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上片先寫在戲馬台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下片拓展意境,進一步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 作者:蘇軾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詞牌:浣溪沙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雲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台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淒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⑵縹緲(piāo miǎo):高遠隱約的樣子。紅妝:一說為隨行女僕,一說為彩雲。
⑶君:指顏、梁。顏即顏復,宇長道,顏淵四十八世孫,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國子監直講。《宋史》有傳。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經學,工小楷。蘇軾在徐州曾與二人交遊,並有詩。古台:即戲馬台。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縣南,相傳為項羽所築,又名掠馬台。
⑷廢沼:乾涸的池塘。
⑸淒迷:形容景物淒涼而模糊。善住《送中上人歸故里》詩:“野花秋寂歷,江草晚淒迷。”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隱約可以看見紅妝照映著淺溪,薄薄的雲帶著稀稀的雨灑在地上不成泥。送君地在何處?在戲馬台西。
乾涸的水塘昨夜後積滿秋水,茂密的樹林深處,晚鶯啼叫不止。行人斷腸之處,青草是那樣淒涼迷離。

創作背景

據《東坡先生紀年錄》,朱孝臧定此詞為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作。石聲準著《東坡樂府編年箋注》引傅藻《東坡紀年錄》:“元豐元年戊午十二月,送顏梁,作《浣溪沙》。”此詞沒有標註“送顏梁”的標題,但從內容看是一首送別詞,因此大約是“送顏梁”。且薛瑞生先生以詩集同年九月所作《次韻王鞏顏復同泛舟》等詩為證,並確定行者為顏復、梁先。不過就“秋水滿”“晚鶯啼”的描述看,時節應為秋天,而並非十二月。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蘇軾交遊廣泛,又多情善感,自通判杭州以來,已寫下了大量的別情詞,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詞雖然不甚引人注目,卻自有其不可掩的藝術特色。
寓情於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上片先寫在戲馬台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雲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著,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而隨著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乾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餘基本色調則是灰暗、荒涼。所以儘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言之,詞人是借蕭瑟、淒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了詞人在創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於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作中,詞人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著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淒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淒涼而模糊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著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為了深一層地表現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這首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更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名家評價

國際華裔書畫家海聯會顧問王文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得好:“詩也可以完全寫景,寫‘無我之境’。而每句每字都反映出自己對物的撫摩,和物的對話······那純粹的景就成了純粹的情,就是詩。”(《美學散步》)本詞的藝術創造精神是與此接近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