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內陸鹽環境嗜鹽古菌比較分類學研究

海洋與內陸鹽環境嗜鹽古菌比較分類學研究

《海洋與內陸鹽環境嗜鹽古菌比較分類學研究》是依託江蘇大學,由崔恆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與內陸鹽環境嗜鹽古菌比較分類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崔恆林
  • 依託單位:江蘇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現行嗜鹽古菌分類標準已不適應嗜鹽古菌分類學的發展,新的分類標準必須建立在針對不同鹽環境多樣性類群研究的基礎上。我國東、南部沿海建設有上百家海水鹽場,中西部地區分布著近千個內陸鹽湖、鹽礦和鹽井,這些不同起源的鹽環境蘊藏的多樣性嗜鹽古菌,形成了獨特的種群組成與群落結構,是研究和建立嗜鹽古菌新分類標準的珍貴資源。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本項目擬採用基於環境DNA的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基於小分子有機酸鹽的低營養培養技術,研究不同鹽環境中嗜鹽古菌種群分布與群落構成,比較不同鹽環境嗜鹽古菌的生物學特性,揭示不同鹽環境嗜鹽古菌生物地理分布格局;運用基於現代質譜分析技術的化學分類法和基於多基因分析的系統分類法,比較嗜鹽古菌不同種屬水平的極性脂組成,推斷嗜鹽古菌系統演化關係,修訂嗜鹽古菌分類標準。項目的立項和實施,不僅能闡明我國海洋與內陸鹽環境嗜鹽古菌的分布格局,而且能構建完善的嗜鹽古菌分類學體系。

結題摘要

嗜鹽古菌(Halophilic archaea)屬於古菌域(Archaea)、廣古菌門(Euryarchaeota)、嗜鹽菌綱(Halobacteria)。現行的嗜鹽古菌分類標準已不能適應嗜鹽古菌分類學的發展,分類標準的修訂必須建立在針對不同鹽環境多樣性類群研究的基礎之上。我國東、南部沿海建設有上百家海水鹽場,中西部地區分布著近千個內陸鹽湖、鹽礦和鹽井,這些不同起源的鹽環境蘊藏的多樣性嗜鹽古菌,形成了獨特的種群組成與群落結構,是研究和建立嗜鹽古菌新分類標準的珍貴資源。為了建立嗜鹽古菌新分類標準,採用基於環境DNA的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基於小分子有機酸鹽的低營養培養技術,研究不同鹽環境中嗜鹽古菌種群分布與群落構成,比較不同鹽環境嗜鹽古菌的生物學特性,揭示不同鹽環境嗜鹽古菌分布格局;運用化學分類法和系統分類法,比較嗜鹽古菌不同種屬水平的極性脂組成,推斷嗜鹽古菌系統演化關係,修訂嗜鹽古菌分類標準。研究結果表明: (1)不同鹽環境中的嗜鹽古菌多樣性存在差異,其優勢類群也不盡相同,Halorubrum類群是海鹽田中最多的有優勢類群,Haloterrigena類群是鹽湖中最多的有優勢類群,海洋和內陸鹽環境中均存在著大量的尚不能培養的嗜鹽古菌類群。 (2)菌紅素不能作為嗜鹽古菌的分類和鑑定中的鑑別性指標,而極性脂可以作為不同分類單元描述中的重要指標。 (3)基於16S rRNA基因、rpoB'基因、atpA基因和EF-2基因的嗜鹽古菌部分屬級系統發育格局存在差異。 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我們修訂並提出“嗜鹽古菌分類單元的描述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