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產建設兵團

浙江生產建設兵團:1970年5月7日,南京軍區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在杭州正式成立,受浙江省革命委員會和浙江省軍區雙重領導,兵團下轄第一、第二、第三師和直屬第十三、第十七團及工業第一、第二、第三團。兵團部先駐杭州華家池,後駐蕭山;第一師下轄4個團,師部駐喬司;第二師下轄3個團,師部駐蕭山;第三師下轄3個團,1個直屬營,師部駐吳興三天門;第十三團駐淳安;第十七團駐溫嶺;工業第一、第二、第三團分駐閒林埠、臨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生產建設兵團
  • 成立時間:1970年5月7日
  • 隸屬單位:浙江省革命委員會和浙江省軍區
  • 撤銷時間:1975年6月5日
簡介,編制,

簡介

1975年6月5日,浙江生產建設兵團撤銷。1970年5月至1972年6月,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熊應堂(兼),政治委員南萍(兼)。1970年5月至1975年6月,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劉亨雲、林一新,副政治委員李正清、王曉峰,參謀長楊信,政治部主任蔣仰喬。

編制

直屬工業一團(餘杭縣閒林埠鎮)消防設備廠、錢江水泥廠; 現:杭州西郊監獄工業二團(杭州餘杭臨平鎮)原:浙江省武林機械廠;現:浙江省第四監獄工業三團(杭州餘杭臨平鎮)原:浙江省建新工具廠;現:浙江省第二監獄浙江美術地毯廠(餘杭1972年成立) 現:在臨平鎮桃果樹站工業一團直屬兵團部管轄,下轄一營(機械廠)、二營(工程大隊)、三營(水泥廠)、四營(鋸木廠)、直屬連(果園)、衛生隊(原勞改局職工醫院)。工業一團團長楊志家,政委殷茂岐,副團長張立功、劉潤沛、張明山,副政委胡雙喜、薛公旗。。水泥廠改為工業一團三營建制,下轄單位有營部(直屬部門)、十連(礦山)、十一連(生料、立窯)、十二連(熟料、水泥)、十三連(機修、保養)和紙袋車間(後稱“紙袋連”);三營對外企業名稱“錢江水泥廠”。
1970年4月,根據“省革委會、省軍區關於從退伍軍人中選調生產建設兵團戰士的通知”的要求,從全省各地選調退伍軍人分配到工業一團。
1970年5月7日,浙江生產建設兵團在杭州隆重舉行成立大會。
1970年5月19日,生產建設兵團與省公安機關軍管會就6個勞改單位劃歸兵團後有關交接事宜發出聯合通知,“原錢江公司工程大隊屬工業一團建制,完成五一工地基建任務後歸建。由錢江公司軍管組和工業一團負責交接”。
1970年下半年和1971年下半年,從杭州、寧波、溫州、紹興、舟山等地招收的大批應屆畢業青年學生分配到工業一團,其中三營(水泥廠)約300名。(註:本人是1970年11月20日從杭州第五中學分配去兵團的)
1975年6月5日,浙江生產建設兵團撤銷。
1975年11月,市革委會下發72號檔案“關於兵團工業一團歸屬關係的通知”中指出,“經省、市有關單位協商,並報請省委領導同志同意,原錢江水泥廠改由杭州市接收。……三營(原錢江水泥廠)歸市重工業局領導。”
1976年2月,省革委會下發6號檔案“關於原浙江生產建設兵團所屬單位改為農(林)場、工廠、醫院定名等問題的通知”中指出:關於機構名稱,有關地(市)、縣和省級有關局接收以後,建制三十九個單位,分別由有關部門歸口領導。工業一團三營(錢江水泥廠)隸屬杭州市重工業局,單位名稱為“杭州錢江水泥廠”。
十三團屬直屬團。團部在淳安縣。一營是捕撈隊,下轄一、二、三連;四連是造船廠、五連是冷凍廠、六連是基建連、二營七連在建德境內朱家埠、八連在姥山、九連在外金家;三營十一連在葉琪、十二連在浪苑口、十三連在光昌;四營十四連在梓桐口、十五連在虹橋頭,十六連在小金山;五營十八連在茅頭尖,十九連在仙境山、二十連在界首。六營二十二連在十八塢、二十三連在樓底、二十四連在龍川。另有罐頭廠、茅柴站、衛生隊、後勤倉庫、電影放映隊、軍人服務社等直屬機構。建設兵團撤銷後,全部劃給淳安縣開發公司。原建德境內的七連和二營部,劃給建德市新安江林場管理。
浙兵一師(杭州喬司鎮)現為:喬司監獄
一團 (喬司)
二團(註:部分併入一團,部分遷往蕭山頭蓬,併入二師)
三團 (喬司)
四團(餘杭平山,南湖農場)
浙兵二師(杭州蕭山區)
五團(紅墾農場)六團(紅山農場)七團(錢江農場)八團(新灣)
浙兵三師(湖州)
九團(安吉林場)十團(長興縣李家巷鎮)十一團(嘉興運河農場)
另1:團級編制的單位還有三天門絲廠,桐鄉濮院絲廠
另2:浙江生產建設兵團撤銷後,原十團在駐地變更為長興縣建材工業公司,下屬的三營十一連,十二連,十三連,劃歸長興李家巷地方工業;其中十一連,十二連劃歸楊家山石礦,十三連劃歸長興軋鋼廠,改稱為長興軋鋼廠煉鐵車間。
1982年4月,由省政府勞動人事廳牽頭,將剩餘的286名(含配偶)杭州籍的知青一併調入省屬單位杭州鋼鐵廠,十幾年的知青生活從此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