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夢》是清代汪寄著白話長篇神魔小說,又名《海國春秋》,四十回,成書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
此書敘述趙匡胤黃袍加身,舉朝歸順。唯韓通全家殉難,李筠起兵討逆而兵敗自殺。韓通弟韓速,李筠幕賓閭丘仲卿,為復仇而投南唐。南唐君臣不思謀國反思媚敵,韓、閭丘離唐往西蜀,途經黃山,被引入希夷老祖洞府。二人安寢石上,乃得一夢,仲卿到海國浮石,韓速到海國浮金,二人各為其主,既立軍功又肅吏治。然才過五十年,卻遇陸秀夫抱幼主投海,知中原已歷三百載,趙氏國亡,元人入主中原。韓、閭丘驚夢,遂從希夷仙去。作品以洋洋50萬言講述一夢幻故事,前所未見,實是作者的一種創造。總之,全書結構、布局比較新穎,故事情節也頗曲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希夷夢
- 作者:汪寄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約40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五代之末,周世宗駕崩,其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羽翼已豐,建隆元年正月,於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回師京都,滿朝文武紛紛歸順,只有韓通全家殉難,節度膠探料使李筠率兵討逆而兵敗自焚。韓通之弟韓速,字子郵,為兄復仇不遂,被趙匡胤軍師苗光義擒獲,囚於府獄。李筠幕賓呂仲卿亦為曹彬夜請檔拔部所獲,苗光義敬其才學,廈拘您棕欲索之歸,薦於趙匡胤。仲卿知韓速陷獄,設計救之出,同投南唐,欲借南唐之力除奸復國。豈料南唐已國事虛華,無力抗衡,實非久留之地。不久,宋之緝拿令至石城,二人乃改裝意欲經淮南往西蜀,道遇希夷先生之徒吳賀,引入黃山希夷老祖洞府,老祖之徒吳槐與之參議玄理道機,韓、呂因復仇之心太切而不悟,槐乃將二人安頓於一大石上就寢。
韓速已酣睡,仲卿則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忽聞李筠呼聲,起而循聲尋覓,至大通碼頭,仍不見筠,欲尋韓速同由水路往西蜀,怎奈已迷路,只得雇舟獨往。見舟中已有二人:一為淮南節度使李重進之子之英,一為之英表弟王之華。得知淮南節度使殉國,淮南已為宋有。三人相攜欲入蜀投奔高儔。至則西蜀亦為宋有,高儔已勢窮力竭而亡。只得重返江南,而南唐也已經為宋滅,三人隨商賈入浙口,於狂風中失散。
仲卿獨自來到扶桑旁的一個島國——浮石。因教島國西庶長築壩濟河,挽運糧儲,為西庶長賞識,薦於國主,又因協助西庶長,收歸屢敗王師之王之華、李之英,並剪除貪官污吏,又協同西庶長定砂價、立砂法,去弊興利,使國庫豐盈,島主更悅之。因仲卿拒封高官,故封為客卿,封之英、之華為下大夫。
浮石國有奸臣包赤心、余大忠等,貪婪惑主,西庶長被去職外任為籠絡仲卿,余大忠欲以妹相許,仲卿堅辭,觸怒余大忠。余欲借四關反將之刀殺人,特薦仲卿巡關,仲卿募得一智勇雙全之農民平無累,得其助,先智服通明關守將龍遜、龍街父子,再取百鍊關,又計奪淦中關、滋余關,殺守將苟剛、牛市,四關皆平。
