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入校後著手進行已為時過晚,智育可在入校後進行,但德育必須從學齡前由家庭抓起。
教育是立國之本。何謂教育?所謂“教”,即教授知識,所謂“育”,即培德育人。要進行這二者合一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形成一車兩輪的互動關係,才能達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教育從入校後著手進行已為時過晚,智育可在入校後進行,但德育必須從學齡前由家庭抓起。
教育從入校後著手進行已為時過晚,智育可在入校後進行,但德育必須從學齡前由家庭抓起。
古時江戶時代,日本私塾使用的一種教科書中,曾有中國孟子一句話:“飲食暖及,逸居不教,近乎禽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指作為人應必備的道德修,即不管生活水平多么高,吃的多么好,穿的多么暖,若不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也叫心靈教育),那么,人將無異於禽獸。這是一條通用於古今中外的真理。
過去,哲學家坎頓曾經說過,“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具有雙重性,既有向善的基本素質,也有從惡的根本傾向,解決矛盾,引導其走向抑惡的一面,則是道德教育的出發點。親職教育,就是要傳授作為人所必備的重要東西。一切教育都交由學校承擔的做法是錯誤的。偏重智育的現象,值得反省。常言道:“人生最初的教師不是學校老師,而是父母。”就是說,作為一個走上社會的人,教育之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當今日本的教育,在“教”的方面進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育”的教養方面,令人痛心的問題卻屢有發生。如不良行為、欺負他人、多飲醉酒、魯莽行事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責任在家庭,因為在把孩子送交學校的老師教育培養之前,人生最初的老師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