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撫李三才之爭

淮撫李三才之爭是指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到次年圍繞淮撫李三才的擢用而引發的朋黨之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撫李三才之爭
  • 發生時間:1609年
  • 主要人物:李三才
人物生平
李三才,順天通州人。萬曆二年進士。一五九九年,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撫淮十三年,結交遍天下,與顧憲成也有交往。一六○四年八月,顧憲成曾專程赴淮安,與李三才議論政事;一六○七年七月,李三才曾上疏請用“廢棄”,意在薦用顧憲成等人。李三才居官頗有成績,被譽為大才,但為人好用機權,顧憲成曾見他用財如流水,也顯有貪賄。
萬曆三十七年(一六○九年)正月,李三才加戶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銜。浙黨官員謀劃彈劾,並藉此事力斥東林,因為劾李,“則東林必救,可布一網打盡之局”。這年十二月,沈一貫的親戚、工部郎中邵輔忠(浙江定海人),參論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詐似直,而為貪險假橫之人”。次年正月,浙江道御史徐兆魁繼續上疏劾論。李三才上四疏力辨,並請休致。給事中馬從龍、御史董兆舒等相繼上疏為李三才辨。大學士葉向高上言:李三才已“杜門待罪”,為漕政計,應速定去留。神宗不答。御史劉國縉、喬應甲,給事中王紹徽、徐紹吉、周永春、姚宗文等,又連章彈劾李三才,給事中胡忻、曹於汴等,則交章論救。言官爭論,數月不止。這時,顧憲成寫信給葉向高和吏部尚書孫丕揚,力稱李三才廉能,為其排解。李三才的友人御史吳亮,即將顧憲成的兩信附傳於邸報之中,言官見而大嘩。喬應甲又上兩疏,列舉李三才十貪五奸,極力攻訐。李三才被迫疏請罷免,疏至十五上。久不得命,遂自引去。次年(一六一一年)二月,被正式罷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