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
- 面積:403 平方公里
- 人口:40127 人
- 車牌代碼:黑C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自然資源,教育狀況,
基本概況
海浪鎮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是農業大鎮,素有牡丹江市“糧倉”之稱。位於寧安城西20 公里處,轄區總面積403 平方公里,東起雞冠山公墓,西至九良村大興屯與海林農場接壤,相距45 公里;南至牡丹江邊,北到光榮村與海林市為鄰,相間17 公里,西南部與沙蘭鎮、三陵鄉為界。是由原寧西鄉的22 個自然屯與海浪鎮的32 個自然屯合併而成的。現有32 行政村。全鎮共有 12.459 戶,40127 人,其中農業戶數11.206 戶、39.195 人,農村總勞動力23.364 人。牡丹江軍馬場六連、寧安市寧西林場在鎮境內。
歷史沿革
海浪鎮名源於駐地海浪村名。海浪,為滿語“海蘭”的轉音,漢譯為“榆樹”。中華民國時期,隸屬鄉望鄉。東北淪陷後,1933年隸屬第四區海浪保,1939年改設海浪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寧安縣第一自治區,1947年設定海浪區。1948年8月,改為第五區,1955年4月改為海浪區。1956年5月,設定海浪鄉。1958年1月,將海浪、九梁兩個鄉合併為海浪鄉。同年9月,改稱海浪人民公社。1962年5月,將東部地區劃出成立三林公社。1984年4月,將海浪公社改為海浪鄉。1985年5月,撤鄉設鎮,改為海浪鎮。
自然資源
海浪鎮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在500-700 毫米,無霜期120-140 天,平均活動積溫在2450-2700 度之間,土壤多為白槳土和暗棕壤,次為河淤土、草甸土。有耕地314.430 畝,其中旱田299.580 畝、水田14.850 畝。全鎮林業用地面積為33.420 畝,占全鎮總面積的15.8% ,森林覆蓋率為3.55%, 有林地20.835 畝,其中天然林5.730 畝,人工林15.105 畝,五荒資源12.585 畝,已治理五荒面積8.000 畝,封山育林8.532 畝,綠化林屯25 個。轄區內有中小型水庫3 座,總蓄水量達1200 萬立方米,總水面達2.500 畝,其中養魚水面1.500 畝,有小河流3 條、塘壩4 座、報廢水庫3 座、機電井35 眼,小抽水站2 處,灌溉面積1.8 萬畝,渠道6.8 公里,易受江河洪泛土地1.85 萬畝,全鎮中低產田10.8 萬畝,現已治理6.4 萬畝。
鎮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石灰石、褐煤、陶黏土、沸石,玄武石、花崗石等,其中位於鎮北村的石灰窯溝兩側的石灰石儲量最大,每年在16萬噸以上,主要供應牡丹江水泥廠、寧安水泥廠、山市水泥廠,位於海浪村南3 公里的山下有個褐煤礦, 2001 年封井停采,陶土蘊藏在褐煤的上部土層中,曾是寧安陶瓷廠的原料基地。1991年停采。玄武岩在該鎮牡北村、八良村及二窪村均有較大儲量,其中二窪山石材儲量較大,具有開採價值。
教育狀況
海浪鎮共有中國小校29所,在校中小學生2650人,教職員工300人。多年來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辦學理念,不斷最佳化內部結構配置,增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有牡丹江市“雙全”中學一所,省示範國中2005年合併為一貫制學校一所,完全國小19所,不完全國小5所,另設有下伸點3個。全鎮有中學教師123人,占教師總數的41%,平均年齡37歲,其中省級骨幹教師1人,牡市級骨幹教師14人,寧安市骨幹教師23人,中學一級及以上教師51人,二級教師72人,大學本科學歷64人,專科學歷59人,國小教師177人,其中牡市級骨幹教師10人,寧市級17人,國小高級教師96人,一級教師81人,達專科及其以上學歷的有153人。海浪鎮教育起步於1946年,近60年來為國家和本地區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海浪鎮的教育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調整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