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氣水汽衛星遙感是指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海洋上空大氣溫度和水汽參數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大氣水汽衛星遙感
- 定義: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海洋上空大氣溫度和水汽參數的方法
海洋大氣水汽衛星遙感是指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海洋上空大氣溫度和水汽參數的方法。
海洋大氣水汽衛星遙感是指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海洋上空大氣溫度和水汽參數的方法。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海洋上空大氣溫度和水汽參數的方法。可採用星載紅外輻射計或微波輻射計探測。將在紅外波段的水汽強吸收帶上測得的輻射轉換成圖像可...
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所有的遙感衛星都需要有遙感衛星地面站,從遙感集市平台獲得的衛星數據可監測到農業、林業、海洋、國土、環保、氣象等情況,遙感衛星主要有氣象衛星、陸地衛星和海洋衛星三種類型。2024年4月3日6...
《基於衛星遙感的海洋大氣系統中無變點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張彩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中文摘要 無潮點是海洋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通常和海洋中的潮汐現象相聯繫,指海洋當中潮汐振幅幾乎為零,發生潮汐的時間不確定的點。全日潮和半日潮中所觀測到的一系列無潮點是全球海洋的一種基本特徵...
提供的海洋信息包括海表溫度、海面高度、海面風揚、海浪、海冰、海底地形、風暴潮、水汽和降雨等。雖因電源故障,SeasatA壽命僅為108天,卻獲得及其寶貴的大量海洋信息。因此,SaesatA被稱為衛星海洋遙感的里程碑。TIROS-N上裝載高級甚高解析度輻射計AVHRR和TIROS業務化垂直探測器TOVS。NOAA於1081年推出MCSST衛星海表...
被動式大氣遙感探測系統主要由信號接收、分析和結果顯示等 3部分所組成。由於這種遙感不需要信號發射設備,探測系統的體積、重量和功耗都大為減小。被動式大氣遙感技術從60年代開始即用於氣象衛星探測,獲得了大氣溫度、水汽、臭氧、雲和降水、雷電、地-氣系統輻射收支等全球觀測資料。但是,被動式大氣遙感系統探測器所接收...
衛星氣象觀測按電磁波譜段分為微波、紅外、可見光和紫外氣象遙感。大氣輻射、吸收和窗區大多分布在微波和紅外波段,這是現代氣象遙感利用最多的波段。衛星氣象觀測按衛星的軌道分為極軌道觀測和地球靜止軌道觀測。氣象衛星已成為世界天氣監視網的主要組成部分,衛星氣象觀測正向一星多用的方向發展,除氣象外,兼有海洋和...
“海洋二號”衛星是中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主要任務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是海洋防災減災的重要監測手段,可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警報和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並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預報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衛星遙感信息。海洋二號具有全球觀測能力,並且具備不受天氣影響的微波觀測功能。海洋衛星首次採用星載...
衛星探空是指以氣象衛星為觀測平台,根據地球大氣中各種氣體成分對電磁波輻射的選擇吸收性能,遙感大氣中一些氣象要素的鉛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舉例 例如用衛星紅外輻射儀(見紅外大氣遙感)可以探測大氣的溫度、水汽和臭氧等。以探測溫度的鉛直分布為例,根據輻射定律,如果大氣處於熱平衡狀態,對一定波長的電磁波來說,吸收...
第一,海洋是大氣-海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水具有很高的熱容量,因此世界海洋是大氣中水汽和熱量的重要來源,並參與整個地表物質和能量平衡過程,成為地球上太陽輻射能的一個巨大的儲存器。在同一緯度上,由於海陸反射率的固有差異,海面單位面積所吸收的太陽輻射能約比陸地多25~50%。因此,全球大洋表層海水的年...
利用裝載在太空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收集地物目標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以獲取並判認大氣、陸地或海洋環境信息的技術。各種地物因種類和環境條件不同,都有不同的電磁波輻射或反射特性。感測並收集地物和環境所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的儀器稱為遙感器。定義 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以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火箭等...
水汽是大氣的基本參量。衛星探測水汽含量的基本方式是用微波輻射計(如NOAA的AMSU),近紅外和熱紅外波段探測,而地基GPS遙感大氣水汽技能是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大氣觀測手腕。它套用地基高精度GPS接管機,通過測量GPS信號在大氣中濕延遲量的大小來遙感大氣中水汽總量。下面首先介紹一下其原理。原理和方式 GPS技能...
1972年,被動式微波大氣遙感在美國“雨雲”5號氣象衛星上試驗成功。1978年美國發射的第三代氣象業務衛星“泰羅斯”N號,已正式採用被動式微波大氣遙感探測大氣溫度。此外,微波大氣遙感在探測晴空和有雲條件下的海溫、海面風、海面上空水汽總含量、雲中含水量和降水強度方面的試驗,也取得了成功。原理 被動式微波大氣遙感...
2011年7月:“地球同步軌道毫米波大氣溫度探測儀”取得突破,中國科學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2年2月:完成了初樣電性星產品的研製,通過了衛星總體初樣設計評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 2012年2月:“地球同步軌道毫米波大氣溫度探測儀”順利通過課題驗收 2012年3:“風雲四號”進入初樣研製 2012年10月22日...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空間技術、遙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定向覆蓋、連續遙感地球表面與大氣分布,具有實時性強、時間解析度高、客觀性和生動性等優點。風雲二號A星氣象衛星於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戶進行業務使用。衛星雲圖資料在監測颱風和海洋天氣、暴雨預報、為防汛服務、進行青藏高原...
