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0年7月建海門特區到次年7月成立椒江市、1994年成立台州市椒江區,老海門經歷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門老街
- 所屬地區:台州市
- 從屬:椒江區
- 始建:康熙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海門老街的含義,歷史,文化底蘊,獲得獎項,風土民俗,相關圖片,景區熱度指數,
海門老街的含義
一條老街凸現在現代城市
在台州,除了老海門人,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還有海門老街了。
中秋時節,老街修葺一新。走在鋪著石板的街道,一種久遠的古韻迎面而來:白牆灰瓦,古老的花格窗、精緻的“牛腿”,仿佛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耳邊立刻響起“老街情思”的歌聲: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著我的家,一蓬衰草,幾聲蛐蛐叫……
今年70歲的陳老伯是一個老海門,說起老街的繁華,仿佛又回到了從前:“這條老街是海門‘頂’旺的街,集市日時兩邊擺滿了攤,路也走不過。小時候常在這裡玩,買泡蝦吃、買糖吃,過年過節張燈結彩,還有唱戲的,擠都擠不進。比現在的十字馬路還熱鬧!”
歷史
據史料記載,這條‘海門老街幾乎濃縮了海門幾百年的歷史。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大將湯和拆黃巖縣城牆石料築海門衛城,高二丈五尺,周圍五里三十步。城有五門:東曰晏清,西曰寧遠,南曰德風,大北曰臨江,小北曰靜波。臨江門即今中山東路之城門頭。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朝廷設浙江海關分關於葭沚;鹹豐二年(1852),海關遷至臨江門吊橋頭外,俗稱“台大關”。
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海門港正式立埠通商後,此處街道日趨繁榮,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盛極一時。
海門老街現存建築多為清末民初所建。此街南接中山東路,北至江濱路,原街全長470米,今留有225米長、寬約為6米至8米不等,南北走向,石板路面。南端為吊橋頭,系繁華街口;北端有楊府廟,廟北原有牌樓,上書“海門關”三個大字。
這條濃縮了一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海門老街,保留了不同時期的風格。據說,舊時老海門人來到上海謀生,致富後重回海門,按舊上海的模式,建起了具有歐式風格的建築,加上街道生意興隆,“小上海”由此得名。故老街南北風格不同,北面多為歐式建築,南面先有明清建築,後是民國時期的建築,新中國後又加入了文革的色彩,使老街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修舊如舊,保留歷史原貌
從2001年春始,台州市椒江區政府對老街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如何保護,他們先後到北京、上海、杭州等老街區考察,確定了“經營性保護和保護性經營相結合”的原則。請來了對古建有專門研究的上海同濟大學常青教授策劃,他帶著二三十名碩士生、博士生進駐老街,像照看“百歲老人”一樣,將它進行了細緻的體檢,最後開出了“修舊如舊”的處方。
這是一個與其他古建修復不同的“處方”,為了圖方便,許多地方將原址推倒重建,然後利用切割機的高溫對木板烘烤,進行“做舊”,儘管外貌酷是老街,但沒有了古色古香的韻味。而“修舊如舊”的難度就是,拆下後的每一根木料、裝飾物除需更換外,每一處都要按原樣裝上,難度與成本很高。
海門老街
為了保存老街的古味,維修人員先用照相機拍攝留檔,然後一一記錄拆下的如“牛腿”、“牌坊”所在的位置,進行清洗包好保存。設計、製作了頗具特色的海門老街門牌編號,然後物歸原處。經過了4年的修復,重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古色古香,白牆灰瓦,朱赤雕欄的一條南北225米長,占地面積31畝的老街。
