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書大同驛壁

《浣溪沙·書大同驛壁》是宋代詞人張元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浣溪沙》便是通過對傳統的羈旅之愁的刻畫,反映了士大夫文人複雜的心理層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浣溪沙·書大同驛壁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元乾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⑴·書大同驛壁
榕葉桄榔⑵驛枕溪,海風吹斷瘴雲⑶低,薄寒初覺到征衣。
歲晚可堪歸夢遠,愁深偏恨得書稀,荒庭日腳又垂西。

詞句注釋

⑴浣溪沙: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⑵桄榔:一種常綠樹。驛枕溪:謂驛站枕傍著溪水。
⑶瘴云:含瘴氣之雲。

文學賞析

上片是詞人對環境的交代。榕樹和桄榔(即椰子)都是南方植物,由此知道,詞人所處的原來是一個被熱帶風光所包圍的南國的逆旅:“榕葉桄榔驛枕溪”。但使人遺憾的是這種充滿詩意、甚至有些異國情調的環境並沒有給詞人帶來半點情緒上的舒展,相反,卻成了“獻愁供恨”的苦難的愁端,這就是下句所暗示的:“海風吹斷瘴雲低”。若從表面演繹,這一句也可看作是環境組合的一部分,雖然它相對前面而言頗有些煞風景的意味;若從心理深層分析,它則可以視為詞人愁思的對象化、意象化。也正因為如此,詞人雖然身處溫暖如春的南國,也不能掩蓋內心的淒楚,筆端亦由開始的故作輕鬆很快轉入真實的沉鬱蒼涼。因此,從第二句開始,詞人的主觀情緒便進入了一個複雜的愁苦的世界,並漸漸趨向明晰、深沉,到了“薄寒初覺到征衣”,這種愁緒便有了一個定性:詞人所哀嘆、所不堪忍受的乃是綿延千古的憂鬱——羈旅之愁。這一句既對上片有著終結的意義,同時對於下片亦有開啟的作用,把讀者引向了一個更加沉重的純情感的領域。
下片轉入抒情。被寂寞的羈旅之愁所主宰的詞人,思起了自己的故鄉,不由得嘆道:“歲晚可堪歸夢遠”,“歲晚”一語在這裡尤具有典型意義,它似乎吐露了這樣的潛台詞:一年的時光將盡,轉眼又到了歲暮,我本應和親朋好友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而現在卻孤身漂泊,獨自忍受逆旅的淒涼。而“歸夢遠”一語正是詞人還鄉之夢在情感上幻滅的象徵,它不但傳達了詞人與故鄉、故人現實的距離感,而且更多地流露了由此引起的失落感。但令詞人心痛的不僅只此一端,還有比這更殘酷的折磨,這就是下句所說的:“愁深偏恨得書稀。”古人云:“家書抵萬金”,遠離家鄉的遊子往往能從親人的書信中感到慰藉,從而獲得感情上的平衡,但現在詞人的情形是:親朋故舊似乎忘卻了他,唯一值得寄託的書信的安慰也幾乎失去了。一個“恨”字便道出了其中的況味。至此,詞人的情緒可謂跌落到了最低點,一種更加悲哀、帶有遲暮之感的生命的荒漠悄悄地降臨到心頭:“荒庭日腳又垂西。”如果說以上詞人主要是通過距離感敘述身世的漂零,那么現在,這種距離感明顯地消失了,在身心完全失去依託的情況下,他已陷入了憔悴、絕望的境地。儘管他為自己的痛苦賦予了一個憑藉的物象,但絲毫未減輕它的力度,相反,卻使讀者於詞人的直抒胸臆中又嘗到了幾許感性的蒼涼。

作者簡介

張元乾(1091年一約1170年),又名元侯,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主張抗金。宋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相,亦遭貶逐。宋紹興元年(1131),以將作監致仕福州。宋紹興八年(1138),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對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後被秦檜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爾後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八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