余大忠等知弄巧反拙,恐事敗露,乃勾結浮金國奸臣郎福厚,約其起兵,裡應外合以奪取浮石。浮金國島主田氏覬覦浮石江山已久,該國所需之玉砂,皆賴浮石供給。嘗造郎福厚、羅多材等出使浮石以探虛實。郎稻厚本與浮石國余大忠、包赤心等勾結,走私玉砂,獲利甚豐,近因西庶察凶拒長、仲卿立玉砂新法、稽查頗緊,不能為弊,正無奈之際,得包、余之信,即慫恿國主起兵,浮金國統兵大將乃仲卿好友韓速。
原來韓速於希夷洞中醒來,不見仲卿,後為一赤鯉駝入浮金島火龍邑,遇隋時漂居於此的中華人氏單父,乃留居其家,恰乎拳陵逢郎福厚之表弟柏璜仗勢強搶民女為妾,速因忿而救女,被誣為逆,相因燭隱私訪,知速正良忠勇,薦於國主,委以軍事,加冠軍侯。
浮金島主令韓速、於直領兵,又聯通雙龍、天印二島,同時發兵攻浮石。速一舉奪浮石三城,俘百結關守將,又焚葫蘆乍,收獨鎖渡,奪鴛鴦城。不出十日,河之東西七百里州邑,大小六十餘城,盡為所有,而子亢攻高平嶺與西庶長交鋒,子直大敗。時雙龍島主童體仁親率大軍攻浮石新沙城,俘獲守將全家,然副將率百姓守城,城不能下,乃繞攻古岸城,又連下數城,至秋柘林。時天印島大軍也已抵猿啼峽。
浮石國主聞邊關告急,命仲卿往助西庶長、仲卿厚賂浮金國佞臣,施離間計。浮金國主果疑之,速無奈,剖腹明志,幸被太醫救活,送歸浮金途中,為仲卿計奪,仲卿又遣平無累、龍遜領兵,分兵兩路襲擊浮金島,連奪數城,幸燭相國扼守龜息,京城方得保。
未幾,天印、雙龍之兵均為之華、之英所敗,浮金國內連連告急。時安太醫已治癒韓速,國主乃封為廣望君,令領兵以御捲土重來之天印、雙龍之兵,大破之,殺郎福厚,取二島全境。浮金勢孤,乃求和。速從中周旋,力促兩國和議,浮石國主大悅,賞賜有加。
之英、之華實乃李重進二女喬裝,後為廉妃識破,收為義女,並分別配於仲卿、韓速為妻、奸臣佘大忠等愈忌恨之,乃散布流言,謂西庶長等欲奉太子監國,以離間君臣父子,庶長抱病諍諫,死於金階,國主始悟。余大忠復行奸計,欲奪位篡權。速乃先保太子出鎮浮金國土。太子遍訪賢才為輔,浮金國大治,風化政令,少有與其匹敵者。浮石國內也大治,唯水患仍頻,仲卿親入深山勘察,疏浚河道,變水患為水利。迨仲卿治水功成,奸佞之謀亦終敗露被誅。
其時,元人滅宋,陸秀夫抱幼主投海,為島人所救。國主迎歸浮打。仲卿問之,始知居浮石五十載,而中國已歷五百餘年,趙氏國亡,元人入主中原,凶暴欺凌國人,浮石國土重灑疊檔陸秀夫之為人,亦尊為客卿,立哀陵使與幼主居韓、呂二人因嘆曰:“窺孤兒紙葛而奪之,復有奪之孤兒者”,乃益信天道好還。韓速因追牛達逸犯未歸,仲卿甚急,馳往尋之,坐騎沖入海中,乃驚覺,發現自己仍睡在希夷洞中的巨石上,一道士守於身側,復國報仇之心冰消雪釋,於是跟著希夷老祖仙去。
作品目錄
第一卷 喜泰平墜驢招國士 悲鼎革哭像勵孤軍 第二卷 食周粟終不為宋臣 睹覆巢安能望完卵 第三卷 鬧皇莊狂童取辱 焚歌苑俠氣遭擒 第四卷 重心膂入獄脫真才 掩耳目焚牢燒假犯 第五卷 驗骨殖圖書行鄰國 辨聲音指引入名山 第六卷 隱士避功名奚啻阱陷 忠心甘節義尤切神魂 第七卷 囊空不免吹箎 腹實何須彈鋏 第八卷 籌國政賢相辭朝 行新法乞兒受爵 第九卷 救澆漓立議修文德 整散漫揮毫著武謀 第十卷 明薦暗傾沉疴難國手 順留逆去利器試盤根 第十一卷 妒嫉暗招兵 糊塗偏選將 第十二卷 尋良友霧漫認龍駒 奪佳人風萍降犭析犬 第十三卷 得情由良相保奇才 知確實賢君竄驕將 第十四卷 饋賂交鄰為敵樹敵 正名施令攻心結心 第十五卷 計中計賺開百結關 身外身誘過獨鎖渡 第十六卷 虛有可乘取城易於拾芥 武無用處破嶺擬惹登天 第十七卷 察陣勢漆膠吳越 中反間魚水參商 第十八卷 義膽忠肝難勝讒夫浸潤 志悲氣憤單摧大敵貔貅 第十九卷 酬知己剖腹表丹心 救良朋束腰擒白領 第二十卷 絆雄兵兩途襲敵 