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與生活(第13版)》是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龍。
基本介紹
- 書名: 海洋學與生活(第13版)
- 作者:李玉龍
-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頁數:568 頁
- 定價:159 元
- 開本:16 開
- ISBN: 9787121417726
《海洋學與生活(第13版)》是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龍。
《海洋學與生活(第13版)》是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龍。內容簡介本書是海洋學領域的暢銷書籍之一,全書從各種科學領域(地質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知識寶庫中提煉出了與海洋相關的一些基礎科...
《中國海洋學文集13》是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惠潔 等 內容簡介 本文集的論文以POCM模式對南海海流進行三維數值計算及由此而得的大量結果為基礎,結合南海季風實驗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中大量實測的海流和溫度鹽度資料,參考眾多學者對南海的研究論文經兩年的分析而寫成。刊出論文20篇,其中,關於環流、中...
海洋爬行動物是指可以在海洋中生存的爬行動物。是群再次適應水生環境或半水生環境的爬行動物。在大陸架水域中最常見的兩種海洋爬行動物是海龜和海蛇,它們都是冷血動物,因此這兩種動物的種群數量都從熱帶向兩極迅速遞減。現存海洋爬行動物包括海龜、海鱷和海蛇三類,已滅絕的包括魚龍,蛇頸龍等。簡介 海龜與海蛇類爬行...
鯨鯊(Rhincodon typus)是人類對海洋及其居民的記錄中相對較新的一種。 然而,這種鯊魚的祖先可以追溯到 2億年至6600萬年前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 ,當時鯊魚群開始出現。這個物種很少見。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全球只有不到350份關於鯨鯊的確認報告。從那時起,在澳大利亞記錄了一致的目擊事件。圍繞著每年在西澳大利亞...
2008年5月5日,澎湖二月寒災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為加速海洋復育,澎湖縣長王乾發率隊,在西衛海域進行沙蟹種苗放流作業。此次放流沙蟹種苗總數約兩萬一千隻,期使澎湖海域生態迅速回復正常。放流的沙蟹為遠海梭子蟹,俗稱花市仔,學名:Portunus pelagicus,雄蟹呈棕藍色雲斑,雌蟹為青綠色。雌雄螯尖皆為暗棕色,...
上世紀60年代,一些科學家認為將大量擴音器放入世界上的海洋記錄藍鯨的歌聲將是一個非常酷的做法。40年之後,一些已對藍鯨歌唱研究了40年之久的人得出了一個奇怪的發現,世界上每一頭藍鯨的歌聲每一年均變得越發深沉。但對於其中的原因,他們並不清楚。儘管語言或者所在地存在差異,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一年的...
《水中生活》是由韋斯·安德森執導,比爾·默里 、凱特·布蘭切特、歐文·威爾遜等主演的冒險片,於2004年11月2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海洋探險家史蒂夫·澤索為了給死去的同伴報仇,同時也為了揭開美洲虎鯊的真實面目,於是和同伴們一起展開海洋探險之旅的故事。劇情簡介 史蒂夫·澤索是世界著名的海洋探險家,他和...
《讓孩子愛不釋手的科學童話·海洋卷》,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讓孩子愛不釋手的科學童話·生活卷》,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讓孩子愛不釋手的科學童話·森林卷》,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分鐘科學偵探故事:被偏離的航線》,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5分鐘科學偵探故事...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斯維爾德魯普、馬丁·詹森和理察·弗萊明撰寫的《海洋》一書包含具有戰略價值的信息,美國政府禁止其發行,直到戰爭結束後。 [114]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 1963年到1964年,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師生正式從斯克里普海洋學研究所遷入第一批竣工的建築中。已竣工的雷維爾學院內已有一座耗資250萬美元的...
