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盆地的構造變形及其對沉積作用的制約

海拉爾盆地的構造變形及其對沉積作用的制約

《海拉爾盆地的構造變形及其對沉積作用的制約》是依託吉林大學,由劉志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拉爾盆地的構造變形及其對沉積作用的制約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志宏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海拉爾盆地是疊置於華北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之間的內蒙-大興安嶺古生代碰撞造山帶之上的中新生代陸相盆地。目前對海拉爾盆地各個斷陷的構造特徵與演化的認識存在很大的爭論。項目以生長斷層相關褶皺理論為基礎,通過對海拉爾盆地構造變形的幾何學和運動學及與變形作用伴生的生長地層的研究,建立研究區構造變形的幾何學模型,定量研究變形過程,探討海拉爾盆地的構造演化和變形機制。項目將套用地震地層學原理,結合測井和岩石地層學研究,識別出不同沉積層序的地震回響和測井回響,從構造變形與沉積旋迴、構造因素與沉積體系、構造變形對沉降(沉積)中心的控制三個方面探討海拉爾盆地構造變形對沉積作用的制約。

結題摘要

海拉爾盆地是疊置於內蒙—大興安嶺古生代碰撞造山帶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總體上呈北東向展布,由三坳、兩隆5個一級構造單元組成。海拉爾盆地在白堊紀經歷了5個變形階段:早白堊世興安嶺群—南屯組沉積時期的NW—SE向伸展作用階段;大磨拐河組—伊敏組一段沉積時期的NW—SE向擠壓作用階段;伊敏組二段沉積時期的近EW向伸展作用階段;伊敏組三段沉積時期的近EW向擠壓作用階段;青元崗組沉積時期構造活動微弱,在青元崗組沉積初期以伸展作用為主。在地震剖面精細解釋的基礎上,對海拉爾盆地的斷裂作用、褶皺作用及其與同構造沉積作用(或稱為地層生長作用) 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建立了研究區伸展構造體制下的生長斷層相關褶皺的幾何學與運動學模型,明確了斷層滑移速率、構造沉降速率、沉積速率對凹陷內沉積地層變形特徵的影響和構造活動對沉積作用、油氣地質條件的制約。以烏爾遜凹陷為例,通過對研究區的變形期次、不整合成因、沉積層序變形特徵的研究,確定了區域構造應力場轉換面是最重要的低頻層序劃分界面,結合地層地震反射特徵、測井回響和構造層序劃分的基本依據,將研究區的白堊系沉積蓋層劃分為5個一級構造層序,6個二級構造層序,7個三級構造層序。通過對構造變形與地層厚度、沉降中心在平面上、剖面上遷移過程的研究,確定了構造對盆地沉降中心遷移的控制規律,發現盆地中地層的展布特徵、厚度和沉降中心的遷移主要受同生斷層和與之伴生的斷層相關褶皺控制。上述研究成果對於闡明東北地區中新生代盆地群的構造演化及其與沉積作用的關係具有重要理論價值,特別是對伸展斷陷型盆地和擠壓坳陷型盆地構造層序的劃分、構造變形對沉降中心遷移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對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