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海浪鄉史稱韓梁寨,與瀋陽市的白清寨、本溪市的張其寨並稱為“三寨”。傳說清朝年間一個欽差大臣受命巡視至此,見地勢連綿起伏猶如海浪涌動,連聲讚嘆不已,海浪因此而更名。
發展狀況
海浪鄉有31個自然屯,是撫順縣的西南“視窗”。海浪因地處遼寧省中部城市群腹地,北依
撫順、西部南部與
瀋陽市、
本溪市毗鄰接壤,與三地市中心相距均不超過50公里,交通便利素有“黃金三角之地”的美譽。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使海浪與三市緊緊相連,距離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僅僅30公里,距沈丹(沈本)高速公路僅4.5公里,便捷的交通,使海浪成為三市之間重要的人流和物流通道。歷經多年建設和發展,海浪地區的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礎設施完善齊全,各項產業發展均衡,加上地處瀋陽平原邊緣,地勢平坦開闊,勞動力資源豐富,特別適合工業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隨著中央“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海浪再次獲得了發展壯大的歷史機遇。作為撫順縣的西南“視窗”,海浪鄉距離瀋陽南部旅遊重要景點瀋陽體育學院滑雪場及瀋陽水洞僅1.5公里,更有便捷的兩條通道直通瀋陽渾南經濟區。因此在主動接受瀋陽經濟建設強勢發展的“輻射”、吸引企業投資、開發本地資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基礎設施完備,各項事業發達。歷經多年建設,海浪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全鄉實現了標準化公路、程控及移動通訊、有線電視、自來水四個系統的“管網化”。隨著供電容量為1.2萬千瓦的海浪變電站的建成,困擾海浪鄉經濟發展多年的電力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為新增大型工業項目和其它事業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電力保障。公路網四通八達,暢通無阻,鄉內98%以上的自然屯實現了油路網化。與瀋陽、本溪相連線的公路均保持了較好的養護狀態,日均通車量超過千台次以上,成為瀋陽、撫順、本溪三市人員和物質流通的重要通道。金融、通訊、郵政、商業等服務行業比較發達,服務網點遍布全鄉,服務方便快捷。“十五”期末,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2億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8%,其中一產業完成總產值6073萬元,年均增長速度為4.3%,二產業完成5313萬元,年均增長14.6%,三產業完成生產總值2414萬元,年均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600元,年均增長4.5%。財政收達到800萬元,年均增長50%。產業結構日趨最佳化合理,工業項目的地位突出,社會事業和諧發展。政策環境完善,發展空間廣闊。
為更好地發揮海浪鄉的“黃金三角之地”的區位優勢,充分吸納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在發展理念、人文文化、經濟強勢等方面的輻射,全力打造撫順縣西南“視窗”,撫順縣委、縣政府在2005年初撫順市委、市政府確定海浪為撫順市機械加工團地的基礎上,延伸為海浪定位為撫順縣工業發展的綜合團地,並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給予了更加優惠的發展政策。海浪鄉黨委、鄉政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項目統領、工業提升、農業最佳化、興鄉富民、和諧發展”的工作思路,本著“發展思路向工業聚焦、優惠政策向工業傾斜、工作力量向工業擺布、要素資源向工業匯集”的方針,將全力為團地建設和發展營造一流的發展空間,使海浪成為投資者和企業家發展事業的樂園。
生態物產
生態環境良好,物產豐碩富饒。長白山山系龍崗山余脈橫亘鄉境,使全鄉地勢呈現出東高西低的丘陵地貌,境內最高山峰海拔為527.1米。海浪鄉於1982年被評為撫順市第一個“生態建設示範鄉”。境內空氣清新、植被豐富,年降雨量常年保持在830毫米左右 ,兩大主要河流全長28.7公里,分別注入渾河,河流兩岸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水利配套工程齊全,適合種植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是撫順縣的重點產糧區。年平均溫度6.6℃,由於北側群山環抱,南側直面瀋陽平原,光照充足,為瓜果、冬季保護地蔬菜創造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因品質優良而在瀋陽、撫順、本溪三地的市場上一直享有美譽。
政策條件
2005年年初,撫順市政府決定在海浪鄉建立機械加工團地,撫順縣委、縣政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海浪定位為工業綜合團地,並給予了更多的優惠政策,更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