿城市,環珠江口的寶安縣是由水路進入廣州的門戶。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政府為了保護貿易通道,在南頭設定了屯門鎮。這是全國知名的軍鎮,詩人韓愈、劉禹錫、羅隱等都留下過相關詩歌。該鎮受嶺南道節度使直接管理,有士卒2000人。這是廣東地區一支規模不小的精銳部隊,曾遠征浙江,並立下“戰功”。 隨後建立的南漢政權也沿襲唐制,保留了屯門鎮。從此,本地區在軍事和海防中的價值日益顯現出來,成為歷代統治者都不敢忽視的軍事重鎮。
宋元時期,深圳地區是廣東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廣州成為全國性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嶺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宋元政府依舊在深圳地區駐紮重兵,守護著珠江這條商道的咽喉。這時,深港地區的製鹽業得到空前發展,出現了東莞、歸德、黃田、官富和疊福五大鹽場,生產規模達到頂峰。東莞縣內的七大鹽場(五處在今深港地區)產鹽量占廣州諸縣總量的70%,廣東地區不食莞鹽者僅高州、雷州、廉州和瓊州4府而已,而且莞鹽還廣銷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地區。本地區還發掘了數量驚人的貨幣窖藏,其中沙圍村窖藏收回銅錢2000多公斤,原銅錢重量估計達4000多公斤。考古工作者還在鹹頭嶺古沙堤上發掘出許多產自福建窯、廣東惠州東平北宋窯和廣東潮州筆架山(韓山)北宋窯的外銷瓷。這些都是商品經濟興盛的表現。此外,歸靖蚝的養殖也興起來了,本地區還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產珠區之一。
明代,深圳地區是廣東一帶的海防中心。明初以來,本地區經常遭到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政府在深圳地區設定了東莞和大鵬兩個千戶所,額定駐軍2240人。倭患嚴重時,本地區又成立了備倭總兵署。隨後,南頭又有備倭總督駐守,管轄廣州、惠州和潮州一帶海域。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廣東六寨的水師總部落戶南頭寨,次年,南頭正式成立了督理廣州、惠、潮等處海防參將。隨後,南頭還一度由海道副使和總兵親自鎮守。南頭成為廣東中路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正德十六年(1521年),汪鋐組織本地軍民,打響了中華民族反抗殖民侵略的第一炮,具有劃時代意義。
清代,深圳地區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抗英中心。嘉慶、道光年間,新安縣附近的伶仃洋、急水門和尖沙咀等處水域是全國鴉片輸入的集散地,本地區成為禁菸的前線。為了尋求一個貿易的據點、滲透的突破口、侵略的前哨基地,從18世紀末以來英國就蓄謀占領香港島。19世紀30年代以來,英國軍隊在新安縣附近海域陸續挑起了九龍海戰、第一次穿鼻之戰和六次官涌山之戰。這是中英之間的首次軍事交鋒,拉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這些前哨戰都以中國的勝利而結束,狠狠地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的囂張氣焰,彰顯了中國軍民特別是新安縣民眾保衛祖國領土主權的力量和決心。
深圳地區在不同的區域內經歷了文化中心、政治中心、軍事中心、經濟中心、海防中心和抗英中心這一系列變化,在不同的時代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擔當起了不同的使命。在歷史的長河裡,深圳成為嶺南的旗手,彰顯了時代的特點與發展方向。

意義

“深圳中心論”體現出深圳古代歷史的兩大特點。第一,古代深圳的區域影響是越來越大的,由珠三角——粵東——廣東濱海——廣東地區——廣東一帶——整箇中國。第二,古代深圳是嶺南發展的“旗手”,在不同的歷史時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海防、外交(抗英中心)。古代深圳擔當起了不同的使命,引領廣東地區走向不同的時代。
“深圳中心論”是回擊“小漁村”和“文化沙漠”之類論調的有力武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