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阻塞作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8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吳淞口和上海地區阻滯日本侵華艦隊溯江進攻的防禦作戰。
基本介紹
戰鬥規模,戰鬥過程,
戰鬥規模
作為抗日戰爭中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中少數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這次戰鬥,中日雙方參戰的兵員總數達近百萬。在兩個多月時間內,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包括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財政部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團、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全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全團4個團,兵力總數75萬人以上。還有空軍的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幾乎調動了當時全國所有兵力的1/3。而隨著日本軍隊的不斷增兵,其參戰部隊總兵力達到25萬人左右,包括陸軍共9個師團又2個支隊(相當於1個旅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以及海軍第三和第四艦隊。其調動規模也是史無前例。
戰鬥過程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後,日本海軍第3艦隊在上海長江口外集結艦艇30餘艘(包括航空母艦鳳翔、龍驤、加賀號)、陸戰隊4000餘人。
1937年8月14日,第3艦隊出動艦載機轟炸上海機場,艦艇炮擊吳淞炮台,海軍陸戰隊配合陸軍在上海與中國軍隊作戰。中國海軍在兵力眾寡懸殊的情況下,先派出炮艇綏寧、威寧號,次第拆除淞滬附近之西周、滸浦口、鐵黃沙、龍潭港、福姜沙等處導航標誌,使日艦航行困難,並將運輸艦普安號沉塞於董家渡水道。
1937年8月17日,收繳日本輪船洛陽號等6艘,沉塞於江南造船所附近航道。先後徵用富陽號等商船14艘,沉塞於十六鋪水域。至10月3日,在黃浦江內構成三道阻塞線,同時布設一批水雷,形成三道水雷防禦線,封鎖淞滬各航道、港汊、阻滯日艦溯江西進。
1937年8月14日,海軍江陰江防司令部派快艇大隊副大隊長安其邦率魚雷快艇史102,文171號由江陰經內河潛駛上海。
1937年8月16日晚,對日本第3艦隊旗艦出雲號實施突然襲擊,受到日艦火力阻擊後,在九路外灘浦口碼頭附近被擊沉,艇員泅水脫險,出雲號受輕傷。
1937年8月20日起,日本海軍飛機向中國海軍駐滬艦隊司令部、造船所、軍械處、製造飛機處,無線電台、醫院、倉庫、碼頭等設施進行輪番轟炸。
1937年8月25日,正在修理的炮艦永健號被炸沉。
1937年8月26日,測量艦嗷日號被擊沉。
1937年8月28日,中國海軍派特務兵攜帶水雷工具再次炸傷出雲號,以及鐵駁船4艘、小輪船1艘。
1937年11月12日,海軍魚雷學校總訓練官馬步祥率魚雷艇史181號出擊未成,中彈焚毀,艇沉人亡。
同日,上海被日軍占領後,中國海軍艦艇被迫後撤到長江沿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