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塵(天氣現象)

浮塵(天氣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浮塵天氣即強度最低的沙塵暴,是由於遠地產生和傳輸沙塵暴或本地產生揚沙天氣,待強度減弱,沙塵中粗顆粒重力沉降後,細小顆粒被繼續輸送和浮游在空氣中而形成的天氣現象。待風速繼續減小,懸浮的塵粒會沉降到地面,因此俗稱“落黃沙”。浮塵天氣里遠方物體呈土黃色,太陽呈蒼白色或淡黃色;風速不很高,4級或更低;能見度小於10公里,大於1公里。浮塵和降塵惡化周圍環境,同時對人體健康,特別是呼吸系統有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塵
  • 外文名:dust
  • 類型:天氣現象
  • 解釋:懸浮在大氣中的砂或土壤粒子
簡介,發生,地域,危害,防治,

簡介

浮塵是強度最低的沙塵暴,因此其產生機制和沙塵暴相仿。常因遠處強沙塵暴傳輸過來減弱,或本地較強風揚沙後減弱,剩留細沙粒或細土粒懸浮在空氣中而形成。待風速繼續減小,浮塵會降落到地面,俗稱“落黃沙”。浮塵中塵粒細小,多屬於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大氣環境中定義為“可吸入顆粒物”、“飄塵”或PM10。雖然近來受到注意的“細顆粒物”或PM2.5也被包括在內,但觀測注意到浮塵內PM2.5的含量比例較低。浮塵天氣中空氣渾濁,遠方物體呈土黃色,太陽呈蒼白色或淡黃色。風速不很高,4級或更低。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但大於1公里。常見於冬、春季的沙漠和長期缺雨地區。偶爾因為沙塵通過較高空急流輸送再下降,也可以出現於我國東南地區。

發生

浮塵天氣屬於強度最低的沙塵暴,也是因強風和乾燥積塵積沙地面相互作用發生的天氣現象。在乾旱地區,地面常有沙塵累積。時若發生了風切變和熱力不穩定層結,空氣的垂直運動受到加強,地面積塵就會被夾卷而起。再遇到高處乾冷急流,利於沙塵長距離輸送,就會形成不同強度的沙塵暴天氣,分別是強沙塵暴、楊沙和浮塵天氣。沙塵暴和浮塵天氣的形成與地球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森林銳減、植被破壞、氣候異常等因素有密切關係。浮塵天氣的出現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和危害,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且也是一種自然災害。

地域

浮塵天氣發生地域和沙塵暴相仿,但範圍更大。在中國,沙塵暴和浮塵天氣主要發生在西北乾旱地區、沙漠和黃土高原。冬春季節,因為西北冷空氣的強風輸送,沙塵暴及浮塵天氣可以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沙塵暴開始發生時,可能同時有強烈的上升氣流,部分沙塵可能進入較上層的空氣,經歷急流長距離輸送,然後下降形成浮塵天氣。因此我國南方,例如南京、上海、成都、拉薩等地,都曾有過浮塵天氣的報導。

危害

浮塵天氣里有大量細小沙土浮游在空氣中,形成嚴重空氣污染。當風速減小時,浮塵會降落到地面,形成積塵。如果同時降水,就會形成“泥雨”。影響花草和植被,惡化周圍環境。人們在浮塵天氣里,眼、鼻、喉、皮膚等直接接觸部位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主要表現為流鼻涕、流淚、咳嗽、咳痰等刺激症狀和過敏反應,嚴重的可以導致皮膚炎症、結膜炎等。浮塵天氣里應儘量減少外出,在家中時要及時關閉門窗,尤其是有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慢性氣管炎患者以及老人小孩的家庭。
吸入浮塵對人體的危害與顆粒物的粒徑和形態有關。粒徑越小的細顆粒物,越容易進入呼吸系統深處,危害越大。從醫學上講,大顆粒物容易被鼻腔吸入支氣管和氣管,受到咽喉阻擋,沉積在上呼吸道。但它可通過纖毛運動,被推到咽部,隨著人的咳嗽、打噴嚏排出體外,危害並不大。而細顆粒物,如PM2.5,被吸入呼吸道後,可能進入支氣管,甚至肺部,在那裡沉積。而且細顆粒物容易吸附有害氣體、重金屬元素、有機污染物等有害物質。因此更容易對呼吸系統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疾病。此外,浮塵落在人外露的皮膚上,會使皮膚腺和汗腺阻塞,可引起皮炎;落入眼中,會導致結膜炎。

防治

浮塵天氣的發生一方面因為乾旱地區地面積沙積塵,另一方面是那裡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強風和熱力學不穩定狀態。因此浮塵天氣的防治首先要加強幹旱地區植樹造林,改善植被,努力水土保持。二是加強防風措施,如防風林的建設和保持等。另外,應當加強大風起沙,沙塵暴和浮塵天氣的預測預報,以利可能受到影響的地區和人群做好應對準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