燔巨艦單艇擒首 第二十一卷 鹿角車斃驍騎攻瑕取勝 蜂房卵毀屯積走險成功 第二十二卷 數節迎刃星馳電掣 一著錯布瓦解冰消 第二十三卷 地利人和資用全援絕可守 依危恃勢備御缺求隙而攻 第二十四卷 兩函書商量和議 一道表惶恐求成 第二十五卷 五猴掣天印 百雉炬雙毫 第二十六卷 定河為界大將軍封侯鎮土 指石喻心老庶長制佞保儲 第二十七卷 變成法補全成法 戮貪員懲勸貪員 第二十八卷 追捕犯喜得金船渡弱水 求快婿誤將木氏作王郎 第二十九卷 招駙馬籠絡英雄 認公主成全窈窕 第三十卷 為奸謀散分奸勢 進正士扶持正人 第三十一卷 重宿儒盈庭皓首 除痼疾遍里春風 第三十二卷 念疾苦一輛尋源 審形勢三年奏績 第三十三卷 破肚移心善念深仇都了結 拘魂易體巨姦淫惡自災殃 第三十四卷 懷逆謀群奸授首 舒忠憤二子捐軀 第三十五卷 眾邪誤置蚊聚成雷 三將臨危捨生取義 第三十六卷 守令得人民安寇珍 渠魁失計險喪親離 第三十七卷 武事無庸武備 攻堅莫若攻心 第三十八卷 金蓮瓣倒垂群英智竭 紫竹根斜畫眾鄙魂窮 第三十九卷 逢覆舟詢鄉國快意對傷心 追亡友別妻孥生離成永訣 第四十卷 功名何處夢回剩得鬚眉白 疆土奚存國喪難禁篡奪評 |
創作背景
卷首《南遊兩經蜉蝣墓並獲(希夷夢)稿記》記載了書稿的獲得和有關作者的傳聞。文中說:“忽聞浩歌出於草廬竹舍之表,則山半有老者倚石而朗唆。予奇之,即揖詢焉。指冢日:‘所以悼此君也。’視石,刻文乃‘蜉蝣汪子之墓’。予以其命名之怪也,日:‘蜉蝣為何如人?’老者日:‘澹泊無求,性孤寡合,所有著作意創語新。’予日:‘著作何名?’老者日:‘蜉蝣於風和日麗則杖履尋山,雨雪晦冥則揮毫消遣,有卷帙名之曰《希夷夢》,未梓而患偏廢,卒於西湖。……抵新安,舟止登岸……偶見市懸尺幅山水,氣韻神妙,為吳秋南作,以廉價得之。市人日:‘猶有文稿,請並賤售。’捧大簏傾焉。予價之有汪子《希夷夢》稿,攜回展誦,驚其瑋奇瑰異,發天地之秘,而補前人所缺遺,掃除大道之塵翳,而貪邪盡喪其機巧。真希夷之奇觀,而得之於無意,何太幸焉!”文末又說“新兵郊西亦有蜉蝣墓,或日蜉蝣尚未死,予亦不暇考也”。此文很有可能是作者汪寄本人所撰,借他人之口而夫子自道。因《希夷夢》卷首有署“新安蜉蝣氏汪寄志原”的自序,故知所謂蜉蝣汪子,即汪寄。文中有“丙午仲春,西入華岳”之語,“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可知《希夷夢》成書在乾隆年間,作者為乾隆年間人。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品通過“浮山夢境”表現了作者的歷史觀點、政治抱負和人生態度。這在當時作家中頗具代表性。首先,是為表彰殉國忠臣、指斥賣國元勛。作品首回,乃據史實敷衍,但從第二回起就憑空結撰,演為三百年之大夢。小說結尾,說明宋之為元所滅,皆因周室忠臣義士復仇,乃是因果報應。作品以因果報應觀點解釋朝代更迭,雖為小說家之故伎,但作者更為注重人事,作品借五代及宋之興亡,闡揚“奸詐是尚,仁義喪亡,四維既不能修,傳國又何能久”的道理,有一定借鑑意義。其次,作品在閭丘、韓二人治理島國浮石業績的描述中,寄託了作者自己“裕國安民”、建功立業的抱負和理想,也顯示出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實際才幹。再次,閭丘、韓二人的結局,實也反映了作者理想不能實現的無奈情緒和人生如夢的虛無思想。
