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黃泥田

淤黃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新疆溫宿、新疆昌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淤黃泥田
  • 土種編號:50745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滲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滲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漠土
  • 母質:河流沖積物
  • 剖面構型:Aa—Ap—P—C
  • 面積(公頃):11600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溫宿縣托手拉鄉二村。位於昆馬力克河階地上,海拔1000m。母質為河流沖積物。年均溫10.1℃,年降水量65.4mm,≥10℃積溫3915℃,無霜期184天。Aa層:0一22cm,灰棕色(乾,7.5YR5/2),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稍緊實,有石粒、炭渣,根多,石灰反應強。Ap層:22一31cm,灰棕色(乾,7.5YR5/2),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有炭渣及瓦片,根較多,石灰反應強。P層:31一45cm,灰棕色(乾,7.5YR5/2),粘壤土,小塊狀結構,緊實,有銹斑和炭渣,根少,石灰反應強。C1層:45一65cm,灰棕色(乾,7.5YR5/2),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有銹斑和炭渣,石灰反應強。C2層:65一73cm。灰棕色(乾,7.5YR4/2),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多量銹斑,石灰反應強。C3層:73一100cm,灰棕色(乾,7.5YR4/2),砂土,松,有多量銹斑,石灰反應強。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河流沖積物,剖面為Aa一Ap一P一C型。全剖面呈灰棕色,質地較粘重,以粘壤土及壤質粘土為主,底部為砂土,耕層厚20cm左右,多為塊狀結構,根孔有銹斑,滲育層厚達40cm左右,具有較多量的銹紋銹斑。土體中常含有炭渣,灌淤特徵明顯,通體石灰反應強烈,碳酸鈣含量12%一20%。土壤pH8.5一9.0,呈鹼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12me/100g土左右。據22個農化樣分析結果統計:有機質含量3.60%,全氮0.161%,鹼解氮56ppm,速效磷38ppm,速效鉀262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質地砂粘適中,肥力較高,是目前高產型土壤之一。水稻畝產可達500kg以上。由於每年進入稻田的淤積物多,常可形成0.3cm以上的新淤積層,對水稻生長發育產生較大影響,致使水稻不分孽或生長緩慢。改良利用上應除施足基肥,改善土壤結構性能,並提高供肥能力,此外還需在田頭挖澄水池,以沉澱灌溉水中的泥砂,或實行水旱輪作,減少泥砂淤積。

歸屬分布

淤黃泥田,屬滲育水稻土亞類滲潮泥砂田土屬。主要分布在新疆的溫宿和昌吉等縣(市)的沖積平原。面積17.4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