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企業管理學於1996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評為部級重點學科,1999年被評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在全國管理類學科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學院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和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招收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等2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項目管理和工程專業學位等4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工程管理、國際商務等5個專業的本科生。
學院一直是浙江省內最有影響的工商管理研究與管理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在“套用導向,特色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並且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起合作關係。
學院現有在冊學生1681名,其中,本科生1380名,普通碩士研究生184名,博士生76名,攻讀學士、碩士、博士的外國留學生共有60多名。
學院有管理學會、未來企業家協會、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聯想精英匯等學生社團,緊密結合學院學科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績。
工商管理學院正朝著建設國內知名的管理學院的目標邁進。
師資介紹
學院下設企業管理系、行銷管理系、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系、國際商務管理系、技術與工程管理系,擁有一支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比較合理的教職工隊伍。有專任教師8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4人;擁有博士學位的62人;博士生導師10人;絕大多數教師是45歲以下的中青年。他們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0多本,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項目20多項,承接並完成數十家工商企業的管理諮詢、行銷策劃、商貿規劃和形象全案設計項目。不少教師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
學科建設
學院的學科基礎主要是企業管理。1990年獲得企業管理碩士點,2003年獲得企業管理博士點,以及技術經濟及管理碩士點,2004年獲得MBA專業學位點,2006年獲得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2009年獲得工商管理博士後流動站,2010年獲得項目管理工程碩士,2011年獲得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和項目管理碩士點。
企業管理學1996年成為原國內貿易部重點學科,1999年後一直是浙江省重點學科,2006年被評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12年升級為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在2012年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以我院為主體的工商管理一級學科排名第29位。
本科教育
學院1978年設立工商管理專業,1992年設立市場行銷專業,2001年設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2011年設立國際商務專業。其中,工商管理2003年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2008年成為浙江省重點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成為浙江省優勢專業,2013年入選國家“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市場行銷2007年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2012年成為浙江省優勢專業。工商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近幾年一直排名全國前5%。
2012年,以工商管理優勢專業群為依託的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商務專業本科留學生班順利開班。2013年,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留學生班順利開班。
“組織行為學”是國家“雙語”示範課程;“市場調研預測學”、“企業領導學”、“市場行銷學”、“企業管理學”等課程是浙江省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擁有現代化管理教學實驗中心,具有相對完善的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系統。
科學研究
研究概況
學院的浙商研究中心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企業組織與戰略管理研究所、技術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行銷與商務管理研究所等一直是學校的重點研究機構。
近五年(2008-2012),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00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23項;科研項目經費到款2766萬元。
2013年,學院科研經費671萬元,國家級科研項目1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9項,EI/SCI/SSCI收錄期刊論文20篇。
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南開管理評論》、《經濟管理》等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市場調研預測學”、“企業領導學”、“市場行銷學”等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科研獎勵
學院堅持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並重的辦學方針。學院教師和科研人員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不斷開展科學研究,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發表了大量高質量學術論文。
表1 2001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獎項一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者 | 獲獎名稱、等級、年份 |
1 | 不對稱信息條件下委託代理理論的研究與實踐 | 浙江工商大學,胡祖光 | 浙江省哲社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 |
2 | 科學精神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徐炎章 | 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 |
