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的時間性與時—間性問題研究

海德格爾的時間性與時—間性問題研究

《海德格爾的時間性與時—間性問題研究》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衛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德格爾的時間性與時—間性問題研究
  • 作者:趙衛國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5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045651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文認為,海德格爾從“存在與時問”到“時間與存在”的轉折構成其思想轉折的重要環節,甚至預示了整個前期向後期轉折的方向。但關於轉折問題必須避免任何抽象的結論性空談,海德格爾終其一生追問存在的意義問題,而領會存在的意義的視域是時間,所以只有緊緊追尋時間這條主線,澄清其作為視域的各環節間複雜的結構性關聯,才能有根據地揭示轉折的事情本身所蘊涵的豐富內容。本文針對“存在與時間”到“時間與存在”轉折的研究的五個章節均圍繞時間線索展開,並以探討時間性[zeitlichkeit]與時一問性[Temporalitat]的結構性關聯為主要內容。海德格爾在《現象學基本問題》中指出:“在其作為領會存在之可能性條件的功能上,我們稱時間性為時一間性”;“源始的時問性本身時間化就是時一間性”。
本文章將伽達默爾詮釋學作為一個反例,前導性地表明:詮釋學僅僅繼承了《存在與時間》中此在非本真生存環節的分析,之後就急於推進到以文本詮釋為特徵的存在之發生的歷史性結構的探究。由於跳過了對時間性與時一間性結構的充分論證,整個理論因缺乏根基而產生出諸多無法調和的悖論,從而預示了對作為基本的領會存在意義的視域——時間結構進行條分縷析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的著力點在於將《存在與時間》各章節所考察的此在生存論諸多環節準備性地逐步置入時間規定性語境之下進行梳理,在突出揭示此在生存論操心結構及時間性結構時機關聯的同時,充分說明在生存論術語中時一間性結構一直伴隨著時間性結構的每一步分析,並初步從它們之間的結構性關聯中揭示《存在與時間》的革命性及局限性,直至《存在與時間》本身的地位,從而對海德格爾研究中諸多有爭議的問題作出較為有根據的評判。
第三章主要依託《現象學基本問題》,分析海德格爾針對《存在與時間》中的遺留問題,特別是過多側重此在生存論及時間性結構的分析所造成的先驗主體性假象,重點轉向對作為此在發生場所的此在之“此”,特別是本真的“此”及時一間性發生結構的探究,並結合海德格爾哲學中相對不太突出的空問性、空間問題對“時間與存在”論題下所涉及的存在論差異、超越及世界概念的更具體區分規定給予詳細考察。
第四章對海德格爾對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所作的闡釋進行了再闡釋。依康德為形上學奠基的步驟,將時一問性與時間性結構性關聯轉移到先天知識結構諸環節結構性關聯的語境下進行後的徹底考察,從而將時間性與時一問性結構中各環節之間相互規定、相互論證的具體豐富的關聯充分地展示出來,這兩個一而二二而一的結構在此過程中各自論證性地獲得了富有內容的規定性,擺脫了分析之初的形式性。隨著時間視域完整結構的澄清,“存在與時間”到“時間與存在”的轉折的內在關聯就清清楚楚地展現出來了。
現象學是面向事情本身的不斷去蔽過程,海德格爾思想經過了“存在與時間”到“時間與存在”的轉折之後並未停止或完成,被揭示的東西必然地再次被遮蔽。本文第五章則通過列維納斯對海德格爾的繼承與批判的分析,首先證明了“存在與時間”到“時間與存在”的轉折本身就已蘊涵了思想進一步發展的萌芽,進而分析列維納斯的批判本身作為推進海氏思想的合理性與限度,這就使得概觀海德格爾思想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更有根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