說起對老街的命名,還有一個趣事。海門老街原名北新椒街,故有人說就叫北新椒街吧。但因方言“北新”與“不幸”諧音,民眾都不喜歡,所以乾脆就叫“海門老街”。
海門老街,保留了城市的記憶
今年初,海門老街保護性改造完成後,交給了椒江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面對這個濃縮上百年的“古董”,公司的經營者沒有急於招商,認為既然花巨資修復了老街,就應該留得住遊人。
拿什麼去留住人,難道僅是一條只有225米長的老街嗎?如果古街只給顧客提供一條來去匆匆的路,或是只向顧客銷售商品,還不如當初讓投資商開發,國家也不用背上這個沉重的負擔。思來想去,他們認為,古街只是一個歷史縮影,一定要賦予它文化的內含才有魅力,而城市現代化離不開文化。城市文化是現代化的根基,要讓我們保留城市的記憶。基於這一認識,他們大力挖掘歷史,
文化底蘊
始建於1175年的“同康醬酒坊”在原址將重新開張;始建於1806年的“方萬盛”藥房、阜大藥房已得到認定;台大關、楊府廟、戲台、東新街、新堂弄、去思路等具有歷史文化紀念價值的建築物、街弄,都刻立了石碑。
海門老街北端為海門港口之道頭,“海門關”三個大字的牌樓氣勢不凡,為了讓古街更完整,他們按照圖紙在原址上重建了海門關牌坊和舊時為地方政要送往迎來之所“接官亭”。至此,一條老街更有了他的神韻。
他們還將人文滲透到老街中,設立歷史文化陳列室,告訴台州人,台州從哪裡來。他們以“古章安—老海門—新椒江”為主線,按照古章安篇、老海門篇、新椒江篇、海門港史篇、商貿史篇、人物歷史篇、大陳島史篇、地方名特優產品篇、民俗風情篇等九大板塊,系統梳理椒江千年歷史文化發展過程,體現椒江的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台州歷史文化底蘊。
海門老街還統一進行街景布置,統一進行店招布局設計,保證街區景觀的一致性。
離元旦開街還有兩個月時間,讓公司意想不到的是,有意落戶的電話、客人絡繹不絕。現在,連許多新婚夫妻都到這裡拍結婚照,新人與古建相映,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老街已成為新人相冊里永遠的記憶。
獲得獎項
海門老街獲聯合國文化保護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會對海門老街保護與再生工程的評語是:該工程通過延續這個地區的物質和社會結構,使當地居民獲得福祉;以地方材料和手工技藝修復了歷史街廓和內部空間,活化了傳統風俗,使百年老街得到了復興。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主任常青教授是海門老街修復設計的負責人,他說,海門老街就是百年前的上海南京路,是上海南京路的活化石。
海門老街是椒江區僅存的一條從清朝末年延續下來的傳統商業街,保留了近代沿海城市開埠建關的一些早期形態特徵,街道長225米,建築風格多樣,既有江浙一帶傳統的沿街店鋪和合院民居,又有在木結構外建造一層巴洛克風格的磚石立面。
另外在國產網路遊戲夢幻西遊中有海門老街伺服器。浙江一區-海門老街
風土民俗
早年的海門老街不僅僅是椒江近代一條重要的商業街,更是地方市民的活動場所,自古至今每逢節慶,民間的各種風俗和宗教活動都熱鬧非凡。老街的居民早年都有到戲台看社戲的習慣,戲台就挨著楊家廟,那片區域便是老街居民的娛樂和交流中心。
後來隨著城市的迅速擴張和發展,戲台與廟殿不復存在,許多與之相關的民俗活動似乎也在逐漸走向衰亡,但附近的居民卻仍然喜歡自發地在這片區域活動,晚飯後,天剛擦黑時,許多居民都會坐在這裡聊天喝茶。建築本身不復存在,人們卻自發地圍繞著建築的遺蹟進行活動,所謂建築的生命力,也便如此。
“海門老街的公共活動大多是圍繞著一些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展開的,老街與東、西去思路的交叉口是整條街的高潮所在,楊府廟、武聖廟、海關、戲台、接官亭、海門關牌坊則是其中重要的建築結點,因此我們在改造方案中按照歷史記載和當地老人的口述重建了楊府廟大殿、戲台和海門關牌坊,戲台所在的方形院落與主廣場通過連廊進行分割,再現了海門老街的景觀高潮。”隨著建築的恢復,傳統的民俗和文化節慶活動也在老街獲得重生。
相關圖片
景區熱度指數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32.95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