3 | 企業家角色人格——對企業家的哲理思考 | 浙江工商大學,呂福新 | 浙江省第十屆哲社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
4 | 中國政府管制體制改革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王俊豪、顧春梅、朱曉燕、胡世峰 | 浙江省第十屆哲社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
5 | 企業兼併有效性評價方法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呂筱萍 | 浙江省第十屆哲社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 |
6 | “讀、寫、議”教學活動:從教育創新到創新教育 | 浙江工商大學,胡祖光、吳寅華、胡樹珍、韓玉志、柯力 | 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 |
7 |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實習模式探索 | 浙江工商大學,王俊豪、諸偉岳、朱明偉、乜標、盛亞 | 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 |
8 | 非對稱信息下的委託代理理論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胡祖光、伍爭榮、吳航、呂筱萍 | 浙江省科技技術獎二等獎,2003 |
9 | 不稱信息下的委託代理理論套用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胡祖光、伍爭榮、吳航、呂筱萍 |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 |
10 | 捲菸市場秩序評價體系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呂筱萍、李穎灝 | 浙江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4 |
11 | 解讀“市場大省”:浙江專業市場現象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鄭勇軍 | 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 |
12 | 企業家行為格式—對角色人格管理的探究 | 浙江工商大學,呂福新 | 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2004 |
13 | 技術創新擴散與新產品行銷(專著) | 浙江工商大學,盛亞 | 浙江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專著類優秀獎2004 |
14 |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與公司治理結構的關係——美國、香港地區與中國大陸的對比分析 | 浙江工商大學,向榮 | 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優秀獎2004 |
15 | 跨國公司在華併購論 | 浙江工商大學,胡峰 | 第六屆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論著三等獎,2005 |
16 | 家族企業的資源短缺與理念接續 | 浙江工商大學,呂福新 | 浙江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6 |
17 | 銀行跨國併購:理論、實證與政策協調(專著) | 浙江工商大學,胡峰 | 杭州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 |
18 | 套用型委託-代理理論研究—管理中的基數確定問題 | 浙江工商大學,胡祖光、伍爭榮 | 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 |
19 | 企業主體性產權理論的構建—相關和自主統一的屬性所有權 | 浙江工商大學,呂福新 | 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 |
20 | 電子政府一站式服務:浙江實證 | 浙江工商大學,李靖華 | 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 |
21 | 研發購併的動因、決策流程與風險管理 | 浙江工商大學,程兆謙 | 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 |
22 | 探索新型住房福利政策模式、健全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格局 | 浙江工商大學,胡峰 | 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優秀論文獎,2008 |
23 | 跨國併購政策協調——歐盟經驗、嬗變趨勢與中國的選擇(專著) | 浙江工商大學,胡峰 | 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 |
24 | “英語寢室”與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新模式 | 浙江工商大學,胡祖光、劉法公、張俊英、丁仁侖、劉立 | 第六屆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2009 |
25 | 零售創新:基於系統的思想與方法 | 浙江工商大學,盛亞、李靖華、胡永銓、葛玲英、張靜 | 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9 |
26 | 企業社會資本與技術創新:基於吸收能力的實證研究 | 浙江工商大學,韋影 | 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9 |
27 | 浙商的崛起與挑戰——改革開放30年 | 浙江工商大學,呂福新、韓永學、楊軼清、李繼先、張宗和、顧春梅、王春福、吳波、吳高慶、易開剛、俞榮建 | 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9 |
28 | 分散式連鎖商業數據挖掘模型 | 浙江工商大學,肖亮、琚春華 | 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9 |
29 | 社會組織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創新——基於服務大學生創業與就業視角 | 浙江工商大學,易開剛 | 民政部“中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理論研究部級課題三等獎,2009 |
30 | 美國外國投資安全審查制度的演進及對中國的啟示(論文) | 浙江工商大學,胡峰 | 2009年“集聚優勢 轉型升級 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正文活動優秀論文獎 |
31 | 奧林匹克智慧財產權保護(論文) | 浙江工商大學,胡峰 | 杭州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發展導向
工商管理學院重視教育學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優良的道德品質,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不僅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寬的知識面,而且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工商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多年來一直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一致好評。前進中的工商管理學院正在加大改革創新的步伐,積極引進人才,爭取進一步提升學院以及所設學科在省內外的地位。
研究生教育
企業管理博士點介紹
