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0年2月26日,海倫·伊莉莎白·克拉克(以下簡稱:克拉克)出生於紐西蘭漢密爾頓。先後在提帕胡國小、奧克蘭艾普松女子語言學校、奧克蘭大學接受教育。在奧克蘭大學期間,克拉克主修政治學,並以文學碩士學位畢業。
1971年,克拉克加入紐西蘭工黨。
1973年至1981年,克拉克在奧克蘭大學教授政治學。
1975年,克拉克首次參加議會選舉,競爭皮亞科選區的議員席位,但未成功。
1981年,克拉克當選為紐西蘭國會議員,從而正式躋身政界。
1985年,克拉克出任紐西蘭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
1987年起,克拉克相繼出任紐西蘭環境保護部長與住房部長。
1989年,克拉克出任紐西蘭副總理,成為該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理。
1993年,克拉克在紐西蘭工黨內部廢黜
麥可·穆爾,成為工黨領袖。
1999年12月,克拉克當選為紐西蘭總理,並成為該國的第二任女總理。
2002年6月,克拉克宣布提前舉行大選,以重新尋求選民對她領導的工黨的支持;同年7月,其領導的紐西蘭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卻未贏得國會半數以上議席,但仍繼續擔任政府總理。
2005年9月,克拉克在議會選舉以微弱優勢領先於唐·布拉什領導的國家黨,第三次連任紐西蘭總理。
2008年11月,克拉克所領導的工黨被
約翰·基領導的主要反對黨國家黨在議會選舉中擊敗。
2009年起,克拉克出任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
2016年4月,克拉克在美國紐約宣布新一屆聯合國秘書長的角逐,與此同時,紐西蘭政府向聯合國大會致函,正式提名克拉克為聯合國秘書長的候選人。
2020年7月,克拉克與賴比瑞亞前總統埃倫·詹森·瑟利夫共同領導世界衛生組織“新冠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
為政舉措
社會方面
2002年2月,克拉克以紐西蘭總理身份首次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舉行招待會,在會上對居住在紐西蘭的華人承認,紐西蘭政府從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對華人推行的歧視性政策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2004年,克拉克宣布紐西蘭政府撥出500萬元資金,成立華人人頭稅遺產基金會,以資助紐西蘭華人歷史研究、保護華人文化和語言、提高公眾對少數民族多元化的認識等工作。
外交方面
2001年4月17日,克拉克在出席香港貿發局的午餐會時,表示非常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日,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與克拉克在香港禮賓府舉行的會議上同意正式展開中國香港和紐西蘭兩地經貿合作協定談判。
2004年5月,克拉克在奧克蘭出席中國和紐西蘭貿易經濟合作框架的簽署,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行性研究正式開始,並為啟動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奠定了基礎。
2008年4月7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與克拉克舉行會談。會談後,兩國總理共同出席了中國與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等雙邊合作檔案簽字儀式並分别致辭。該自由貿易協定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諸多領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第一個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是中國與已開發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2001年2月,克拉克與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簽署有關紐西蘭移民澳大利亞享受社會福利的協定,以此協定規定生活在澳大利亞的紐西蘭公民必須符合在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條件,才能享受澳大利亞的社會福利,但該規定不適用於當時已經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四十萬紐西蘭人。
軍事方面
2002年9月,應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組長漢斯·布里克斯的提議,克拉克在與內閣成員討論後表示,派出10人加入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擔當對伊拉克武器核查任務;同月,克拉克的聯合政府明確表態,不會支持未在聯合國授權之下的任何打擊伊拉克的行動。
2003年9月,克拉克決定開始向伊拉克派遣61位軍工專家,也會依據聯合國的要求考慮向伊拉克派遣維和士兵的可能性。
2004年5月,克拉克拒絕義大利總理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的要求紐西蘭延長駐伊拉克軍隊駐紮期限的提議。
主要貢獻
2010年12月,克拉克與世界銀行行長
羅伯特·佐利克、小島國聯盟主席
蒂爾曼·托馬斯、丹麥氣候、能源大臣兼婦女大臣呂克·弗里斯在坎昆共同簽署協定,為一些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小島國提供援助,發展可再生能源。
2011年11月,克拉克與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在丹麥外交部共同發布題為《可持續性與平等:共享美好未來》的報告,以此呼籲全球持續關注人類整體生活水平的進展。
2013年3月,克拉克與墨西哥總統恩里克·涅托共同主持全球發布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南方的崛起:多元化世界中的人類進步》。
2016年9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
徐紹史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海倫·克拉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份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
人物榮譽
個人生活
克拉克是家裡四個女兒中的老大。父親喬治·克拉克是一位農民,也是一名堅定的中右翼國家黨成員;母親瑪格麗特是一名學校老師,整個家庭在懷卡托蒂帕胡的一個農場生活。然而,其母親瑪格麗特於2011 年在陶朗加醫院去世,享年87歲。
克拉克的丈夫是大學的公共健康學教授彼得·戴維斯。
克拉克與戴維斯於1981年結婚成為夫妻,但兩人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異地分居的狀態,克拉克於初期在惠靈頓出任議員工作,而戴維斯則在奧克蘭大學人口社會統計研究小組主任,負責人口健康與統計的交叉研究。在克拉克出任紐西蘭總理之後,兩人均從奧克蘭的家中搬出,戴維斯未有隨同克拉克前往惠靈頓的總統府,而是去奧塔哥大學的基督城醫學院工作。此後,戴維斯也非有隨出任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的克拉克遷居紐約。
克拉克的業餘愛好是徒步旅行和山間滑雪,她也是一名登山家,曾登上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和南美最高峰。
社會活動
2016年11月,克拉克參與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女性峰會,以此強調女性在使用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上的突出作用。
2020年9月,克拉克與英國前首相
特蕾莎·梅和黑石集團全球主席兼執行長
蘇世民等眾多全球政商界人士參與由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舉辦的世界知識論壇。
2023年1月,克拉克以演講嘉賓的身份出席在中國香港舉辦的第16屆亞洲金融論壇的專題午餐會。
人物評價
海倫·克拉克在紐西蘭總理的位置上足足有九年之久,乃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政治家之一。其在位期間紐西蘭獲得了穩定的政局,經歷了高速的經濟成長,同時與中國發展出深厚的農牧業合作關係。
(央視財經頻道評)海倫·克拉克在紐西蘭的政壇地位顯赫,在其執政期間,紐西蘭經歷了多年來不曾見過的高速經濟成長和擁有了工業國最低失業率。她辯論言辭犀利,工作作風強悍潑辣,曾拒絕美方在沒有聯合國的批准下加入對伊拉克的入侵行動的請求。此外,克拉克自從擔任紐西蘭總理以來,一直很注重發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人民網評)
人物事件
2004年7月,克拉克為趕上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之間的一場橄欖球比賽,其車隊違規超速行駛,此舉遭到國內反對黨的強烈批評。但其事後表示這是警方根據交通情況以及有關應對措施所做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