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使命願景紅皮書(2023版)》於2023年6月正式發布。浙江大學的發展願景是,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成為卓越人才培養和匯聚的戰略基地、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全球創新高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大學使命願景紅皮書(2023版)
- 發表時間:2023年6月
發展歷史,紅皮書全文,內容解讀,
發展歷史
2023年6月28日,《浙江大學使命願景紅皮書(2023版)》(以下簡稱《紅皮書》)正式發布。
紅皮書全文
浙江大學使命願景紅皮書
(2023版)
浙江大學辦學使命
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致力于思想引領和知識創新,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浙江大學發展願景
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成為卓越人才培養和匯聚的戰略基地、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全球創新高地。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歷史與經驗
一、歷史沿革
二、辦學經驗
第二部分 使命與願景
一、大學的理想與時代價值
二、浙江大學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三、浙江大學的使命與願景
1.辦學使命
2.發展願景
3.建設新路
第三部分 戰略與策略
一、使命引領的大學發展戰略
1.戰略導向
2.戰略部署
二、踐行使命願景的策略行動
1.建設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系
2.鍛造戰略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力量
3.構建浙大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4.營造以人為本的最優人才生態環境
5.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策源能力
6.弘揚大學精神和賡續文化傳統
7.推進黨建引領的系統重塑和整體智治
8.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支撐和配置
結 語
附 錄(略):
1.浙江大學使命引領的本科教育戰略行動
2.浙江大學使命引領的研究生教育戰略行動
3.浙江大學使命引領的科學技術研究戰略行動
4.浙江大學使命引領的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戰略行動
5.浙江大學使命引領的社會服務戰略行動
6.浙江大學使命引領的文化建設戰略行動
前言
在浙江大學第十五次黨代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學校的發展成績,希望學校再接再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優秀學科,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總書記的關懷和囑託,令全校上下深感振奮和鼓舞,倍增信心和力量,也讓學校更加明晰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肩負的使命責任、奮鬥的目標願景和秉持的價值原則,努力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走在前列”。
大學使命昭示了大學的理念和存在的意義,關涉大學的理想、原則和核心價值。大學願景是學校對未來的美好展望,是激發師生為之奮鬥的宏偉目標。大學的使命願景是具有引領意義的價值追求,中國高校正努力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群體”目標躍進,需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征程新形勢新要求,用更遠大的使命願景引領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培養時代新人、服務國家發展、實現民族復興、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卓越的貢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加快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織發展,國際政治經濟力量和全球創新版圖深刻調整,我國正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和重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我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應主動擔當起服務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使命重任。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紮根中國大地,探索自主的發展路徑,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有力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為開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力量。
浙江大學第十五次黨代會前後,學校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新發展階段使命願景大討論,結合學校黨代會籌備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組織編寫使命願景紅皮書,推動各級單位、全體師生及幹部員工深入思考目標願景和理想追求,不斷凝聚奮鬥力量、形成發展共識。《浙江大學使命願景紅皮書(2023版)》作為貫徹學校黨代會精神和主題教育要求的重要成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託,進一步明晰和闡釋學校新征程的使命願景,明確新使命引領的大學發展戰略,推動使命願景轉化為爭創一流、走在前列的實際行動,營造敢於突破、超越、創新、引領的文化氛圍,指引建設更高質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夢想的頂尖高等學府。
第一部分 歷史與經驗
浙江大學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大學,在甲午戰爭以來歷次重大的國家變革和社會變遷中,始終勇立潮頭。從求是書院的艱辛創辦到國立浙江大學的蒸蒸日盛,從艱苦卓絕的“文軍長征”到聲名鵲起的“東方劍橋”,從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到改革開放做出突出成績,從四校重組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浙江大學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與科學同發展,書寫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璀璨篇章。
一、歷史沿革
1897年,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在清末維新的背景下宣告成立。自此,響徹在蒲場巷舊址上的琅琅書聲向世人發出了復興中華的時代宣言;奮戰在艱辛初創中的先賢為後人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精神力量;誕生在危難之際的新式學府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在救亡圖存的民族吶喊中播撒獨立自強的進步火種。作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堂之一,率先開啟教育救國、實學興邦的探索歷程。書院經始,杭州知府林啟出任總辦,倡導以培養人才、講求實學為圖治育才之首義。在那段崢嶸歲月,無產階級新聞理論和新聞事業的開拓者邵飄萍,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者;著名劇作家夏衍參與創辦了進步刊物《浙江新潮》;著名思想家陳望道歷經艱辛首譯《共產黨宣言》。
在重整山河的抗戰烽火中保存追求真理的文脈希望。在困厄中崛起、在苦難中輝煌,沉澱孕育出求是與科學精神,為保存、延續和發展民族科學技術文化作出重大貢獻。西遷辦學時期,竺可楨校長帶領廣大師生輾轉多地,篳路藍縷,創造了“文軍長征”壯舉。在宜山郊外,“求是”校訓正式確定,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撰寫了意旨深邃的校歌歌詞;在湄潭古廟,陳建功先生與蘇步青先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創了蜚聲中外的“陳蘇學派”;在貴陽山洞,浙大師生輾轉周折,搶救保存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為賡續中華古典文化作出傑出貢獻。西遷時期的浙大,貝時璋、蘇步青、蔡邦華、羅宗洛、胡剛復、王淦昌、束星北、談家楨、梅光迪、豐子愷、夏承燾等名師薈萃,李政道、程開甲、谷超豪、葉篤正等英才輩出,一時群星燦爛,蔚為大觀。
