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Fenshui high school)坐落在千年古城、桐廬縣副中心的分水鎮五雲山上,簡稱“分中”,是一所由桐廬縣教育局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2014年被省教育廳認定為首批浙江省二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

分水高級中學前身是1943年創辦的分水縣簡易師範學校,後改為分水縣立初級中學、浙江省分水中學,1958年9月增設高中部,1999年更名為“桐廬第二高級中學”,2006年正式定名為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建校近八十年來,分水高級中學為眾多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三一胡培松,美國科學院院士馮國平等等。

悠久的歷史,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的有機融合,使得學校具有其獨特的魅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 外文名:Fenshui high school
  • 簡稱:分中、桐廬二中
  • 創辦時間:1943年
  • 辦學性質:公立普通高中
  • 主管部門桐廬縣教育局
  • 校慶日:10月5日 
  • 地址:分水鎮武盛街115號(北門)
    分水鎮院士路398號(南門)
  • 主要獎項:浙江省二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校
    浙江省三級重點高中
    浙江省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知名校友王三一 、胡培松 、馮國平 、陸春祥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校特色,文化傳統,校標,校徽,校歌,校旗,校刊,

歷史沿革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坐落在桐廬縣分水鎮城中的五雲山上,北門位於武盛街115號,南門位於院士路398號。
自唐至清末,五雲山一直以來辦學不輟,人才輩出,共出進士35位。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分水高級中學校園風景
唐朝元和年間就在此創辦五雲書院,狀元施東齋曾在此負笈苦讀,結果一舉奪魁。
1565年,在此創辦興賢書院,後改稱志學書院、玉華書院。
1901年,分水縣改玉華書院為縣學堂。
1941年,玉華高小搬至聖廟,原址改為“慶雲讀書社”。
1943年,因屬抗戰時期,原設於桐廬的四縣(桐廬分水富陽新登)聯合戰時國中補習學校解散,導致分水縣內青年學生失學。在縣內士紳與分水縣人民政府的共同推動下,分水縣簡易師範學校(簡稱“分水簡師”)於1943年9月由省政府核准設立,原玉華國小併入分水簡師,改為“簡師附小”。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1946年10月,分水簡師停招師範生,改設國中班。
1949年8月,分水縣人民政府接管分水簡師,改名為“分水縣立初級中學”。
1956年3月,浙江省教育廳下文定名為浙江省分水初級中學。
1958年9月,學校增設高中部,並更名為“浙江省分水中學”。10月,分水、新登、桐廬三縣合併,時稱“浙江省桐廬第三中學”。
1962年4月,桐廬師範學校併入,校名改稱為“浙江省桐廬分水中學”。
1973年2月,分水公社中學併入,稱“浙江省桐廬分水中學”。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學校的教學質量始終處於全縣的前茅,並吸引了眾多外地學子來校學習,出現了分水高級中學教學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1995年9月,分水中學停招國中新生,擴招高中新生。
1999年5月由杭州市教委與桐廬縣政府發文,學校更名為“浙江省桐廬第二高級中學”,簡稱“桐廬二中”。
2006年經桐廬縣教育局發文,學校正式定名為“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2014年,學校順利被審定為全省僅60所的“浙江省二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校”。
2015年,在杭州市、桐廬縣教育局及社會各界各方協作下,分水高級中學開始探索與杭州名校合作辦學,加入杭州長河高級中學,並建立了緊密型合作辦學關係。
2016年8月,杭城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創新舉措,分水高級中學正式加盟杭州長河高級中學教育集團,同時增掛“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教育集團分水校區”,著手開展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與分水高級中學合作辦班的“勵志班”招生工作。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分水高級中學占地面積近120畝,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布局合理、分區明確。現有36個教學班,1200餘名學生。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教學區

硬體設施

學校建有教學樓、藝術樓、體育館、科學館等,教輔設施有多功能報告廳、天文台、實驗室、語音室、琴房、美術室、電子閱覽室、舞蹈房、標準運動場等,所有教室都配置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擁有學生公寓樓5幢,住宿條件優良均配有熱水器、空調等。學校食堂可容納近2000人就餐。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3月,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擁有教職工144人;其中省“春蠶獎”獲得者4人,省特級教師培養對象1人,市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農村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等32人,縣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27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比例占55%左右。