乍看此書的故事模式及末回的類於仙話的故事,必以為它的作者純是位奉信道教的人;細詳此書的內容,品味品味作者在書中流露出來的情趣,卻發現作者是一個儒士,而且是一個頗為正統的儒士。他不僅不信奉道教,且斥佛道二教“固末俗之胡塗,實王道之蟊賊,”甚至不承認中國有三教,說“教者聖賢授受之規模,治國安民之法則,烏得有三?”因此,這書並不是宜示道教教義,宏揚道家法力的宗教小說,而是一個正統的儒者,借用一個由來已久的文學母題,利用文學形象,宜示自己對社會的政治經濟、世道人心的若干構想和看法。
作為一個儒者,“忠”是其至高道德標準之一。《希夷夢》的開首五回,寫韓速、呂仲卿“食周粟終不為宋臣”,為了“復國”,冒死犯難,四處奔波,百折不回,正是對這種至高道德的熱情謳歌,表現了作者對此的無限嚮往。謳歌忠孝,舊小說中所在多有,《希夷夢》卻有點與眾不同,其關鍵在於,趙匡胤的皇位是奪諸孤兒寡母之手,而且是對趙匡胤有過無比恩寵的周世宗的遺腹孤子,世宗又是位有道有為的英明君主。這樣韓速、仲卿的謀求復國報仇,便不單單是一般的盡忠,而在忠之中帶著一種對恃強凌弱的強暴勢力的抗爭,對忘恩負義之人的聲討。因此,他們的行為,能迎得各階層人的長久的讚譽,具有一種較為特殊的魅力。
儒與釋道在對待社會的態度方面的一個重大區別,在於它的積極的入世思想。它要求儒士用世,求聞達。而“達”則要施展抱負,“兼濟天下”。然而,儒家的理想卻往往在現實面前碰壁,能夠“達”的,畢竟很少,而達者又未必於世有補,這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當這種矛盾無法解決之時,一些儒士則往往躲進自己構築的“理想”的象牙塔中去尋求某種慰藉,許多才子佳人小說作者創造的才子狀元及第,而後夫妻恩榮團圓,便多是此類。有些則乾脆由入世而走入出世,一如李公佐創造的《南柯夢》的主人公。《希夷夢》的作者明顯的是個未“達”的寒儒,他也感覺到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夠“出頭”,無由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故書中有一種對現實明顯的失望情緒。可實在的,他又無法忘懷現實,更無法忘卻自己的理想。於是,他首先把自己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實現的理想,不能施展的抱負,幻化在一個冥冥茫茫的島國施行,實現,頗有點象陳忱創造一個李俊立國海島的故事,以寄託自己美好的深深的願望和理想,強烈地希望著真有那么一天的到來。
這理想和抱負,在書中是靠著作者所塑造的兩個主人公,尤其是呂仲卿這個人物形象來實現的。呂仲卿飄至海島,受知於島國浮石的西庶長,因而為朝廷所重,封為客卿;韓速為呂仲卿取歸浮石,也被封為廣望君,可以說,他們都“達”了,於是便內除奸佞,抑制地方割據勢力;摒去門第,獎拔賢才;同時制訂新法,整頓砂政(似即鹽政),興利去弊,疏浚河道。對外則力挫強敵,安疆拓界,把一個浮石治理得國強民富。這的的確確是儒士心目中的一個理想王國。
作者把他的書命名為《希夷夢》,確實是很有深意的。要言之,這部小說,其實只是寫了中國知識分子做了千餘年的一個“夢”。“夢”雖也可稱美好,卻畢竟要被現實碰得粉碎。“功名何處,夢回剩得鬚眉白”,呂仲卿、韓速終於從夢中醒來,離開希夷洞中的那塊巨石,離開了希夷洞,帶著深深的嘆惋,超然地俯視著人世,俯視著人生。這結局也是很有點象徵意味的。可惜,當作者發覺自己的夢想不大能夠實現,朦朧地睜開自己的眼睛的時候,他又遁入了所謂“天命”之中,“跡冷心灰”,加入了避世者的行列。這大約與他的入世太深,希望太大,卻又喝盡了現實的苦酒不無關係吧。所幸,韓、自雖然仙去,而猶未忘拯救蒼生,未忘“兼愛及人,愛始為博”。臨近卷終,作者依然讓他們“掠鄰境之雨以救本境之旱”,達到水旱兩均。作者其實還是未真正地消極出世,也見得此書並非在構築一個世外桃源,而是在繪出一個儒士的理想王國的藍圖。
