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浩特陶海牧場西側,古城周長約1950米,城牆殘高3~5米,為遼代時期的古城遺址。

1975年,呼倫貝爾盟西部文物普查時調查浩特陶海城址,考古工作者認為,浩特陶海城址是遼朝的通化州故城。浩特陶海城址是遼代契丹人控扼北方的一處軍政重鎮,對研究當時的軍事歷史有重要的價值。

2013年5月3日,浩特陶海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浩特陶海城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浩特陶海牧場西側
  • 所處時代:遼代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0069-1-069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75年,呼倫貝爾盟西部文物普查時調查浩特陶海城址,考古工作者認為,浩特陶海城址是遼朝的通化州故城。
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

遺址特點

綜述
浩特陶海城址,遼代城址,古城城牆土築,基本呈方形,有南北二門,寬約10米,門外有瓮城,南牆長480米,北牆長450米,東牆長458米,西牆長530米,古城周長約1950米,城牆殘高3~5米。四面牆築有49個馬面,四角均有角樓,城內有多處建築遺址,大部分在北半部。浩特陶海城址是遼朝各族人民在海拉爾河流域從事農、牧業生產的遺蹟之一。
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圖
建築
浩特陶海城址有較清楚的東、西兩處院落遺址。東院為方形,每邊長43米,內有3處房址。西院長85米,寬50米,內有5處房址。中部有一方形土台,土台邊長24米,寬1.5米,城外有兩條護城壕,內壕深約3米,外壕不明顯。
功能
浩特陶海城址因防守駐兵需要,在地理環境險要地點建立起來的,規模與建築形式和分布等沒有統一要求,是在空地上新創建的,用途是軍事防禦,駐紮兵卒,非政治中心,故城址內沒有貿易場所遺蹟。

文物遺存

浩特陶海城址採集遼代篾紋陶片甚多,還出土過鐵器、銅錢、骨針、細石器等文物。
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

歷史文化

遼代通化州故城
1975年,呼倫貝爾盟西部文物普查時調查浩特陶海城址,考古工作者認為,浩特陶海城址是遼朝的通化州故城。
《黑龍江歷史考古述論》(上)根據古城形制及地面遺物斷其為遼代城址,復據《遼史·地理志》記載:“泰州,德昌軍,節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遂移東南六百里來,建城居之,以近本族。”泰來塔子城古城適在浩特陶海東南,兩者距離與六百里之數基本符合。黑鼠族在《遼史》中僅此一見。“黑鼠”即指“黑車子室韋”亦即“和解室韋”,系契丹人對黑車子室韋的蔑稱。故而浩特陶海城址應是遼代通化州故址無疑。一九八一年版之《東北歷代疆域史》亦認為“通化州似在海拉爾河浩特陶海古城”。

研究價值

浩特陶海城址保存基本完好,遺址為遼代“通化州”舊址,是遼代契丹人控扼北方的一處軍政重鎮,對研究當時的軍事歷史有重要的價值。
浩特陶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

保護措施

1989年6月6日,浩特陶海城址被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人民政府公布為旗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6月,浩特陶海城址上建立保護標誌,劃分保護範圍,建立文物檔案。
2006年9月4日,浩特陶海城址被內蒙古自治區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浩特陶海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浩特陶海城址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浩特陶海城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浩特陶海牧場西側。
浩特陶海

交通信息

自駕: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鎮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浩特陶海城址,路程約14.8千米,用時約18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