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西二路於共青團西路北200米路東
基礎設施
該校是一所區屬國辦普通中學、市級規範化學校。現有國中教學班28個,在校學生1400餘人,在職教職工104人。學校黨、政、工領導班子健全,教師隊伍結構良好,高、中級職稱32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本科人數占52%,70%以上的教師具有計算機初級合格證書,35歲以下教師占73%。擁有6名省優質課獲獎教師、3名區名教師、3名區學科帶頭人、4名市、區級教學能手。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科研教改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於進一步激發,管理工作還要加強計畫性、主動性和協調性,德育工作還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學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所有這些,都需要在今後工作中改進和加強
指導思想
依據全區教育事業“十五”發展規劃,立足該校發展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本著積極、務實、開拓的原則制定本規劃,力爭通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把張店三中建成能適應二十一世紀教育要求的創新型學校。
為此,該校確定了“質量立校、科研興教、全面育人、創建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該校的立校之本。該校將牢牢抓住這一根本,以質量求生存,在激烈而殘酷的教育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學校堅持以師為本、科研為興師之本,以“科研工作常規化、常規工作科研化”為基本思路,興科研,強隊伍,提質量;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高規格、多元化趨勢,該校的教育應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數量眾多的高素質畢業生;未來五年,該校將按“校有特色、師有特點、生有特長”的思路,創“規範+特色”學校、建“敬業+專長”師資、育“合格+特長”人才。
為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該校確立如下教學指導思想:
變課堂為學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突出“學”字。
變學會為會學,堅持在教學中不僅授“魚”,更要授“漁”,突出“會”字。
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堅持讓學生在讀、想、說、做中學習,突出“動”字。
變一刀切為因材施教,堅持統一要求與個別輔導結合,突出“活”字。
總體目標
遵循“質量立校、科研興教、全面育人、創建特色”的指導思想,通過五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職責分明、目標明確、調控及時、成效顯著”的
目標管理體系,建立“按需設崗、競爭上崗、評聘分開、優教優酬”的用人機制,構建“必修+選修+活動”的課程體系,基本形成具有該校特點的良好的素質教育運行機制,創建省級規範化學校,初步把張店三中建成在市、區有較大影響力、較高知名度的一流名校。
發展規劃
辦學規模
2001-2002年達到學校最大規模,即國中四個年級28 個教學班1500名學生,教職工104人。2003年--2005年,辦學規模有所縮小,教學班在26個左右,在校學生1400人左右,教職工96人。在完成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教育任務的基礎上,逐步探索與專業院校、團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辦學、培訓,開門辦學,滿足人民民眾對教育的不同要求,使三中成為社區文化教育活動的中心。
學校管理
⑴進一步理順學校內部管理體系,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初步形成具有該校特色的崗位目標管理辦法。
⑵充實、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科學的考核、評價和獎勵等方面的管理規範,以法治校,以情育人,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⑶全面深化五制改革,真正把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
崗位責任制、考核獎懲制、
結構工資制落到實處。要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地搞好學校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
⑷通過科學規劃,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爭使學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飛躍,創建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各項管理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基本形成切合該校實際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論。
隊伍建設
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著眼點,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為中心,以培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形成教師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健全獎懲機制,建立一支適應二十一世紀教育教學要求的新型教師隊伍。
⑴教師牢固樹立現代教育的思想和觀念,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能夠擔當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任。
⑵教師本科學歷達標率達到90%以上,部分學科中有少量研究生或接受研究生課程培訓者。
⑶專任教師通用基本功和專業基本功達標,30%以上的教師達到優秀級水平。全體專任教師能熟練操作投影儀、電視機、錄像(音)機,45歲以下的教師達到中級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各種輔助教學的軟體,通曉網路知識,自由地上網交流、獲取信息,能藉助校園網熟練地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
⑷教師有良好的知識素養、理論修養,有較為紮實的專業技能, 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70% 的教師能出示區級以上的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湧現5-8名省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
⑸教師能根據學科特點、教育對象,在學校統籌規劃下,承擔相應的教育科研任務,每年都有1-2項科研成果,培養學者型專家型教師。
教育教學