而晚中新世的退行性海洋古環境則促成了鵜鶘種類從半鹹水或淡水棲息地向嚴格的海岸線棲息地的演化驅動。2013年,由古生物學家霍寧格·克勞斯率領的科學考察隊對秘魯伊卡荒漠進行考古研究,並在地區找到了一個1.8米高的巨鳥遺骸,這塊巨鳥化石是一種巨大的白鵜鶘,距今3500萬年,生活在漸新世時期。發現與命名 瑞典生物學...
生活習性 鼬鯊具有在大洋中遷移的習性,但並非大洋性魚種,在溫暖的月份從熱帶地區進入溫帶水域,並在冬季返回熱帶地區。同時也具有垂直洄游習性。獨居,有時在群體中出現,但這可能是由食物供應而不是社會行為所驅動的。白天在深水域活動,夜行性,夜間則至水錶層或淺水域捕食。性兇猛且貪婪,幾乎可以吃任何海洋中的...
海膽廣泛分布於各種海洋環境中,常棲息在岩礁、砂礫或泥沙層中。海膽一大特點就是對光線具有敏感性,它們通常害怕強光,喜歡在較暗的環境中生活,或者隱藏在礁石下。分布範圍 海膽廣泛分布在全球海域中,尤其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種類最多。它們從潮間帶一直延伸到水深達5000米的深海。在中國,主要的經濟品種包括馬糞...
2018年4月,閻崇年原創性的學術專著《森林帝國》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這是中外史學界首次提出“森林文化”的概念。閻崇年提出論述文化統合的概念,認為滿洲統治集團從森林文化中走出來,利用政治、文化、宗教等政策,整合農耕、草原、高原以及海洋文化,使各文化之間合而不同、自身得到發展,又互通有無、...
海蛞蝓是裸鰓目軟體動物俗稱 。又稱海麒麟、海兔 。海蛞蝓無貝殼,多為白色和淡藍色,呈陀螺形,表面較為光滑,有一對分叉的觸角,眼睛幾乎退化,足部能分泌出黏液而形成浮囊 ,海蛞蝓是雌雄同體生物,身上有雌雄兩種性器官 。海蛞蝓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域 。居於珊瑚內 ,藉助浮囊浮游生活 。通過擬態和保護色來...
僧帽水母是一種迷人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既有吸引力又有毒。由於外觀相似,經常被誤認為是水母,僧帽水母(Man-o-War)實際上是一種水螅蟲群體。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僧帽水母有清熱除煩,平肝止痙的功效。仿生學套用 僧帽水母是一類浮游腔腸動物,其外形前後兩端分別呈現鈍圓和稍尖的特徵,中間頂峰聳起呈背峰狀...
歪尾派的種類是著名的寄居蟹,生活於空的腹足類動物的殼內,寄居蟹將螺殼如可搬動的住宅一般拖著移動。寄居蟹身體長大後,一次次地放棄舊殼,另覓新殼。陸寄居蟹科(Coenobitidae)的種類分布於熱帶國家,棲息地離海洋通常有一段距離,但必須回海洋產卵。同科的椰子蟹(Birgus latro)又稱強盜蟹,產於印度洋-太平洋...
大多數種類生活在赤道、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僅少數生活在江湖。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均有分布。通常成群捕食魚類,生活於開闊海洋中,常於靠近水面處捕食鮪魚、槍魚等。在海底覓食的種類以甲殼類為食。生性兇猛,盛怒後會拚命攻擊對抗敵人。體內受精,大多數種類為卵胎生,有的是胎生,受精卵在雌體子宮內發育,...
後來選擇永暑礁建站,而為了保護永暑礁聯合國海洋觀察站建設,需要幾個護衛礁(當時的目標不是想多占幾個礁,而是為了穩定永暑礁建設、即防止越南干擾)。1988年2月再次集中考察一批礁,2月的過程是: 2月1日至7日,東海艦隊派出的929號登入艦(艦上設施工現場指揮所,同時負責施工人員的生活保障),南海艦隊833號船...
