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擂馬,流行於浦江縣的傳統舞蹈藝術。在浦江全縣皆有分布,具代表性的有浦南街道東陳村和仙華街道下店村馬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浦江擂馬
- 地理標誌:浦江縣
歷史沿革,風格特色,傳承現狀,
歷史沿革
浦南街道五村下東陳自然村擂馬始於清朝時期,當時為慶祝太平盛世、五穀豐登、烘托節目氛圍、自娛自樂,村民們紛紛製作了棶馬,每戶人家負責綁紮一匹馬,每逢喜慶佳節就自發演出,或應邀參加集會演出,棶馬始發期間,製作工藝簡單,數量不多,後不斷加工,發展延續至今。
下店擂馬始於20世紀初,至今近百年歷史,下店馬正月初十起燈,元宵後散燈。一興三年,隔三年再興,初時僅6匹。
風格特色
擂馬也叫馬燈,顧名思義是製作成馬形,底部配有車輪便於演出,表演時配以鑼鼓聲,以“走馬燈”的形式展現擂馬的魅力,擂馬串演的形式多樣,通常由“雙開門”進場,然後心變化路線和陣型取悅觀眾。如:“鐵鎖彎”、“雙頭並路”呈5型、“連環馬”、“四角穿花”、“五梅花”等。
其工藝以竹扎紙糊、春節前染好12樣色紙,剪成細毛、內襯一層同色紙糊上馬身,按每色2匹編隊,每匹馬扎在裝有前一後二木輪的木架上,以便推動表演、馬身上沒有韁繩、馬銓、馬鞍。馬鞍是民間畫家張友春所繪。馬燈裝飾華麗工藝精細、形象逼真。
傳承現狀
東陳擂馬在五村下東陳村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紮實的民眾基礎,該燈舞在歷史上曾獲各種榮譽,曾轟動一方,在1998年11月在浦江縣第二屆中國書畫節開幕式民間藝術表演中獲“優秀表演”獎。
下店擂馬除參加本村表演外,還經常受外村邀請獻演,已在縣內40多個村表演百餘場。自1988年以來,縣舉行的重大慶典活動,下店馬燈均積極參演並獲獎。省市縣有關新聞單位曾多次給以報導。該村馬燈三張照片曾在國家畫冊上選登。2000年10月26日應邀參加浙江省暨金華市“步入新世紀 八婺民間藝術精品展演”,獲“跑馬燈銀獎”,浙江電視台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