藝術特色
《希夷夢》一書敘事的線索相當精楚,兩個主要人物貫串全書的始終。先是韓速、呂仲卿分敘;然後合敘二人為復國奔走;再又分敘:呂仲卿入浮石國,韓速入浮金國;最後再合敘二人在浮石共建基業。韓、呂二人那種為實現理想執著不懈的精神,也頗能感人。可惜語言太“文”,尤其是許多人物的對白,多為淺近文言,缺少口語的那種活潑、生動及充滿生活情趣的氣息。
作品評價
孫楷第的《戲曲小說書錄解題》:其第五、第六、第七三卷記仲卿、韓速入山事頗譎奇,至入浮石國後事,則不免堆積重沓。……前載二序,一為寄自序,一為無名氏序,語隱僻不可解。又有《南遊兩經蜉蝣墓並獲希夷夢稿記》一文,亦不署名,謂“寄作《希夷夢》,未梓而患偏廢,卒於西湖。有戚禮他者(按:此亦不似人名),葬之牛岷山下。又擬歸其柩,舟沒俱溺。”中亦多隱約語,不知其何意也。
蔣瑞藻的《小說考證》:小說《希夷夢》演說宋事,筆墨殊不能勝他種演義諸書,卻本此立意,極其新警,崖山數回,正如畫龍點睛,通體靈動。
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嘉慶十四年(1809)本堂藏板本,藏首都圖書館;清光緒四年(1878)翠筠山房刊本,藏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蘇報館校印本,藏南京圖書館;民國大達圖書供應社排印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本堂藏板本,1992年遼瀋書社“中國神怪小說大系”排印本堂藏板本。
作者簡介
汪寄,字(或號)蜉蝣,今安徽祁門一帶人,生活於清乾隆間。
浮金島主令韓速、於直領兵,又聯通雙龍、天印二島,同時發兵攻浮石。速一舉奪浮石三城,俘百結關守將,又焚葫蘆乍,收獨鎖渡,奪鴛鴦城。不出十日,河之東西七百里州邑,大小六十餘城,盡為所有,而子亢攻高平嶺與西庶長交鋒,子直大敗。時雙龍島主童體仁親率大軍攻浮石新沙城,俘獲守將全家,然副將率百姓守城,城不能下,乃繞攻古岸城,又連下數城,至秋柘林。時天印島大軍也已抵猿啼峽。
浮石國主聞邊關告急,命仲卿往助西庶長、仲卿厚賂浮金國佞臣,施離間計。浮金國主果疑之,速無奈,剖腹明志,幸被太醫救活,送歸浮金途中,為仲卿計奪,仲卿又遣平無累、龍遜領兵,分兵兩路襲擊浮金島,連奪數城,幸燭相國扼守龜息,京城方得保。
未幾,天印、雙龍之兵均為之華、之英所敗,浮金國內連連告急。時安太醫已治癒韓速,國主乃封為廣望君,令領兵以御捲土重來之天印、雙龍之兵,大破之,殺郎福厚,取二島全境。浮金勢孤,乃求和。速從中周旋,力促兩國和議,浮石國主大悅,賞賜有加。
之英、之華實乃李重進二女喬裝,後為廉妃識破,收為義女,並分別配於仲卿、韓速為妻、奸臣佘大忠等愈忌恨之,乃散布流言,謂西庶長等欲奉太子監國,以離間君臣父子,庶長抱病諍諫,死於金階,國主始悟。余大忠復行奸計,欲奪位篡權。速乃先保太子出鎮浮金國土。太子遍訪賢才為輔,浮金國大治,風化政令,少有與其匹敵者。浮石國內也大治,唯水患仍頻,仲卿親入深山勘察,疏浚河道,變水患為水利。迨仲卿治水功成,奸佞之謀亦終敗露被誅。
