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98年
浙江綠城足球俱樂部成立後,旗下梯隊都是和部分學校合作,借用場地和教室,缺乏系統學校教育,不利於青少年球員健康成長。為讓俱樂部梯隊接受規範學校教育,享受正常學習生活,2004年籌建綠城足球學校。
自2004年建校至2019年,綠城足校陸續培養出了100多名職業足球運動員,活躍在中超、中甲、中乙以及海外賽場,包括
張玉寧、
鄒德海、
謝鵬飛、
趙宇豪、
馮剛、
石柯、
嚴鼎皓、
童磊等球員,入選國家隊、國奧隊、國青隊、國少隊球員數量達158人。從2013年開始,綠城足校確定了與
岡田武史日籍青訓團隊合作的方向。
學校特色
綠城足校的定位一直是以文化教育為主、足球訓練為特色的學校,學校里一部分學生是隸屬於綠城足球俱樂部的梯隊成員,剩餘都是普通學生,只是利用課餘時間以班級隊、校隊的形式進行校內、校外的比賽,嚴格意義上講,應該屬於校園足球序列。學校實現場上、場外兩不誤,“體教融合、文武兩立”。
從岡田武史青訓法到教練和科研團隊編撰出綠城青訓大綱,足校和俱樂部梯隊的訓練方法和足球理念都做到高度統一,每個年齡段都緊密銜接,但學習日本足球的青訓體系不是照搬,而是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辦學條件
教學建設
學校發揮綠城青訓的資源優勢,促進專業足球、社會足球和校園足球的有機融合;立足於辦學,全面發揮教育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平衡學與練,拓寬學員發展後勁出路。
足校的學生人數保持在450人左右,通過選拔,其中一部分屬於綠城足校校隊,配有20名專職教練員,另外一部分成為綠城梯隊,兩隊隊員之間施行優勝劣汰機制,定期考核選拔調整。隨著俱樂部青訓梯隊建設的發展和隊伍的完善,梯隊隊員的人數和比例不斷增加擴大,基本在1比1的規模,可能梯隊生也會超過足校生。
課程安排以學業為主,每天6節文化課,2節訓練課,2節晚自習。學生每天訓練在一個半小時左右。
除了日常訓練,師資隊伍保證學生的文化基礎不被落下,並且會定期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保證他們有資格參加體育類單招單考和特招。對於非梯隊的學生,學校開設裁判課、教練員課等,不少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能獲得國家一、二、三足球裁判證和E、D級足球教練證。
綠城足校通過多年摸索,已形成了學訓結合的“三好”課程體系,高效課程和高效課堂讓學生能完成相關的文化學習任務。形成“學訓結合”的特色課程體系,包括基礎課程、特色(足球)課程和拓展課程。基礎課程嚴格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教學常規管理要求和課程計畫。
學科教師結合各自學科特點,開展了融合足球元素的課題研究,如《足球訓練日記融合語文元素的實踐研究》等。把學科知識與足球元素的融合作為教學資源,編寫案例,設計出豐富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文化課的興趣,以球促學。
課題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採用足球運動中的實踐性事例,編寫出學生感興趣的例題與練習題,從學生的角度把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專業足球運動中所蘊藏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足球技能。
師資力量
文化課老師:2004年建校時就按照省一級重點中學和示範國小的標準配置教學設施和師資。學校面向全國招聘的管理團隊和文化教師團隊,基本都是教學骨幹,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的教育教學要求,接受當地教育局的教學管理和指導。同時,依託兄弟學校—
—省重點中學
杭州綠城育華學校,共享師資和管理資源。
足校教練員:大多都是職業球員出身,有帶隊經驗,並且持有中國足協或亞足聯頒發的教練員等級證書(C級及以上)。
硬體設施
學校占地216畝,擁有9塊標準足球場,游泳館、籃球場、室內訓練館等配套設施。
學校食堂是浙江省5A級食堂,通過餘杭區教育局的統一平台進行管理,配備國家營養師和高級廚師,按照運動員的營養需求制訂菜譜,切實保證學生的營養供應。
文化傳統
綠城足校自成立一直堅持以“文化開啟心智,心智引領技術”為基本理念培養學生,用“文化+足球”來提升隊伍的戰鬥力。綠城足校校訓“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先做人、讀書,最後才是踢球。“文化”二字在足校始終被放在“足球”之前,“文化足校”成為綠城足校的一個特色和招牌。
綠城足校首先立足學校,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堅持德育教育、文化教育、體育教育三位一體。“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這一校訓,最早就是由綠城足校提出來的。
學校領導
校長:楊劍
2004年足校成立時,
宋衛平就明確要找一位文化校長;於是,楊劍從杭州某私立中學校長的崗位退下來,出任足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