到了20世紀20年代,我國的古生物學家對“蝙蝠石”進行了科學研究,終於弄清楚了原來這是一種三葉蟲的尾部。這種三葉蟲生活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是海洋中的一種節肢動物。為了紀念這個世界上給三葉蟲起的第一個名字,我國科學家就把這種三葉蟲由拉丁名翻譯成的中文名字依然叫做蝙蝠蟲。國外研究三葉蟲的最早記錄可以...
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裡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鯨魚的耳朵是眼睛後面非常小的開口,沒有外部瓣。虎鯨聽到了哨聲,然後點擊了下頜中的聽覺泡。聲波通過頜骨進入,然後進入耳骨複合體。在這種聽覺泡中,有一些骨頭,就像在人耳中發現的骨頭一樣。它們通過...
生活習性 覓食行為 鱖魚屬肉食性魚類,性兇猛,以活魚和蝦為食。常躲在水生植物根部等隱蔽處,利用身上斑塊迷惑其他魚類。鱖魚可捕食體長為自身40%~70%的其他魚類,尤其喜食體形細長的魚類。鱖魚在不同生長階段,其攝食對象有所不同。在卵黃囊尚未完全吸收前,仔魚即開始攝食小型浮遊動物,如橈足類和枝角類等。
以小魚、小蝦和其他海洋無脊椎動物等為食。繁殖能力極低,每次只產一枚卵,不做窩,產在露天的地面上,6月份進行孵化。卵為白色,有淺黃色的著色和黑棕色的斑點,幼鳥孵化出殼之後就能立即下水。大海雀滅絕的最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捕殺。18世紀開始,歐洲人開始在其生活的紐芬蘭外海島嶼上居住,因皮毛具有商業價值,被...
”他認為英國雖然處孤島,氣候寒冷,物產貧乏,但終於能成為強國,其原因即在於有大力發展生產與推進海外貿易的勸業制度與海洋涉渡制度。對西方文明的新認識,使他們對“華夷”觀念和中國崇拜發生了疑問。後期水戶學 與蘭學對立的是十九世紀20—30年代形成的後期水戶學,它是日本儒學的一個支派。這個學派的中心人物是...
海獅分布於全世界,多數生活在寒帶海洋中。在太平洋,它們分布在北美和南美海岸、亞洲中北部海岸以及紐西蘭和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在內的幾個其他島嶼上;在南大西洋,海獅可以在南美海岸和許多島嶼上找到;在印度洋,它們只在澳大利亞西南部海岸和島嶼上發現。北海獅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主要分布在沿海至外大陸架。它們主要...
生活習性 生活水深120~1280米,偶至水上層。以其他小型鯊魚、烏賊和硬骨魚為食。卵胎生,無胎盤,胚胎營養來自卵黃,無明確繁殖季節,懷孕周期可達3.5年,每胎產2~10仔。皺鰓鯊常在商業捕魚中被兼捕。分布地區 皺鰓鯊主要棲息在外大陸架和大陸坡的中上層水域,喜歡在上升流以及其他生物生產力高的區域生活。分布於東大...
座頭鯨在各大海洋中均有發現,它們分布在從南極冰緣到北緯65度的廣闊海面。這是一個有遷移特點的物種,它們夏天生活在涼爽的高緯度水域,但是在熱帶或亞熱帶水域交配繁衍。座頭鯨通常每年遷徙路程長達25,000公里(16,000英里),使它們成為哺乳動物中最好旅行者之一。但是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座頭鯨是例外,它們長年都...
生活在海洋表層一直到600米深,適應不同深度的壓力。鸚鵡螺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是小魚、軟體動物、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分布於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
海洋污染物,其中包括塑膠,廢棄漁具,石油副產物,生活垃圾和其他碎片,通過攝食及糾纏直接影響到海龜。化學污染物,可削弱海龜的免疫系統,使之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在美洲,纖維乳頭瘤(Fibropapilloma)是威脅海龜生命的一大殺手。專家研究表明:如果全球變暖、溫度上升1℃,將使得一些海灘的雄性海龜無法出生,在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