其時,元人滅宋,陸秀夫抱幼主投海,為島人所救。國主迎歸浮打。仲卿問之,始知居浮石五十載,而中國已歷五百餘年,趙氏國亡,元人入主中原,凶暴欺凌國人,浮石國土重陸秀夫之為人,亦尊為客卿,立哀陵使與幼主居韓、呂二人因嘆曰:“窺孤兒而奪之,復有奪之孤兒者”,乃益信天道好還。韓速因追牛達逸犯未歸,仲卿甚急,馳往尋之,坐騎沖入海中,乃驚覺,發現自己仍睡在希夷洞中的巨石上,一道士守於身側,復國報仇之心冰消雪釋,於是跟著希夷老祖仙去。
作品目錄
第一卷 喜泰平墜驢招國士 悲鼎革哭像勵孤軍 第二卷 食周粟終不為宋臣 睹覆巢安能望完卵 第三卷 鬧皇莊狂童取辱 焚歌苑俠氣遭擒 第四卷 重心膂入獄脫真才 掩耳目焚牢燒假犯 第五卷 驗骨殖圖書行鄰國 辨聲音指引入名山 第六卷 隱士避功名奚啻阱陷 忠心甘節義尤切神魂 第七卷 囊空不免吹箎 腹實何須彈鋏 第八卷 籌國政賢相辭朝 行新法乞兒受爵 第九卷 救澆漓立議修文德 整散漫揮毫著武謀 第十卷 明薦暗傾沉疴難國手 順留逆去利器試盤根 第十一卷 妒嫉暗招兵 糊塗偏選將 第十二卷 尋良友霧漫認龍駒 奪佳人風萍降犭析犬 第十三卷 得情由良相保奇才 知確實賢君竄驕將 第十四卷 饋賂交鄰為敵樹敵 正名施令攻心結心 第十五卷 計中計賺開百結關 身外身誘過獨鎖渡 第十六卷 虛有可乘取城易於拾芥 武無用處破嶺擬惹登天 第十七卷 察陣勢漆膠吳越 中反間魚水參商 第十八卷 義膽忠肝難勝讒夫浸潤 志悲氣憤單摧大敵貔貅 第十九卷 酬知己剖腹表丹心 救良朋束腰擒白領 第二十卷 絆雄兵兩途襲敵 燔巨艦單艇擒首 第二十一卷 鹿角車斃驍騎攻瑕取勝 蜂房卵毀屯積走險成功 第二十二卷 數節迎刃星馳電掣 一著錯布瓦解冰消 第二十三卷 地利人和資用全援絕可守 依危恃勢備御缺求隙而攻 第二十四卷 兩函書商量和議 一道表惶恐求成 第二十五卷 五猴掣天印 百雉炬雙毫 第二十六卷 定河為界大將軍封侯鎮土 指石喻心老庶長制佞保儲 第二十七卷 變成法補全成法 戮貪員懲勸貪員 第二十八卷 追捕犯喜得金船渡弱水 求快婿誤將木氏作王郎 第二十九卷 招駙馬籠絡英雄 認公主成全窈窕 第三十卷 為奸謀散分奸勢 進正士扶持正人 第三十一卷 重宿儒盈庭皓首 除痼疾遍里春風 第三十二卷 念疾苦一輛尋源 審形勢三年奏績 第三十三卷 破肚移心善念深仇都了結 拘魂易體巨姦淫惡自災殃 第三十四卷 懷逆謀群奸授首 舒忠憤二子捐軀 第三十五卷 眾邪誤置蚊聚成雷 三將臨危捨生取義 第三十六卷 守令得人民安寇珍 渠魁失計險喪親離 第三十七卷 武事無庸武備 攻堅莫若攻心 第三十八卷 金蓮瓣倒垂群英智竭 紫竹根斜畫眾鄙魂窮 第三十九卷 逢覆舟詢鄉國快意對傷心 追亡友別妻孥生離成永訣 第四十卷 功名何處夢回剩得鬚眉白 疆土奚存國喪難禁篡奪評 |
創作背景
卷首《南遊兩經蜉蝣墓並獲(希夷夢)稿記》記載了書稿的獲得和有關作者的傳聞。文中說:“忽聞浩歌出於草廬竹舍之表,則山半有老者倚石而朗唆。予奇之,即揖詢焉。指冢日:‘所以悼此君也。’視石,刻文乃‘蜉蝣汪子之墓’。予以其命名之怪也,日:‘蜉蝣為何如人?’老者日:‘澹泊無求,性孤寡合,所有著作意創語新。’予日:‘著作何名?’老者日:‘蜉蝣於風和日麗則杖履尋山,雨雪晦冥則揮毫消遣,有卷帙名之曰《希夷夢》,未梓而患偏廢,卒於西湖。……抵新安,舟止登岸……偶見市懸尺幅山水,氣韻神妙,為吳秋南作,以廉價得之。市人日:‘猶有文稿,請並賤售。’捧大簏傾焉。予價之有汪子《希夷夢》稿,攜回展誦,驚其瑋奇瑰異,發天地之秘,而補前人所缺遺,掃除大道之塵翳,而貪邪盡喪其機巧。真希夷之奇觀,而得之於無意,何太幸焉!”文末又說“新兵郊西亦有蜉蝣墓,或日蜉蝣尚未死,予亦不暇考也”。此文很有可能是作者汪寄本人所撰,借他人之口而夫子自道。