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鱺科

海鱺科

基本信息

海鱺科

Rachycentridae

分類:鱸形目鱸亞目

種類:全世界僅1屬1種,台灣亦同

生態:中表層,卵生,肉食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亞目: 鱸亞目 Percoidei

科: 海鱺科 Rachycentridae

屬: 海鱺屬 Rachycentron

種: 海鱺 R. canadu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鱺科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詳細介紹,箱網養殖的寵兒,鬼頭刀與印魚,生活習性,生長繁殖,

詳細介紹

在澎湖與小琉球近海,可看到一個個放置在海面上的大型箱網,圈養著不少高經濟價值的魚種,形成“海洋牧場”的特殊景觀。而台灣漁民俗稱“海仔”的海鱺,因體型大、成長快、對環境的適應力強,近年來成為海中牧場最炙手可熱的主角。海鱺科全世界僅此一屬一種。它廣泛分布在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溫暖水域,只有東太平洋不見其蹤跡,是大洋和沿近海區中、表層的巡遊魚種,游泳力強。當大型海鱺在海洋表層遊動時,它那高聳露出的背鰭,有時乍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鯊魚來襲呢!除了人為養殖外,台灣四周沿近海域也可捕獲野生海鱺,但數量不多。
海鱺科
海鱺科

箱網養殖的寵兒

過去台灣的水產養殖,主要依賴在海岸濕地開挖的魚塭(半淡鹹水),但由於發展過於迅速,超抽大量的地下水,導致台灣西南部及宜蘭濱海地區的地層嚴重下陷,引起海水倒灌與海堤潰決,付出了極大的社會成本。因此政府自1990年代起,開始推廣淺海的箱網養殖,即把海洋當成牧場,將水產生物直接放養於海上的網具中,投餵人工飼料。目前以有海灣的澎湖和小琉球一帶最多,養殖的魚種包括海鱺、黑鯛、石斑、嘉鱲、鮪等各種海水魚。由於海鱺成長迅速、生命力強、肉質佳、體型亦碩大,因此在1997年成為箱網養殖的新寵,再加上精緻飼料的餵養,使其肉質益發美味可口,甚至被稱為“台灣的Toro(黑鮪魚)”,因此這種漁民俗稱為“海仔”的魚也就成為時下生魚片的主要材料了。

鬼頭刀與印魚

鱰科和印魚科的魚類都算是海鱺的親戚。鱰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鬼頭刀,海鱺和鬼頭刀皆屬於在大洋表層快速游泳的魚類,也都是重要的拖釣魚種,但在體型、體色上差異頗大。後來它們被發現有親戚關係,是因為兩者的仔魚形態十分類似:其身體和頭部均被冠狀小棘所覆蓋,這是其他科魚類的仔魚所沒有的特徵。
而海鱺的仔魚變態為稚魚及未成年魚時,其形態則酷似印魚科(中國大陸稱為“鮣”科)中的長印魚(Echeneis naucrates),尤其兩種魚類身上皆具有明顯的黑色縱帶;唯一的不同僅在於印魚背鰭的第一枚硬棘會變形成頭頂上的吸盤,以便吸附在鯊、魟等大型魚類的身上,一方面搭便車,一方面則可撿拾大魚吃剩的碎屑殘渣為食。

生活習性

海鱺科在幼魚時,外型、姿態與長印魚酷似,會伴隨著大型的魚等,一同遊動。體型更大後,身上的花紋變淡,且為晝行性之肉食性洄游魚類,以魚及甲殼類為食。活動之水域極廣,除了大陸棚區外,在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

生長繁殖

海鱺科繁殖季節在4-9月份,在深海中產卵,每次產卵數量巨大,單個的卵很小,直徑大約1.2毫米。海鱺3歲性成熟,壽命可以長達1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