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運營情況,建設成果,技術難題,榮譽表彰,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2004年10月28日,涪陵烏江二橋動工興建,並舉行開工儀式。
2006年3月26日,涪陵烏江二橋完成二號主塔封頂工程。
2007年11月20日,涪陵烏江二橋完成西橋頭邊跨合龍工程;12月28日,涪陵烏江二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008年12月9日,涪陵烏江二橋通過主梁工程驗收工作。
2009年9月25日,涪陵烏江二橋通車運營。
2019年12月15日,涪陵烏江二橋完成大橋燈飾電纜搶修工作。
橋樑位置
涪陵烏江二橋位於中國重慶市涪陵區,連線涪陵區江東開發區與主城區;地處烏江與長江交匯口上游500米;大橋距西北方向涪陵烏江大橋6千米,距東北方向石板溝長江大橋3.0千米,距西南方向荔枝烏江大橋約4.5千米;線路東起涪清路立交,上跨烏江,西至濱江路立交。途經大橋線路為348國道,兩岸分別接濱江大道、公園路以及涪清路。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涪陵烏江二橋分別由主橋、兩岸引橋、兩座橋塔、斜拉索、螺旋匝道及引道組成;主橋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 |
總體 | 主橋為高低塔、單索麵、單箱單室、不對稱、預應力混凝土、塔墩梁固接斜拉橋形式。 |
主梁 | ①主梁採用C60混凝土,單箱單室大懸臂斷面形式,縱向上橫樑與斜拉索在樑上的錨固位置保持一致,錨塊下設定內橫隔板。 ②邊跨主梁分別採用等截面結構形式。 |
索塔 | ①大橋採用獨柱式高低橋塔,橋塔設定於主梁中央,塔梁固結形式。 ②橋面以下下塔柱斷面為箱形,從上至上外形尺寸線性增大;橋面以上為上塔柱,箱形斷面,外形為錐形。 ③塔墩基礎採用挖孔樁基礎。 |
斜拉索 | ①斜拉索採用扇形布置,並採用張拉錨固方便的高強鍍鋅平行鋼絲束,錨固於梁的中部位置。 ②斜拉索錨固在塔上的前後兩側,塔壁內設環向預應力平衡斜拉索於塔內的水平分里。 ③隔板內設定隔板預應力平衡斜拉索在樑上的豎向分力。 |
螺旋匝道 | 螺旋匝道採用左右雙幅,箱型截面梁,依靠橫樑與兩幅橋見的柱式墩;箱梁採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箱梁。 |
參考資料: |
設計參數
涪陵烏江二橋線路全長1520.31米,主跨長340米;主梁箱體底寬9.29米,頂寬12.5米,每側支撐在橫樑上的懸臂翼緣長度為6.5米;箱梁梁高3.5米。高塔下塔柱高73米,上塔柱高105.4米;低塔下塔柱高63米,上塔柱高66.4米。全橋總計106根斜拉索,斜拉索鋼絲束直徑7毫米,強度為1670兆帕。螺旋匝道半徑為45米,橋墩尺寸採用(2×3)平方米規格。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主幹道 |
車道設定 | 雙向四車道 |
設計速度 | 50千米/小時 |
荷載標準 | 公路-Ⅰ級 |
通航水位 | 最高:180.75米,最低:135.80 |
洪水頻率 | 1次/300年 |
抗震等級 | 按VII度設防 |
參考資料: |
運營情況
- 票價票制
2009年9月25日,涪陵烏江二橋通車運營,不收取過橋費用。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涪陵烏江二橋在建設時採用的技術及特點為:
1、涪陵烏江二橋採用土石築島圍堰進行基礎施工,有效克服了江水沖刷、淤泥承力弱、易透水等複雜的水文地質條件,為大橋基礎施工渡洪奠定了基礎,也為涪陵烏江二橋後續施工提供了保障。
2、為保障施工安全,主梁懸臂澆築時採用後支點掛籃。
3、採用鋼箱梁掛籃作為該橋後支點掛籃施工,並進行細部設計,量最佳化結構形式,控制掛籃重量,掛籃重量與最大節段混凝土重量比例為0.35,有效節約了施工成本。
4、高、低塔的採用解決了當地地形所帶來的邊跨過小且不相等難題。
5、採用單索麵不止使橋樑更加輕盈、美觀,與當地環境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6、採用單箱單室截面,降低了施工難度。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
涪陵烏江二橋 | 2011年度重慶市巴渝杯優質工程獎 |
參考資料: |
價值意義
涪陵烏江二橋通車後,江東片區將有254公頃土地用於居住、工業、服務業開發,形成涪陵新的經濟成長點,使涪陵城擴展有了新的空間。(《重慶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