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白雪清詞出座間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詞作,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八日,乃是為別舊友楊繪唱和而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白雪清詞出座間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雪清詞出座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仔細更重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
②重九:節令名,即重陽。舊韻:指前首《浣溪沙》詞所用韻字。
③白雪:意即陽春白雪。本指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這裡比喻楊繪詞作的高雅。坐:同“座”。
④才器:才能與器識。
⑤茱萸:植物名。有濃烈香氣,可入藥。古代習俗,夏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佩茱萸囊以去邪避惡。

白話譯文

陽春白雪般的清新詞句出自座席之間,您才華、氣量二者兼備,令人艷羨。異鄉杭州的風景也依舊粲然。
可嘆相逢能夠歡聚幾日?不知重會又將落在何年?屆時,我們願再次面對茱萸仔細把玩。

創作背景

如詞牌所示,本篇與前篇同調、同韻,再加上都是為別楊繪而作,因而可以肯定作於同時,即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八日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作品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樂景寫愁情。“餘杭自是山水窟”,歷來是我國山水秀美的地方。開端“縹緲危樓紫翠間”一句,寫紫氣升騰的青山中間隱約可見的高樓,——這種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餞別宴會的自然背景,該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然而“感時懷舊獨悽然”,詞人在這離別的時刻,禁不住感嘆時光的流逝,懷念值得回首的往事(楊繪是這年七月來到杭州知州任所的,雖與蘇軾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兩人原是舊相識,作詞又多有唱和),獨自傷心起來。顯而易見,這是以樂景寫愁情。清初詩論家王夫之說得好:“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確,詞人面對使人快樂的美景尚且有“悽然”之感,可以想見離別時悲傷情緒的濃重,是收到了雙倍的藝術效果的。
二是富於理趣。吳熊和先生曾經指出:“蘇軾把宋詩特色之一的理趣’引進了詞里。他有不少詞深含哲理,不但以情致勝,而且以理趣勝。”(《唐宋詞通論》)這是一個精到的見解。蘇軾對詞創作中理趣的引進,應當說從前期就已開始,本篇算得上一個例子。這首小詞就有三處表現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樂事古難全”一句,實際意思是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四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同時存在的。這裡“良辰”涵蓋“美景”,上承起句而言;“樂事”涵蓋“賞心”,轉出下旬悲傷之意。雖有現成出典,卻從詞人的親身體驗出發,表達了自然與人生的高度和諧的境界(具有共時性)不可多得這樣的感喟,還是耐人尋味的。第二是過片“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兩句,寫對別後歲月的想像,同樣運用了有關語典。前一句以“璧月瓊枝”狀寫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時間的漫長,而由於不能與友人相聚,佳境也無法共賞,詞人用一“空”字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遺憾;後一句以“菊花”與“人貌”對舉,其實是“歲歲相似”與“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說是以花開依舊來反襯人貌已非,從而深化了詞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來歲與誰看”。這裡的“來歲”應指來年今日,所“看”的對象則包括開頭所寫的自然美景,也包括過片寫到的“璧月瓊枝”這種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傳寫出人生無常、佳期難再的唱嘆,這同後來在《中秋月》詩中寫下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詩句,也可以相互發明。
總之,這首小詞在抒寫離愁別緒的同時,也寫下了詞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詩的韻味;雖然調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跡,卻還是能給人以豐厚的啟示。

名家點評

冷成金《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蘇軾》:詞作表現了生命的空漠感和深沉的悲劇意識,這正是宋代以後士大夫一種重要的心態,也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必然。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