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藤,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風藤Piper kadsura (Choisy)0hwi的乾燥藤莖。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葉,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風藤
- 別稱:爬岩香、老藤、岩胡椒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科:胡椒科
- 屬:藤屬
- 種:風藤
- 分布區域:廣東、福建、台灣、浙江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二季采割
- 用 量:6~12g
- 貯 藏:置通風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 味,歸 經,功 效,主 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 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藤莖。
性 味
味辛、苦,性微溫。
歸 經
歸肝經。
功 效
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
主 治
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相關配伍
1、與羌活、獨活、桂心、當歸等同用,可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者。
2、與三七、地鱉蟲、紅花等同用,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者。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適量。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浸泡,潤透,切厚片,曬乾。
生理特性
本品呈扁圓柱形,微彎曲,長15~1500px,直徑O.3~50px。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縱向棱狀紋理及明顯的節,節間長3~300px,節部膨大,上生不定根。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窄,木部寬廣,灰黃色,導管孔多數,射線灰白色,放射狀排列,皮部與木部交界處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氣香,味微苦、辛。
產 地
主產於廣東、福建、台灣、浙江等地。
相關論述
《本草再新》:“行經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理腰腳氣,治疝,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