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三輯)

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三輯)

《中共歷史探微》是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顯暉、阿牛木支、安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三輯)
  • 作者:王顯暉、阿牛木支、安圖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946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三輯)》涉及民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音樂等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涼山彝族尼木措畢祭祀、彝族銀飾製作技藝、邛都洞經音樂。
《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三輯)》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文化遺產的形成衍變、發展脈絡、基本內容、表現形態、基本特徵、價值與功能、代表性傳承人存續狀況,以及傳播與影響,並輔以曲譜、照片等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大大增強了全書的資料性、學術性和可讀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涼山彝族尼木措畢祭祀
第一節 概述
一 尼木措畢祭祀及其種類
二 尼木措畢祭祀歷史淵源
第二節 尼木措畢祭祀的角色和用物
一 形形色色的角色
二 祭祀用物
第三節 尼木措畢祭祀的儀程儀軌
第四節 尼木措畢祭祀的程式及內容
一 青棚活動:慶典與狂歡
二 咒鬼:掃清儀式障礙的序曲
三 制靈:無形祖靈化有形靈牌
四 祭靈:敬祖盡孝的典禮
五 淨靈:除穢祛病與解祟除孽
六 挽魂:生死兩茫茫
七 婚媾與接種:繁榮與發展的願望
八 送靈:祖界的團聚
第五節 尼木措畢祭祀的特徵
一 程式性
二 家族性
三 象徵性
四 知識傳播性
五 娛樂性
六 地域性
第六節 尼木措畢祭祀的價值與功能
第七節 抒情與述源:畢摩經籍的語言藝術
一 畢摩經籍詩歌的類別
二 抒情與述源:畢摩詩歌的語言藝術
第八節 尼木措畢祭祀的傳承與承續狀況
一 畢摩職業及其傳承方式和工具
二 畢摩及文化承續現狀
第二章 彝族毛紡織及擀制技藝
第一節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概述
一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歷史淵源
二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分布區域
三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傳承與變遷
四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傳承人的存續狀況
第二節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流程
一 羊毛粗加工
二 毛紡織技藝
三 毛擀制技藝
第三節 毛紡織品與毛擀製品
一 毛紡織品
二 毛擀製品
第四節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特徵
一 民族性
二 審美性
三 活態性
四 流變性
第五節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價值與功能
一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價值
二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的功能
第三章 藏族趕馬調
第一節 《趕馬調》概述
一 《趕馬調》的形成與發展
二 《趕馬調》的分布區域
三 《趕馬調》傳承人存續狀況
第二節 《趕馬調》的表演形式及基本內容
一 《趕馬調》的表演形式
二 《趕馬調》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趕馬調》的特徵
一 《藏族趕馬調》的代表性與標題性
二 《趕馬調》的藝術形式與內容的風格特徵
三 《趕馬調》文化的獨特性和共同性
四 兩個歌種水乳交融的特徵
第四節 《趕馬調》的價值與功能
一 《趕馬調》的價值
二 《趕馬調》的功能
第五節 《趕馬調》的傳播與影響
一 《趕馬調》的傳播
二 《趕馬調》的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王顯暉,男,漢族,1968年1月生,四川省冕寧縣人,大學本科畢業。曾任冕寧縣教育文化局局長,中共冕寧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中共冕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中共寧南縣委副書記,中共會理縣委副書記、縣長。現任涼山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兼任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委員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局際聯席會議召集人。
阿牛木支,男,彝族,1967年3月生,四川省喜德縣人,碩士,二級教授。現任西昌學院民族團結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彝語言文化學院理科教研室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師,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審,四川省專家評(審)議委員會成員,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課題8項,出版《當代彝文文學研究》《彝族克智譯註》《涼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等著作26部,發表論文130餘篇,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等國家、省級成果獎10項。
安圖,男,彝族,1972年10月生,四川省普格縣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在職研究生、四川省委黨校公共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曾先後任中共涼山州委宣傳部新聞出版科副科長,涼山州文化局文化市場稽查隊隊長,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科科長,涼山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中共布拖縣委常委等職務。兼任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委員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局際聯席會議成員。曾主編《放歌大涼山》《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1輯》《火把·家園》《彝族火把節人文電視紀錄片》等著作。先後發表論文、散文、新聞作品等400餘篇,其作品《朵洛荷》曾獲國家文化部設立的政府社會文化獎——“群星獎”,論文多次獲州政府哲學社會科學獎等獎項。2009年獲國家文化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