第9章 大氣和海洋表面的被動微波觀測 193 9.1 引言 193 9.2 微波的大氣吸收和透射 193 9.2.1 大氣中氧氣和水汽的吸收特性 194 9.2.2 氧氣和水汽對大氣透射率的貢獻 195 9.2.3 水滴的透射率 196 9.3 微波輻射傳輸 198 9.3.1 輻射傳輸方程 198 9.3.2 太陽的影響 199 9.3.3 射頻...
一個L一型波段的合成孔徑雷達和一個備用儀器(可見光和紅外輻射儀)。微波感測器測量的海洋環境參數有:1)衛星到海面的距離,精度為±10厘米,2)有效波高,精度範圍為2~20厘米,3)海面風速,精度為±20%;4)風向,精度為±10°;5)海面水溫,精度為±1.5℃,6)海浪方向譜;7)海冰;8)大氣中的水汽和液態水含量等。
這顆衛星還攜有數據收集系統 (DCS),可以收集1萬個地面氣象站、海洋自動浮標和無人值守地區的自動氣象站所獲得的溫度、壓力、濕度等環境資料,它的工作頻率是401兆赫和468兆赫。衛星還攜帶有測量太陽粒子(質子、α粒子和電子)的空間環境監測器(SEM)。從此系列的第四顆衛星開始 ,攜帶的氣象遙感器改為可見光 、...
氣象衛星主要觀測內容包括:①衛星雲圖的拍攝。②雲頂溫度、雲頂狀況、雲量和雲內凝結物相位的觀測。③陸地表面狀況的觀測,如冰雪和風沙,以及海洋表面狀況的觀測,如海洋表面溫度、海冰和洋流等。④大氣中水汽總量、濕度分布、降水區和降水量的分布。⑤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及其分布。⑥太陽的入射輻射、地氣體系對太陽輻射的...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海和洋區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
20世紀50年代以前,大氣科學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因受海洋、沙漠等人煙稀少地區缺乏資料的限制以及計算上的困難,還不能擺脫定性或半定性的研究狀態。50年代以後,由於各種新技術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和氣象衛星的採用,大氣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採用氣象衛星、氣象火箭和雷射、微波、紅外等遙感探測手段以及各種...
FY-1D衛星從2000年開始正樣設計,於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B火箭發射升空。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第一顆傳輸型極軌遙感衛星。其主要任務是獲取國內外大氣、雲、陸地、海洋資料,進行有關數據收集,用於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自然災害和全球環境監測等。FY-1A衛星 簡介 FY-1A衛星於1988年9月7日...
eo-1衛星內裝高光譜成像儀(hyperion),共有220個波段(0.4 μ m ~2.5 μm範圍內),30 m地面解析度,用於地物波譜測量和成像、海洋水色要素測量以及大氣水汽/氣溶膠/雲參數測量等,其性能比eos terra衛星上的modis(36個波段)要好得多。在已研發的成像光譜儀中,美國的lewis衛星(發射失敗)攜帶的超光譜成像儀(...
此後,研發生產了各種特殊功能的衛星,主要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海洋衛星等。衛星簡介 東方紅一號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製並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自重173千克,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初始軌道參數為近地點439...
在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下,中國已成功發射了9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仍有5顆在軌穩定運行,為氣象、海洋、農業、林業、水利、航空、航海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專業性和決策性服務,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已成為中國民用遙感衛星效益發揮最好、套用範圍...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上的掃描輻射儀從太空遙感地球大氣,逐個像元地獲得來自地球表面和雲的若干個波段的輻射資料。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的數據處理,是要從衛星遙感觀測數據中,提取遙感目標物所在地點的關於地表、雲和大氣狀態的定量參數產品。其中有三個基本的科學問題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衛星所遙感的觀測目標物在什麼地方...
隨著“風雲家族”發展壯大,衛星套用效益進一步充分發揮,中國初步建成了涵蓋各級氣象部門,面向行業和國際用戶的衛星遙感綜合套用體系。發展了雲、輻射、大氣、陸表、海洋以及大氣成分等上百種遙感產品,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各行各業提供了精細化的衛星數據產品服務。2023年2月21日訊息,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的學者在我國較早開展了GPS氣象學及其在劇變天氣分析中的套用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起分別開展了地基GPS氣象學,空基GPS氣象學以及GPS無線電掩星反演大氣廓線的研究工作.在國內氣象界,北京大學的李成才,毛節泰等人最早將GPS/MET介紹到國內氣象界並將地基GPS遙感大氣水汽總量技術的分別套用於上海,武漢,...
遙感器的一種。採用4個工作於不同波段的電荷耦合器件探測器組成大型線列陣探測器件,按推帚式掃描成像原理工作。利用它在可見光和紅外光譜內的敏感性能,對大氣層的水汽、雲和海洋進行遙感,獲得的信息儲存在磁帶或固態存儲器上,根據地面站的指令回放並發射到地面站。也可由衛星“實時”播送給地面接收站,獲得所需設計...
(13)大氣化學分析與氣候變化:監測中國CO2和CH4的源區、匯區及輸入、輸出量,利用水汽和雲量信息調查水循環,調查氣溶膠對氣候的影響。(14)空氣質量監測與預報:建立起空氣污染預報運營系統,研究大範圍的空氣污染傳輸機理。(15)海洋環境與氣候:解決微波遙感(SAR和ALT)中海洋遙感重要理論分析和套用分析技術的...
地球大氣及海洋的總能量歸根到底是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但是,大氣除了其中的少量水汽、雲滴、臭氧(O3)等之外一般不直接吸收太陽輻射,它所獲得的熱量主要來自下墊面。因此,海–氣熱交換對於洋面大氣乃至全球大氣的能量供應、對於海洋大氣的能量平衡是至關重要的。基於這一原因,海–氣熱交換的研究成為當今涉及大洋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