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英國Flet Wood電廠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水冷卻塔,已經有了近60年的歷史,期間很多國家和地區建成了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橫流式或逆流式各種海水冷卻塔,套用較多的有美國、日本、德國等,單塔水量已經達到199800m/h,塔高達到200m,用於與百萬千瓦級火力發電廠機組配套。他們較好地解決了海水的濃縮倍數、海水腐蝕、海水冷卻效率低、微生物及海水飄溢污染等方面的問題。濃縮倍數已經達到1.5倍,並開發出了與海水冷卻塔相適應的淋水填料、收水器、配水管、水泥、防垢阻蝕藥劑及防止海藻微生物等技術。
冷卻塔的熱力性能
由上文敘述可知,海水的物理特性與淡水比發生了變化,因此,必然影響冷卻塔的熱力性能。
海水冷卻塔對環境的影響
海水冷卻塔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冷卻塔的漂滴;二是冷卻塔的排污水。
無論是冷卻塔熱空氣出口的漂滴,還的塔的污水排放,都是包含了濃縮了的各種有害化學成分。冷卻塔安裝收水器後,漂滴水量已經大大減少,但還是有一定量的循環水隨空氣漂走,漂滴量約0.002%~0.2%。這些漂滴的循環水落於建築物或設備上將造成建築物或設備的腐蝕損壞,我國“十五”的海水水循環冷卻技術建立的14000t/h示範工程的小型海水冷卻塔附近金屬件的腐蝕狀況。冷卻塔的循環海水當其濃縮至一定的倍數後必須排污,污水中包含了海水補充水中各種離子的濃縮,還包含了循環水過程中的一些有毒金屬等,另外還有要維持循環運行的水質穩定劑中的有毒物質。這些濃縮的污水排入海或環境水域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國外已經確定了海水的濃縮倍數的一個上限標準,海水塔或排污時不能超出。如美國濃縮倍數不大於2,歐洲一些國家為1.5。我國還沒有制定關於海水塔的濃縮倍數的標準。
海水冷卻塔的結污
海水循環中垢的形成有硬垢和污垢。硬垢是水中一些溶解鹽類物質結晶析出所形成的固相沉積物。污垢是海水中的海泥及海生物的沉積物粘附在冷卻塔的填料表面與塔體結構面上形成的。在海水循環過程中,鶯碳酸鹽濃度隨著蒸發濃縮而增加,當其濃度達到過飽和狀態時,或者在經過換熱器表面水溫升高時,在換熱器傳熱表面會發生CaCO
3沉積,形成緻密的碳酸鈣水垢,水垢若結在換熱器卜,
換熱器傳熱效率下降,結在淋水填料上,將阻擋窄氣的流通,影響冷卻塔的效率。因此,防垢是海水塔一個需要很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