辦學成果

體藝成績
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上,分水高級中學體育健兒男女雙雙實現高中部十一連冠。學校健美操隊、羽毛球隊、桌球隊、籃球隊多次參加縣市級比賽,並在比賽中獲獎。在縣文藝調演中,學校節目多次獲得好成績。美術教師和學生也在各級比賽中多次獲獎。體藝高考方面,體育、音樂、美術特長生人數逐年增加,術科上線率達100%,優秀率50%以上,先後為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寧波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重點高校輸送了一大批體藝類人才。

學校特色

學校立足校情、積極探索出來的“以德促學”的德育新思路成功地幫助學生處理好“成人”與“成才”的關係。學校從嚴治校,實行封閉式管理,狠抓學生的思想品德、吃苦精神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學校管理精細,結合自身實際編制了《分水高級中學精細化管理操作程式手冊》,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學校文化活動豐富,社團林立,如羽毛球社、讀書社、文學社、廣播站、電視台等,這些社團為豐富學生生活,弘揚學校正氣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成為學校德育的一大特色。近三年來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教學事故,無學生犯罪行為,先後獲得杭州市平安校園、杭州市德育先進集體、桐廬縣法制學校等榮譽。“愛教”、“尚學”、“求精”是幾代分中人的傳統精神。
分中教師堅信學生潛力巨大,連續幾年來,學校體藝第一批上線人數持續增長,學校一段線上線率比較穩定地維持在20%左右;專科及以上的總上線率達到了100%以上,基本實現了“讓每個學生有大學上”的辦學目標。在縣教育局綜合目標考核中連續三年獲“優秀”等第。作為浙江省首批課程改革試點學校之一,學校在充分發揮體藝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先後開發與開設了“一主二輔”系列132門各類選修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選課走班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特長,更找回了學生的自信,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幸福成長和終身發展。特色課程的開設既成就了大批學生,也為學校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社會聲譽。《新華每日電訊》、《浙江教育報》、浙江電視台錢江頻道、《杭州教育》等媒體均對我校辦學特色進行宣傳報導。全校上下正朝著“學生有特長,教師有特質,學校有特色”的康莊大道前進。我國著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三一,原重慶大學校長、博導鐘章成,飛彈專家范莘,大法官邵和雲,天津市檔案局局長方雲,博士生導師盧建平、馮國平、錢春香,博士後吳葦秋等等,均是分水高級中學校友。
學校緊緊圍繞“精細管理求質量,科學發展提品質”的目標,堅持“以德促學,強化特色,狠抓質量,全面提高”的辦學理念,從嚴治校,實行封閉式管理,重抓學生的思想品德、吃苦精神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取得了優秀的效果。經過長期的努力,學校形成了“團結、奮進、創新”的校風,“敬業、嚴謹、善導”的教風和“勵志、勤勉、思辨”的學風。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教學區
學校形成體育特色。重視音、美、技術等課程的管理,發展學生特長,逐步落實“全面+特色”、“合格+特長”的辦學目標。體育師資配置具有競爭優勢,體育師資力量較強、經驗豐富。按照教育局規定政策實施各個招生細則,逐步形成2個高考重點班(勵志班),2個體育特長班,2個藝術特長班(音樂、美術各1個)。學校普及與提高體育工作在同類學校中相對突出,學校田徑運動隊競技水平在桐廬縣內領先,甚至在杭州市域都有影響,畢業生升學體育術科測試成績保持較高優秀率。
學校被授予的榮譽有: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實驗學校、全國中語會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浙江省辦學水平A級學校、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A級食堂、杭州市人民滿意學校、杭州市文明學校、杭州市一級檔案管理達標單位、杭州市治安安全單位、杭州市教科研先進單位、桐廬縣文明單位、桐廬縣行為規範達標單位、桐廬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桐廬縣 “平安校園”,等等。

文化傳統

校標

祥雲之夢,此標誌位於旗桿邊上,為朱紅色,體現體藝特色的運動場景建築。

校徽

校徽由曾在分水高級中學任教的美術老師曾令仁設計,一為分水二字的變體,二為雙手托起一小人,即我們的學生。
浙江省桐廬分水高級中學
分水高級中學校徽

校歌

《五雲山之歌》

校旗

中央印有校徽,青色背景

校刊

《餘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