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直立
草本 ,高30-50厘米。莖直立,污黃紫色,被近2列疏柔毛,基部以上多分枝,分枝勁直開展,先端具花序,節間伸長,長2-12厘米。葉卵狀三角形,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6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或闊或狹楔形,下延至葉柄,邊緣疏生鋸齒,鋸齒整齊,銳或稍鈍,上面綠色,疏被小纖毛,脈上較密,下面較淡,沿脈上被小纖毛,密布凹陷腺點;
葉柄 在莖中部葉上較長,向上變短,長0.5-1.5厘米,腹凹背凸,腹面被短柔毛。
穗狀花序 頂生,偏向一側,長3.5-4.5厘米,由多數
輪傘花序 所組成;
苞片 近圓形或寬卵圓形,長約5毫米,寬6-7毫米,先端具尾狀驟尖,尖頭長1-1.5毫米,除邊緣被小緣毛外餘部無毛,極疏生腺點,染紫色;花梗長不及1毫米,近無毛,序軸被短柔毛。
花萼 鐘形,長2-2.5毫米,外面被白色短硬毛,具腺點,萼齒5,三角形,近相等,先端刺芒尖頭,邊緣具緣毛。花冠玫瑰紅紫色,長6-7毫米,微內彎,近漏斗形,外面密被柔毛,內面有毛環,冠筒基部寬約0.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不及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全緣,側裂片截形或近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均伸出,
花絲 無毛。花柱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小堅果長圓形,長1.5毫米,黑棕色,具小疣。花、果期9-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和朝鮮。在中國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江西、浙江、廣東。生長於海拔200-300米的山坡路旁或草叢中。
海州香薷
生長習性 海州香薷種子成熟採收後,置於通風乾燥處1年內能正常發芽,若在低溫乾燥條件下貯藏,則壽命可延長2-3年。種子發芽適溫為18℃,幼苗生長過程中,喜陽光、溫暖、濕潤環境。6-8月是植株生長旺期,需水需肥較多,種子將要成熟時停止澆水。適應性較強,一般土壤都可種植,以肥沃的黏質土或紅壤土、保水力強的土壤生長較好。幼苗怕鹽鹼積水、於旱,成年植株如水肥過量、通風不良,容易倒伏。
繁殖方法 採用種子繁殖,分為春播和夏播,每667平方米用種量2-2.5千克。
春播 4月下旬,在整好的畦內,澆透水,3-5天后在畦內淺鋤一遍,用鐵耙整平,順畦按行距20-25厘米劃出1-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人淺溝內,覆土蓋嚴,稍微壓實,用鐵耙整平。也可先播種後澆水,但畦內容易板結,地溫較低,出苗較晚,並且出苗不整齊。
夏播 6月,小麥或早熟作物收穫後,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用圈肥1000-1500千克、碳酸氫銨20-3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磷肥30-40千克,拌勻,翻入地內,耙平。按行距25-30厘米做成寬15-20厘米、深5-8厘米的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用大鋤連推兩遍,埋沒種子然後順溝澆水,隔3-5天用鐵耙順溝輕拉1遍。在溝表面鋪一層細土,既保墒,又能增加地溫。
如土壤水分適宜,平均氣溫15℃時,播種後15天出苗;平均氣溫18℃時,播種後10天就可出苗。幼苗生長緩慢,尤其是春播地溫較低時,從出苗長到株高10厘米需30餘天,夏播出苗長到10厘米需20餘天。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土壤,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入碳酸氫銨20千克、過磷酸鈣40-50千克、腐熟的圈肥或堆肥1000-1500千克拌勻,翻入地內。深翻20厘米,耙平,直接做成平畦,畦寬1-1.5米。畦上做成寬15厘、深5-8厘米溝。
田間管理 出苗前土壤保持適當濕度,不太乾旱就不要澆水。出苗後,如遇乾旱,幼苗可澆小水,以免沖刷土壤或淤土太厚而影響幼苗生長。苗高10-15厘米時,間去過密的苗,結合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入餅肥40-50千克,順行間開溝施下。另用尿素10-15千克,撒施均勻,勿撒到苗葉上。施後澆水。隨著植株增高,適當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開花前後需水量較多。當有1/3的種子成熟時停止澆水。在生長過程中,經常鬆土鋤草。
病害防治 根腐病: 在高溫多雨季節,低洼積水處容易發生。病株根中下部出現黃褐色銹斑,導致植株乾枯死亡。防治方法:①低洼積水處及時排水,發病後拔除病株,以防蔓延。②應與禾本科作物輪作。③種子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泡3-5分鐘,晾乾後播種。④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40%克溫散1000倍液,每15天噴施1次,連噴3-4次。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性辛,微溫,功能發表解暑,散濕行水,主治夏月乘涼飲冷傷暑、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腹痛、吐瀉、水腫、腳氣。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