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文獻與中華文化傳承:新馬德教紫系研究》是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景熙。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外華人文獻與中華文化傳承:新馬德教紫系研究
- 別名:華僑華人·中外關係書系
- 作者:陳景熙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3月
- 頁數:41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78783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海外華人宗教文書個案的系統深入解讀,探討海外華人文化傳承的具體機制問題。書中在系統梳理1947年至1966年二十年間的德教紫系文獻的基礎上,從“儀式專家·儀式·文獻”三位一體的系統角度,全面考察新馬華人教派德教紫系由創立、建構到傳播、演化的過程,進而著重分析新馬德教紫系文獻,特別是乩文集的形成與傳播機制,討論新馬德教紫系在海外華人社會中傳承華人文化的具體機制。
作者簡介
陳景熙,中山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博士後,華僑大學華僑華人文獻中心主任等。
目錄信息
緒 論/1
第一編 德教的創建與擴散:從潮汕到新馬
引 言:乩手與鸞堂/
第一章 楊瑞德與“紫香閣念佛社”/
第一節 潮陽和平的“善”與“乩”/
第二節 楊瑞德的生活經歷與知識背景/
第三節 楊氏子弟習乩與諸位仙師的降乩/
第四節 “潮陽和平紫香閣念佛社”與佛教淨土宗/
第五節 德生與義子/
第六節 楊瑞德的身前身後/
附 錄:潮州西府巷林文在樓廣告刊刷各等書目/
第二章 “清陽二掌”與潮汕德教/
第一節 馬貴德的身世、知識結構與人生目標/
第二節 “清陽二掌”與潮汕諸閣的創立/
第三節 德教經典的出現/
第四節 馬貴德著作:《中國原始宗教》與《中國原子哲學》/
第五節 祭祖與尋源/
第六節 從乩分揚教到紫新閣的創立/
附 錄:《德教心典》/
第三章 “統掌”陳立健與新馬德教紫系/
第一節 從紫新閣遷址到南洋十八紫閣圓成/
第二節 “清陽故事”的闡述/
第三節 統掌陳立健地位的上升/
第四節 乩掌的培養:以紫明四子為例/
第五節 夙掌與職生/
第二編 新馬德教紫系的儀式建構
引 言:新馬德教紫系儀式/
第四章 壇堂空間的營造/
第一節 壇堂布置/
第二節 乩書匾聯/
第三節 壇堂原型/
第四節 神聖空間/
第五章 參禮儀式的建構/
第一節 從潮汕到香港的參禮儀式/
第二節 新馬德教紫系參禮的建構/
第三節 新馬德教紫系參禮的規定與分化/
第四節 新馬德教紫系參禮的旨趣/
第六章 扶乩儀式的建構與運用/
第一節 新馬德教紫系扶乩方式/
第二節 新馬德教紫系乩掌的素質條件/
第三節 德教紫系鸞會活動/
第四節 德教紫系乩文的表達方式/
第五節 扶乩、感化與創閣:以“哥丕烏”的故事為例/
第三編 新馬德教紫系文獻的傳承與創製
第七章 早期德教文獻的傳承/
第一節 經卷/
第二節 專著/
第八章 新馬德教紫系文獻的生產傳播/
第一節 乩文的產生與傳播/
第二節 早期乩文集的編印:《竹橋初集》/
第三節 新馬德教紫系乩文集與特刊的編印/
第四節 乩文集、特刊編印目的與運用/
第四編 新馬德教紫系的文化傳承
第九章 十章八則:以十德為中心/
第一節 德教的基本邏輯/
第二節 “十章八則”的由來/
第三節 “忠”的凸顯與內涵演化/
第四節 社會建構:從“華族”“聖德”到“公民意識”/
第十章 新馬德教紫系與“五教歸宗”/
第一節 德教的宗教觀:宗教、德教與五教/
第二節 新馬德教紫系與五教的歷史淵源:從三教到五教/
第三節 德教“五教歸宗”的實質/
結 語/
參考文獻/
插圖目錄
圖1-1 紫香閣舊址:杏花草廬/
圖1-2 紫香閣乩題英西港寨門石匾/
圖1-3 紫香閣《念佛帶歸果證》/
圖1-4 《西方公據·念佛計數圖》/
圖1-5 紫香閣乩手“西方三聖”造像/
圖1-6 《醒疑寶卷》卷首畫像/
圖1-7 楊瑞德畫像/
圖1-8 “民德侯”畫像/
圖1-9 “民德侯”塑像/
圖2-1 明德補習學校合影/
圖2-2 潮汕德教分布圖/
圖2-3 “頒行德教”的紫雄閣/
圖2-4 甲申年八月廿七日紫陽閣秋祭道祖太上老君合影/
圖2-5 乩分揚教的紫垣閣(相片正中樹蔭下)/
圖2-6 紫新閣創閣合影/
圖3-1 紫新閣遷址合影/
圖3-2南洋德教總會十八紫閣分創圖/
圖3-3 “清陽二掌”合影於紫新閣新址(1952年)/
圖3-4 陳立健獲新加坡元首頒賜勳章/
圖3-5 紫新閣六掌合影/
圖3-6 馬貴德(前右)與陳立健(前左)等新馬德教紫系德生合影/
圖4-1 新馬德教紫系供奉畫像/
圖4-2 紫新閣現址壇堂(2008年12月攝)/
圖4-3 汕頭紫英閣(1946年)/
圖4-4 紫新閣老壇(1952年)/
圖4-5 紫新閣新壇(1954年)/
圖4-6 峇株紫英閣(1954年)/
圖4-7 紫新閣供奉塑像(2008年攝)/
圖4-8 陳立健執柳乩書/
圖4-9 香港德教會乩書/
圖4-10 潮劇舞台與紫系壇堂/
圖4-11 潮劇舞台與紫系壇堂(續)/
圖5-1 紫明閣誦典/
圖5-2 紫新閣獻禮/
圖5-3 南洋德教總會職生宣誓就職/
圖6-1 新馬德教紫系扶乩儀式(中立報諭者為李懷德)/
圖6-2 紫昌閣請求帖(1965年)/
圖6-3 和平紫香閣符籙/
圖6-4 乩賜林凱南字畫/
圖6-5 乩書福字/
圖6-6 紫新閣職生、乩掌合影/
圖6-7 青雲岩三生石拓片/
圖6-8 “哥丕烏”林松昌/
圖7-1 建醮與誦典/
圖7-2 同德善堂為紫新閣建醮/
圖7-3 《德教意識》/
圖7-4 《德教概說》/
圖7-5 《中國原子哲學》/
圖8-1 來賓研究乩諭/
圖8-2 《竹橋初集》/
圖8-3 潮汕明德善社全體理事合影/
圖8-4 《星洲紫新閣晉閣乩文集》/
圖8-5 《竹橋集成》/
圖8-6 新馬德教紫系乩文集/
圖8-7 新馬德教紫系乩文集(續)/
圖8-8 南洋德教總會特刊/
圖8-9 僧侶讀疏/
圖8-10 紫新閣“誦天表”與“化天表”/
圖9-1 《德教會會歌》/
圖10-1 新馬德教紫系五教主神像/
圖10-2 德教宗教觀圖式/
德教扶乩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