因《希夷夢》卷首有署“新安蜉蝣氏汪寄志原”的自序,故知所謂蜉蝣汪子,即汪寄。文中有“丙午仲春,西入華岳”之語,“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可知《希夷夢》成書在乾隆年間,作者為乾隆年間人。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品通過“浮山夢境”表現了作者的歷史觀點、政治抱負和人生態度。這在當時作家中頗具代表性。首先,是為表彰殉國忠臣、指斥賣國元勛。作品首回,乃據史實敷衍,但從第二回起就憑空結撰,演為三百年之大夢。小說結尾,說明宋之為元所滅,皆因周室忠臣義士復仇,乃是因果報應。作品以因果報應觀點解釋朝代更迭,雖為小說家之故伎,但作者更為注重人事,作品借五代及宋之興亡,闡揚“奸詐是尚,仁義喪亡,四維既不能修,傳國又何能久”的道理,有一定借鑑意義。其次,作品在閭丘、韓二人治理島國浮石業績的描述中,寄託了作者自己“裕國安民”、建功立業的抱負和理想,也顯示出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實際才幹。再次,閭丘、韓二人的結局,實也反映了作者理想不能實現的無奈情緒和人生如夢的虛無思想。
乍看此書的故事模式及末回的類於仙話的故事,必以為它的作者純是位奉信道教的人;細詳此書的內容,品味品味作者在書中流露出來的情趣,卻發現作者是一個儒士,而且是一個頗為正統的儒士。他不僅不信奉道教,且斥佛道二教“固末俗之胡塗,實王道之蟊賊,”甚至不承認中國有三教,說“教者聖賢授受之規模,治國安民之法則,烏得有三?”因此,這書並不是宜示道教教義,宏揚道家法力的宗教小說,而是一個正統的儒者,借用一個由來已久的文學母題,利用文學形象,宜示自己對社會的政治經濟、世道人心的若干構想和看法。
作為一個儒者,“忠”是其至高道德標準之一。《希夷夢》的開首五回,寫韓速、呂仲卿“食周粟終不為宋臣”,為了“復國”,冒死犯難,四處奔波,百折不回,正是對這種至高道德的熱情謳歌,表現了作者對此的無限嚮往。謳歌忠孝,舊小說中所在多有,《希夷夢》卻有點與眾不同,其關鍵在於,趙匡胤的皇位是奪諸孤兒寡母之手,而且是對趙匡胤有過無比恩寵的周世宗的遺腹孤子,世宗又是位有道有為的英明君主。這樣韓速、仲卿的謀求復國報仇,便不單單是一般的盡忠,而在忠之中帶著一種對恃強凌弱的強暴勢力的抗爭,對忘恩負義之人的聲討。因此,他們的行為,能迎得各階層人的長久的讚譽,具有一種較為特殊的魅力。
儒與釋道在對待社會的態度方面的一個重大區別,在於它的積極的入世思想。它要求儒士用世,求聞達。而“達”則要施展抱負,“兼濟天下”。然而,儒家的理想卻往往在現實面前碰壁,能夠“達”的,畢竟很少,而達者又未必於世有補,這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當這種矛盾無法解決之時,一些儒士則往往躲進自己構築的“理想”的象牙塔中去尋求某種慰藉,許多才子佳人小說作者創造的才子狀元及第,而後夫妻恩榮團圓,便多是此類。有些則乾脆由入世而走入出世,一如李公佐創造的《南柯夢》的主人公。《希夷夢》的作者明顯的是個未“達”的寒儒,他也感覺到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夠“出頭”,無由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故書中有一種對現實明顯的失望情緒。可實在的,他又無法忘懷現實,更無法忘卻自己的理想。於是,他首先把自己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實現的理想,不能施展的抱負,幻化在一個冥冥茫茫的島國施行,實現,頗有點象陳忱創造一個李俊立國海島的故事,以寄託自己美好的深深的願望和理想,強烈地希望著真有那么一天的到來。
