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歷程
海鷹-2反艦飛彈岸艦飛彈也是基於原蘇聯544飛彈進行改型,增加射程、彈上成件與“海鷹一號”通用的原則。1966年被命名為“海鷹二號”飛彈。
1979年,"海鷹"-2乙飛行試驗成功。此後,中國又為"海鷹"-2乙換裝了捷變頻體制導引頭,並於1989年試驗成功,之後定名為"海鷹"-2乙Ⅱ型。
C-601是中國在“海鷹2”岸艦飛彈基礎上發展的第一種空射型號,1967年開始方案設計.1977年開始研製,1984年進行定型試驗,1986年正式定型.1987年服役,主要裝備於轟-6丁型轟炸機。C-611則是C-601的進一步改進型,提高了射程和制導能力。
型號演變
海鷹-2改系列
仍然是主動雷達導引,採用Lm2型導引頭,主要改進採用了高精度低空型無線電高度表,為降低飛行高度進行驗證。其平飛高度為30-50米。
海鷹-2甲系列
包括海鷹-2甲Ⅰ/Ⅱ/Ⅲ等型號,均採用國產DH系列銻化銦被動紅外導引頭。海鷹-2甲於1982年定型,1984年35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亮相。
從1985年6月定型的海鷹-2甲Ⅱ型開始,採用第二代紅外導引頭,提高捕獲靈敏度,擴大了有源攻擊目標範圍,具有了全向攻擊能力。平飛高度降低到20米以下,已發展出海鷹-2甲Ⅲ型。
海鷹-2乙型系列
包括海鷹-2乙I/II等,均採用單脈衝主動雷達導引頭,提高抗干擾能力,採用新的高度表降低飛行高度,實行超低空飛行。2乙I上用的是Dm-650型,而1989年試射成功的乙II則採用了具有捷變頻能力的新型雷達導引頭。
技術特點
海鷹-2反艦飛彈基於原蘇聯544飛彈進行改型,增加射程、彈上成件與“海鷹一號”通用的原則。“海鷹二號”的設計比“海鷹一號”更為成熟。
為加大燃料裝載量,海鷹2號飛彈重新設計了飛彈彈體中段,採用承力箱結構。這樣能夠在增加燃料容量的同時,加大彈體結構強度。在設計中使用了從蘇聯進口的“烏拉爾”計算機。相對於"海鷹"-1,"海鷹"-2飛彈的外形基本沒有變化,後者比前者射程遠的多,因此體積進一步增大-這一點最終限制了"海鷹"-2的使用,使其在後來無緣成為艦用彈,世界很多刊物都曾記載用於051驅逐艦的"海鷹"-1飛彈射程為95千米,究其根源,恐怕就是將"海鷹"-1與"海鷹"-2混淆後的一個誤判。
海鷹-2反艦飛彈系統由跟蹤雷達站天線車、跟蹤雷達站顯示車、移動電站、指揮儀車、射前檢查車、發射架車和發射架牽引車組成。作戰過程是由雷達搜尋目標,並計算目標方位和距離,以及運動的航向,將這些射擊諸元傳送給射擊指揮車上的指揮儀,發射架隨動社射擊指揮儀。當目標進入射擊扇面並滿足射擊條件時,指揮儀經過計算向彈上傳送射擊前置角和末導雷達開機主動搜尋時間,在飛彈發射瞬間,封鎖傳送,點火繼電器吸合點火,飛彈升空。“海鷹”是雷達主動彈,屬於發射後不管的武器。
飛彈起飛時在助推器強大的推動下自動爬高,2.2秒後助推器脫落。飛彈爬高到300米改為平飛,速度為0.9馬赫。飛彈飛行中末導雷達開機時間到時,自動打開雷達搜尋海面。雷達天線初始有一定下視角,搜尋海面發現目標後,自動駕駛儀控制飛彈向目標俯衝,同時雷達天線按預定回調角抬頭。因為此時不抬頭的話,雷達波會全打在海面上丟失目標。
為克服原雷達末制導抗干擾能力差,中國曾將"海鷹-2"換裝過紅外導引頭,人們稱這種彈為"海鷹"-2甲。"海鷹"-2甲選擇了更為圓鈍的小球頭外形,這也是"海鷹"-2甲最明顯的外部特徵之一,同時對頭部彈身相應採取了加固措施:紅外導引頭由原定的液氮冷卻改為氣冷;設計了零位回調機構,對光軸相對彈軸的位置進行控制。1980年9月,"海鷹"-2甲以6發5中完成定型飛行試驗。隨後,中國又對"海鷹"-2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即使用了新的更為靈敏的紅外導引頭,改進了調製方式,從而擴大了鎖定範圍,用無線電高度表取代膜盒式氣壓高度表,以降低飛行高度。新的改型在1984年以3發3中通過鑑定性飛行試驗,定名為"海鷹"-2甲Ⅱ。之後"海鷹"-2甲Ⅱ又再次被改進,新的型號稱為"海鷹"-2甲Ⅲ型。
使用特點
海鷹-2反艦飛彈,在作戰過程是由雷達搜尋目標,並計算目標方位和距離,以及運動的航向,將這些射擊諸元傳送給射擊指揮車上的指揮儀,發射架隨動社射擊指揮儀。當目標進入射擊扇面並滿足射擊條件時,指揮儀經過計算向彈上傳送射擊前置角和末導雷達開機主動搜尋時間,在飛彈發射瞬間,封鎖傳送,點火繼電器吸合點火,飛彈升空。“海鷹”是雷達主動彈,屬於發射後不管的武器。
飛彈起飛時在助推器強大的推動下自動爬高,2.2秒後助推器脫落。飛彈爬高到300米改為平飛,速度為0.9馬赫。飛彈飛行中末導雷達開機時間到時,自動打開雷達搜尋海面。雷達天線初始有一定下視角,搜尋海面發現目標後,自動駕駛儀控制飛彈向目標俯衝,同時雷達天線按預定回調角抬頭。因為此時不抬頭的話,雷達波會全打在海面上丟失目標。
性能數據
基本數據 |
彈長 | 7.46米 |
彈徑 | 7.46米 |
翼展 | 7.46米 |
彈重 | 514千克 |
射程 | 100千米 |
最大速度 | 1,013千米/小時 |
最大射程 | 95~100公里 |
最小有效射程 | 20公里 |
飛彈平飛速度 | 0.9馬赫 |
飛彈平飛速度 | 30~50米 |
制導有效性 | 捕捉機率98%;對目標的自導命中率90% |
發射點高度範圍 | 0~400米 |
發射架射擊扇面 | ±85° |
飛彈起飛重量 | 3000千克 |
飛彈全長 | 7.36米 |
飛彈直徑 | 0.76米 |
飛彈翼展 | 0.76米 |
戰鬥部重 | 513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