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潮》創刊於1946年,屬於綜合類刊物,發刊周期為半月刊,由台北海潮雜誌社出版發行,主編為蕭鐵,發行人為任先志,社址位於台北上奎中府街,編輯處位於台北建成町四丁目一番地枝十號。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現館藏最後一期為1947年發行的第12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潮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6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刊登內容

該刊封面經歷兩次改版,初期印有版權資訊和目錄等內容,後在目錄中的部分文章後面加入了摘要,比較有特色。其文章內容篇幅大多短小,每期30頁,印有上海和台灣的工商業廣告。該刊文章風格和主題較為隨意,除“半月評論”外不設定其他欄目。該刊在總體上看多證論或時局分析類的文章,兼有經濟學、新聞、政治小品、抒情文、劇作評論等多種類型。該刊登載的部分文章記敘台灣社會的發展或反思,較有地方特色。該刊立場明顯站在國名黨當局一方,個別期刊登載有關中共活動的文章分析,政治色彩明顯。該刊第八期是“我說台灣徵文特輯”,曾在往期的封面刊載有獎徵文啟事以收集文章。該特輯文章主題都與台灣風土人情相關,如《台灣的農村風味》《台灣的新聞雜誌》等,雖多是文學作品,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台灣社會的發展情況。該刊視野不僅關注台灣本土的文章新聞,還將視野投向大陸,在第十期中介紹了天津、青島、昆明、上海等城市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在1947年1月第12期的《編後記》中作者直言台灣與上海等大城市相比的稿慌情況,該刊文章多是編者向友人徵得才得以維持。

文化傳統

海潮(代發刊詞)任先志
二十世紀是科學與民主的時代,也是科學與民主的世界。歷史的洪流推動了時代,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和若干的鬥爭,使人類生活由農業社會走到工業社會,人類思想從主奴的關係進入自由平等的理想。隨著來的,便是社會生活的變遷。工業時代的生活,已不是各自閉門不通聲氣的生活。他是互相扶助、互相依賴,而且是互相競爭。一分鐘與一分鐘的競爭,一秒鐘與一秒鐘的競爭。然而若是民主與科學的進步脫節,不幸的便造成人類的災禍,帶來了戰爭和人類整個覆滅的威脅。科學的發達也不再用來充實和改善彼此的生活,反而變成了自相殘殺的工具了。
短短的近三四十年中,世界大戰發生了兩次。摧毀了多少生命財產,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每一次,無數人的奮鬥犧牲都是為了爭取民主,粉碎獨裁,爭取自由平等,打破民族優越的觀念。終於那些人民勝利了,以致到了今天,我們能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共同的為更高的理想努力。
但是今天的世界,雖然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還不到一年,而國際間錯綜複雜樣的關係,又很清楚地呈現在每一個人面前。在我們國內,依然有許多不合理的現象,距離我們的理想——三民主義還很遠。我們感到今日歷史所賦予我們的使命十分重大,每一個活著的人,應該儘自己力量,來爭取自由、民主、科學以及三民主義的確切實現。因此我們創辦這一個刊物來介紹學術,砥礪進步,我們沒有奢求,但願在此時此地盡一點小小的力量。
那么為什麼取名《海潮》呢?
一、潮水是有鹽質的,它有高度的防腐性,保持長時期的新鮮。
二、潮水是迅速的,一天之中,它便完成了一次小周期,它的行動迅速敏捷而有力量。
耶穌曾說過:“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我們希望我們生命中永遠帶著鹽質,如海潮一樣以自己渺小的力量貢獻給時代,朝著最□的理想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