這理想和抱負,在書中是靠著作者所塑造的兩個主人公,尤其是呂仲卿這個人物形象來實現的。呂仲卿飄至海島,受知於島國浮石的西庶長,因而為朝廷所重,封為客卿;韓速為呂仲卿取歸浮石,也被封為廣望君,可以說,他們都“達”了,於是便內除奸佞,抑制地方割據勢力;摒去門第,獎拔賢才;同時制訂新法,整頓砂政(似即鹽政),興利去弊,疏浚河道。對外則力挫強敵,安疆拓界,把一個浮石治理得國強民富。這的的確確是儒士心目中的一個理想王國。
作者把他的書命名為《希夷夢》,確實是很有深意的。要言之,這部小說,其實只是寫了中國知識分子做了千餘年的一個“夢”。“夢”雖也可稱美好,卻畢竟要被現實碰得粉碎。“功名何處,夢回剩得鬚眉白”,呂仲卿、韓速終於從夢中醒來,離開希夷洞中的那塊巨石,離開了希夷洞,帶著深深的嘆惋,超然地俯視著人世,俯視著人生。這結局也是很有點象徵意味的。可惜,當作者發覺自己的夢想不大能夠實現,朦朧地睜開自己的眼睛的時候,他又遁入了所謂“天命”之中,“跡冷心灰”,加入了避世者的行列。這大約與他的入世太深,希望太大,卻又喝盡了現實的苦酒不無關係吧。所幸,韓、自雖然仙去,而猶未忘拯救蒼生,未忘“兼愛及人,愛始為博”。臨近卷終,作者依然讓他們“掠鄰境之雨以救本境之旱”,達到水旱兩均。作者其實還是未真正地消極出世,也見得此書並非在構築一個世外桃源,而是在繪出一個儒士的理想王國的藍圖。
藝術特色
《希夷夢》一書敘事的線索相當精楚,兩個主要人物貫串全書的始終。先是韓速、呂仲卿分敘;然後合敘二人為復國奔走;再又分敘:呂仲卿入浮石國,韓速入浮金國;最後再合敘二人在浮石共建基業。韓、呂二人那種為實現理想執著不懈的精神,也頗能感人。可惜語言太“文”,尤其是許多人物的對白,多為淺近文言,缺少口語的那種活潑、生動及充滿生活情趣的氣息。
作品評價
孫楷第的《戲曲小說書錄解題》:其第五、第六、第七三卷記仲卿、韓速入山事頗譎奇,至入浮石國後事,則不免堆積重沓。……前載二序,一為寄自序,一為無名氏序,語隱僻不可解。又有《南遊兩經蜉蝣墓並獲希夷夢稿記》一文,亦不署名,謂“寄作《希夷夢》,未梓而患偏廢,卒於西湖。有戚禮他者(按:此亦不似人名),葬之牛岷山下。又擬歸其柩,舟沒俱溺。”中亦多隱約語,不知其何意也。
蔣瑞藻的《小說考證》:小說《希夷夢》演說宋事,筆墨殊不能勝他種演義諸書,卻本此立意,極其新警,崖山數回,正如畫龍點睛,通體靈動。
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嘉慶十四年(1809)本堂藏板本,藏首都圖書館;清光緒四年(1878)翠筠山房刊本,藏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蘇報館校印本,藏南京圖書館;民國大達圖書供應社排印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本堂藏板本,1992年遼瀋書社“中國神怪小說大系”排印本堂藏板本。
作者簡介
汪寄,字(或號)蜉蝣,今安徽祁門一帶人,生活於清乾隆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