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底劈

液化底劈(liquefied diapir)指液化沉積物向上穿刺圍岩的一種構造,底劈有兩種形式,一是未穿透上覆軟沉積物,一是穿透上覆軟沉積物至當時的地表則形成席狀砂層。底劈液化沉積物流最後以各種形態固定在岩層中。底劈形態系指在剖面表現的形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液化底劈
  • 外文名:liquefied diapir
  • 形成:液化沉積物向上穿刺圍岩
  • 類型1:未穿透上覆軟沉積物
  • 類型2:穿透上覆軟沉積物至當時的地表
  • 目的:指在剖面表現的形狀
簡介,形態,形成,舉例,

簡介

液化底劈(liquefied diapir)指液化沉積物向上穿刺圍岩的一種構造,底劈有兩種形式,一是未穿透上覆軟沉積物,一是穿透上覆軟沉積物至當時的地表則形成席狀砂層。底劈液化沉積物流最後以各種形態固定在岩層中。底劈形態系指在剖面表現的形狀。

形態

錐形底劈體是底劈構造中最常見的形態。孤立的錐形底劈體,它往往穿過上覆軟沉積物,使圍岩被沖斷或裂開。錐形底劈體有一個明顯的核部,由擾動的直立紋層或岩石碎塊組成。

形成

一個碳酸鹽岩中保留的錐狀底劈構造的縱剖面,黃色碳酸鹽砂液化流動向上覆灰色碳酸鹽砂穿刺,由於其具有較大能量,沖斷上覆岩層並在流動中捕獲灰色軟沉積砂層為捕虜體,捕虜體(灰色砂層碎塊)在底劈體核部向上穿刺過程中變形彎曲或流動拉長。底劈體穿刺上覆岩層至當時地表成液化均一層。另外一種錐形底劈體,未穿透上覆軟沉積層,其核部沒有捕虜體碎塊,但具明顯的近乎直立的紋層,代表當時的向上底劈的流動構造,代表能量相對低的錐形底劈構造。

舉例

有一些錐形底劈構造是由多個砂層流動形成,因而具有更高的能量誘發底劈體上覆軟沉積層強烈變形。靈山島早白堊世海相砂岩的底劈構造即由多個砂層流動形成。靈山島位於青島膠南市東南的黃海近岸海域,距膠南市大珠山直線距離10 km;構造位置屬於中生代的蘇魯造山帶。呂洪波(2011)最早研究並報導了島上早白堊世的地震滑塌構造與軟沉積物變形。在滑塌岩層內部,滑塌岩塊的上覆與下伏地層中有多個層位、多種形態的軟沉積物變形構造。錐形底劈構造由中國石油大學博士生王安東提供,是尚未公開發表的材料,允許筆者提前引用。軟沉積物計有7層,為薄層砂岩與薄層或極薄層的黑色粉砂岩互層,原始岩層總厚14~16cm由於液化流動與觸變流動,液化砂層在底劈體部位厚度增大為25~27c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