⑴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充實德育內容,拓寬德育工作的途徑,構建全方位、立體的德育工作體系,形成該校“博學篤行、敬業樂群”的良好校風。
⑵充實學校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教改工作力度,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學校承擔3-4項國家、省級“十五”科研課題的實驗和研究任務,拿出科研成果。學校每年出版一本教師論文集,提高整體科研水平,爭創科研教改先進學校。
⑶完善教學管理體系,改進教學管理辦法,形成具有該校特色的教學管理方式,有效地調控和指導教學工作。
⑷更新教育觀念,在開全課程、開足課時的基礎上,改革課程體系,認真開好必修課、活動課,逐步開設選修課,探索開設研究性、實踐性課程,構建該校“必修+選修+活動”的新型課程管理體系,努力探求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方法,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該校特點的素質教育運行機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特色建設
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立足學校實際,揚長避短,選準特色項目,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形成三中藝體、信息教育或其它方面的辦學特色。
辦學條件
2001-2005年,該校將多方籌措資金,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充分保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辦公無紙化、備課電子化、教學網路化、家校聯繫一體化,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創造良好教學環境,使該校整體辦學條件居於全區乃至全市一流水準。
⑴理化生實驗設備、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設備及藝體、圖書閱覽設施設備均按一類標準配備,確保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⑵以現有校園網配套為重點,搞好信息媒體設備的裝備,每個班級和功能教室均裝備
大螢幕彩電和微機,力爭教師每人一台微機。所有教師和學生都能隨時隨地藉助網路自由獲取信息、溝通交流,實現計算機網路輔助教學,試驗與國內外重點知名學校遠程同步教學。開展家校一體化的網路教學實驗,使教育教學活動由校內向家庭、社會延伸,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體化、網路化。
⑶在注重硬體建設的同時,加強教學軟體建設。堅持自主開發與統一購置相結合的原則,搞好各個學科教學軟體的裝備,使各科教學軟體系列化、網路化。
⑷認真搞好校園的美化、綠化工作,並把這一工作與高品位的
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營造高雅、濃厚的教育氛圍。
主要措施
1、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保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名幹部一個標,影響和帶動全體教職工。
2、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靠改革促發展,向改革要動力。通過改革,規範各項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效能;通過改革,調動教職工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改革,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通過改革,激發學校辦學的活力。
3、加強學習、交流,開闊工作視野和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4、大興調研、科研之風。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真正了解和關心民眾,做民眾的貼心人,凝聚人心,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全體教職工要重視科學研究,學會思考,學會研究,不斷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崗位工作能力。
5、認真搞好勤工儉學工作,多方籌措資金,以保證各項建設所需,不斷提高教職工福利待遇
實驗學校
地點
位於
張店區第三中學東鄰,張店城區中心地段,是依託張店三中舉辦的一所現代化民辦學校,擁有全市領先的教育教學設施。
設施
2005年學校建成了高標準的學生餐廳公寓綜合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學校配有
互動式電子白板實驗教室,處於現代教育技術的前沿。普通教室內裝備有微機、
多媒體投影儀、視頻展台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設備,微機全部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教育教學的信息化。主要成績:在全國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競賽中已累計獲獎388多人次,其中獲全國最高獎的達50人次。2005年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該校共9人獲得一等獎,占淄博市一等獎總人數的近三分之一。2005年學校48人參加中考,全部考入市重點以上各級學校,其中13人考入上海、天津等地的全國名校。全國最好的中學——上海中學現有該校畢業的兩名學生就讀,占淄博市的四分之一。2005年8月,學校選送的情景劇——《哈里波特》 在“中央電視台第六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決賽中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2006學校90人參加中考,全部考入市重點以上各級學校,其中7人考入山東省實驗學校等省內名校。辦學特色:在借鑑張店三中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學校將更加注重引領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繼續特優生的培養和實驗研究。學校實行了小班化教學管理,設立了獎學金制度,保證了全日制國中課程的高質量實施。學校特別注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培養,開設了朗文國際英語課程,特聘外籍教師授課。學校定期組織英語口語能力大賽、英語話劇秀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不出國門就能學到純正而標準的英語。學校建立智慧型機器人工作室,培養學生計算機編程能力、合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同時組織各種興趣小組,開拓學生視野,力爭使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終身受益的特長。“讓沒有理想者獲得理想,讓擁有理想者實現理想”是學校永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