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因寺(泰州淨因寺)

淨因寺(泰州淨因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淨因寺,又稱南天滋廟,位於原泰州南門外打漁灣東側,今市區海陵南路海陵大橋西側。寺肇建於五代宋初年間,為泰州佛教“九大叢林”之一。清朝雍正皇帝曾為御書賜寺匾額“淨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淨因寺
  • 外文名稱:Net Temple
  • 地理位置:江蘇泰州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地勢,泰州藝人三絕,重建後,
泰州淨因寺泰州淨因寺

地勢

淨因寺西、南、東三面環水,地勢高敞開闊。寺東城河河面寬廣,儼若湖泊,常有漁人在此撒網垂釣、停泊漁船,遂謂“打漁灣”。以前灣汊中有蘆灘,灘上蘆荻滋蔓,野鳥翔集,而水灣的東西兩岸遍植垂柳、白楊,每到春暖花開時節,柳絮楊花飄落在水面上,微風吹皺湖水,湖面有如籠罩了層層煙霧,故有“漁灣柳浪”之美譽,是“泰州八景”之一。
淨因寺原來的主體建築為山門殿與大雄寶殿。山門略偏東,是一座二層的樓閣,飛檐反宇,丹楹畫角,風吹鐸鳴,鏗鏘之聲清脆悅耳。山門內天井中有大照壁,繞過照壁方至大殿。布局自成一格。獨特、緊湊的結構,幽深、莊嚴的境界,惟見千年古剎的氣派。

泰州藝人三絕

淨因寺的羅漢塑像,是被譽稱為“泰州藝人三絕”(柳敬亭、梅蘭芳、吳廣裕)之一的吳廣裕所塑,是為鎮寺之寶。羅漢泥塑粉面彩身,有的衣著端莊整齊,有的衣衫散漫不整,有作呵欠狀,有作掏耳狀,有作搔癢狀……造型千姿百態,有濃厚的禪修風格,表露了修行不離日常生活的意趣。
淨因寺注重教育,民國36年(1947年),主持希堯曾創淨因佛化國小,至民國37年(1948年)因校舍駐軍而停辦。1949年以後寺僧逐漸走散,1951年寺中佛像也逐步被毀。“文革”期間,寺內佛像被悉數砸毀,寺址改為原泰縣種子站。
1988年4月,原在淨因寺披剃出家的了中長老回大陸探親時,萌生髮願,恢復祖庭。2001年4月,淨因寺在舊址舉行奠基大典,海內外信眾五百多人紛至沓來。2006年10月10日,舉行隆重的重建落成和佛像開光慶典。

重建後

重建的淨因寺古樸而典雅,是一座頗具現代氣息的建築,從南到北正面有50米寬,從東到西跨度有29米,建築面積共有8000平方米,面積之大,為現代寺廟建築中所罕見。整座建築高達五層28米,一樓為餐廳與業務用房;二樓、三樓中間挑空11米,為大雄寶殿供奉三尊大佛所用,周圍環繞為住房,分別用於圖書館、閱覽室、僧人寮房及辦公室等;四樓為多媒體的現代化講堂;五樓擬為寺廟休閒場所。恢復後的淨因寺將注重佛教文化的傳承,側重於慈善、教育事業,給僧眾及信徒提供一個清淨的修持道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