本博士點設在工商管理學院,下設四個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與戰略管理。博士生導師為郝雲宏教授、項國鵬教授。本研究方向側重於在現代企業理論的基礎上研究公司治理與戰略管理問題。目前主要是在以下領域展開研究:企業的性質和功能;基於委託代理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公司治理;基於區域治理的企業戰略管理;基於產業組織的企業競爭戰略;國有資本經營與國有企業治理;企業經營績效綜合評價;轉型經濟中的企業家成長和浙商戰略轉型。
2.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博士生導師為金楊華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側重於中國情景下組織行為、人力資源和創業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在以下領域展開研究:公司創業與企業家理論;基於社會交換的員工關係管理及組織公正;商業環境中的組織倫理決策及影響因素;團隊行為及知識管理理論;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3.行銷與商務管理。博士生導師為范鈞教授、易開剛教授。本方向研究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的行銷理論與商務管理,以及促進企業行銷與商務模式創新。目前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零售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服務企業R&D的組織實施及其政策、服務管理戰略與行銷、顧客行為與顧客知識管理、中小服務業企業行銷與管理等。
4.電子商務與物流最佳化。博士生導師為琚春華教授。本方向主要圍繞以下重點領域展開研究:一是研究網路環境下的企業信息化管理和虛擬企業建設,包括企業資源計畫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RM等的理論和實現技術;二是企業決策最佳化理論和實現技術,包括決策支持系統DSS理論和實現、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網際網路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管理理論和實踐。
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點介紹
技術經濟及管理是國內發展比較快的一門學科。我校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8年企業管理博士點設立相應培養方向(行銷與創新管理)。2011年設定獨立的技術經濟及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目前浙江省三個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點之一。
本二級學科的三個研究方向(技術創新管理、服務創新與政策、知識創新與智慧財產權管理)是以技術管理或創新管理為基礎設定的,並沿著服務業套用和知識資源觀理論兩個方向展開。
1.技術創新管理:指導教師為盛亞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觀層面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和高新技術產品行銷,又涉及產業和巨觀層面的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和技術擴散。研究運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從發現和解決現實問題出發,通過規範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終上升到戰略和政策含義。目前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利益相關者視角的技術創新管理、複雜產品系統創新、技術創新擴散與高新技術產品行銷、商業模式創新等。
2.服務創新及政策:指導教師為李靖華教授。本方向研究服務企業的研發與創新活動,以及促進服務企業創新及其擴散的地區和產業政策。研究運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側重案例研究、比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服務企業研發組織、服務商業模式創新、服務創新政策,等。涉及的行業大類主要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涉及的具體行業有金融業、零售業、電信業等。研究主要結合浙江省製造業與服務業互動的實際背景,提煉企業前沿實踐並進行理論探索。
3.知識創新與管理:指導教師為胡峰教授。本研究方向以經濟全球化為時代背景,研究中國企業如何綜合運用知識創新和管理,藉助“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現有知識創新和管理理論的研究視角局限及方法論局限,有機整合知識創新和管理理論與智慧財產權理論,從多層面、多學科、多情景的視角對主流知識創新和管理理論進行原發性、突破性的理論拓展和實證檢驗。在深入的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企業的實踐,提出有針對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本學科的特色:
一是鮮明的技術管理(創新管理)基礎。目前全國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大致分布在兩類學校:研究傳統技術經濟評價的學校和以現代技術管理為研究對象的學校。我校屬於後者,這與國際上的技術管理(創新管理)學科相對應。
二是鮮明的服務業套用背景。依託浙江工商大學傳統的商科背景,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在金融、零售等多服務領域對企業的創新活動展開研究。特別是面對近年來服務業與製造業不斷融合的趨勢,將技術創新理論運用於商業和服務業研究,處於全國前列。
三是突破現有知識創新和管理理論的研究視角局限及方法論局限,有機整合知識創新和管理理論與智慧財產權理論,對主流知識創新和管理理論進行原發性、突破性的理論拓展和實證檢驗。
本學科的優勢:
一是在基於利益相關者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研究成果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盛亞教授於2006年在《科學學研究》發表《基於利益相關者的企業技術創新產權主體探討》第一次提出了基於利益相關者的企業技術創新理論,將技術創新管理從關注創新過程中的活動、關注創新過程中活動的主體,進一步推進到關注創新過程中活動主體的權利。2009年4月出版《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一書,標誌著領先地位的確立。
二是在基於大規模定製的服務創新研究成果居於國內領先水平。李靖華教授提出基於大規模定製的服務創新理論,用以化解現代服務業生產率悖論、應對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趨勢。他於2005年在《科學學研究》發表《基於大規模定製的服務創新策略》第一次在中國提出了基於大規模定製的服務創新理論框架。2009年7月出版《大規模定製化服務創新》一書,標誌著該領域領先地位確立。
三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中的知識創新和智慧財產權管理研究成果居於國內領先水平。胡峰教授將跨國併購理論中智慧財產權轉移機制的研究由已開發國家企業之間和已開發國家企業併購開發中國家企業,進一步拓展到開發中國家企業併購已開發國家企業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形成重要的理論創新。2010年完成的研究報告《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中的知識管理:以智慧財產權為視角》對中國製造企業海外併購整合中所面對的智慧財產權轉遞與利用的過程進行具有操作性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