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白粉菌,為 白粉菌科屬,其菌絲體葉背生,存留,展生;子囊果散生至近聚生,暗褐色,扁球形,直徑102-135 (-160)μm,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 7.1-20.3μm;附屬絲11-32根,不分枝。彎曲至近直,個別近曲膝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淫羊藿白粉菌
- 拉丁學名:Erysiphe epimedii
- 界:真菌界
- 綱:子囊菌綱
- 目:白粉菌目
- 科:白粉菌科屬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討 論,
基本信息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Erysiphales
中文目名: 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 Erysiphaceae
拉 丁 名: Erysiphe epimedii
中 文 名: 淫羊藿白粉菌
定 名 人: (Tai) Zheng & Chen
參考文獻: Acta Microbiol. Sinica 23:356. 1980: Zheng & Chen, Sydowia 34:229. 1981. var. epimedii
形態描述
在同一個子囊果上長短不齊,長度為子囊果直徑的(0.5-)1-4(-5)倍,長(48-)100-510μm,上下近等粗,但在局部上粗細不勻,或在基部稍寬一些,往往在同一個子囊果上有寬有窄,寬(2.5-)5.1-7.6μm,壁薄,粗糙,無隔膜,淡黃色,有時基部稍帶淺褐色;子囊7-12(-15)個,近卵形、不規則卵形,有短柄,少數近無柄,壁粗糙, 50.8-78.7×30.5-45.7μm;子囊孢子 4-6(-7)個,橢圓形、矩圓-橢圓形,少數近鞋底狀,黃色,(17.8-)20.3-30.5×(8.9-)10.2-12.7μm。
討 論
上面引證的11570標本原系戴芳瀾(Tai,1946)成立新變種 Erysiphe polygoni DC. var. epimedii Tai所依據的模式標本。戴芳瀾在發表這個種時指出,它與原種的差別在於子囊較大,孢子較長。據觀察,這些都不是與蓼科上的 Erysiphe polygoni DC. 的區別。11570與該種的主要區別應該是:(1)附屬絲完全不分枝、淡黃色、長達子囊果直徑的5倍、較細、無隔膜,Erysiphe polygoni則附屬絲可以分枝、褐色、長度一般不超過子囊果直徑的2倍、較寬、有隔膜;(2)子囊數目較多、壁粗糙, Erysiphe polygoni 則子囊數目較少、壁平滑;(3)孢子數目較多且較狹窄, Erysiphe polygoni則孢子數目較少、較寬。由於本菌與Erysiphe polygoni有這么多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彼此的寄主(小檗科和蓼科)相差很遠,把它作為 Erysiphe polygoni的一個變種是不合適的,故提升為獨立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