在百廢待興的國家建設中湧現求是創新的璀璨群像。義無反顧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在服務國家建設、國防事業中轉型、發展和壯大。學校主動服務國家院系調整需要,支持我國高等教育和科技事業發展,源出一脈的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秉承求是傳統,分別發展成為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在這一時期,簽下軍令狀、經歷無數次實驗的浙大團隊,研製出高速攝影機,成功記錄了我國核爆炸全過程;國學大師姜亮夫先生,嘔心瀝血,完成了扛鼎之作《楚辭通故》;學農報國、改名勵志的吳耕民先生,開創了我國園藝科學發展的新局面;桃李芳菲、杏林留香的王季午先生,編纂完成新中國第一部《傳染病學》;林俊德等校友畢業後投身國防事業,用畢生心血書寫了對黨忠誠的“馬蘭謠”,鑄就了愛國奉獻的求是魂。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描繪追求卓越的宏偉藍圖。以變革求發展,以創新為動力,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先鋒和時代探路者。同源並流的四所學校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率先進行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建設中國特色的人文社會學科,率先探索“上天入地”的科教興農舉措,率先開展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1998年,四校重組為新的浙江大學,翻開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調整的新篇章。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加快融合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學校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四個轉變”社會服務模式、廣泛參與國際大學組織、聚焦學科和人才隊伍“一號工程”、落實“師生為本”辦學理念、構建獨具特色的大學體系等方面不斷開拓創新,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
在邁向前列的征程中探索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新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確定了“三步走”規劃藍圖,持續實施“頂天立地”“精研學術”“六高強校”“三個一流”“五大體系”“五大布局”“五大戰略”①等重大部署,提出了“四個更加”②戰略導向,按照“五個堅持”③理念實施“雙一流”建設,攻堅克難,踔厲奮進,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走在前列”。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大學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統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重要論述溯源與實踐研究,把一流黨建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充分結合,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建設成效不斷鞏固深化,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信仰信念更加堅定,承擔戰略使命的思想行動更加自覺,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精氣神進一步提振。夯實育人中心地位。堅定不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系統謀劃人才培養改革方向,將體育、美育、勞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系日臻完善,赴重點單位就業人數比例持續增長,更多畢業生投身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效進一步彰顯。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圍繞國家急需,以一流學科建設為龍頭,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人才力量,建設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基地,在套用數學、腦機智慧型、人類細胞圖譜、無機聚合反應、智慧型仿生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領跑世界科學前沿,在先進制造、航空航天、工業控制系統、國防建設、傳染病防治等領域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為微波遙感衛星、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及嫦娥四號、抗疫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作出了浙大人的應有貢獻。構築引領性思想文化高地。實施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推進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立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學院、藝術與考古學院,建設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和教育部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等文科實驗室,實施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並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批示,“中華禮藏”“中國歷代登科總錄”等文化傳承創新成果產生重大影響,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入選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數位化改革、科教戰略、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正在形成領域性優勢。構建開放辦學體系。最佳化完善杭州市各校區功能,基本完成紫金港校區西區建設,建設舟山校區及海洋學院,首創“以我為主、高水平、一對多”的國際聯合學院並成為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與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建工程師學院,支持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兩所獨立學院建設並順利轉公。推進杭州科創中心、寧波科創中心、長三角智慧綠洲、良渚實驗室、東海實驗室、白馬湖實驗室和北京研究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及研究機構建設,新型校地校企合作不斷深化。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完善以《浙江大學章程》為統領的制度體系,推進“一院一策”“最多跑一次”改革,構建智慧治理平台,以數位化改革不斷創新服務師生工作機制。健全依法治校體制機制,加強重點部門、重點領域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完善支撐保障體系,財務收入、捐贈到款、基金會淨資產穩步增長,一流事業的資源保障不斷增強。
120多年來,求是園春風化雨,桃李芬芳,為振興中華造就棟樑之材,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科學家、企業家、哲社學者和文化大師。有220餘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5位校友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4位校友榮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5位校友榮獲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6位校友榮獲新中國成立70年“最美奮鬥者”,1位校友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0餘萬浙大人秉持求是創新之校訓,共同詮釋了“啟爾求真”的科學態度、“開物前民”的創新意識、“無吝於宗”的合作理念、“海納江河”的開放胸襟和“樹我邦國”的愛國情懷。
二、辦學經驗
創校120多年來,浙江大學傳承以“求是”為核心的文化傳統,秉持“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之浙大精神,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凝聚海內外浙大人的共同價值追求,彰顯了學校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和辦學特色。
始終堅持海納江河的廣博胸懷,在包容互鑒中確立全球格局。從求是書院倡導中西兼修,到開創選送高材生赴日深造的先河;從有文有質,到有農有工;從實施一流學科海外夥伴計畫,到創辦“一對多”深度合作的國際聯合學院。浙江大學始終保持開放包容的恢宏氣度,匯聚名師高人,積累文化高度,構建了古今會通、東西互動、中外認知、學科交融的發展格局。
始終踐行啟真厚德的遠大追求,在習坎示教中堅守育人匠心。從重視西學傳習,到西遷途中師生朝夕相伴的導師制;從創辦混合班,到成立竺可楨學院;從通識大類培養,到“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卓越中心”;從整合培養的教育理念,到“人格、素質、能力、知識”融合一體的教育特色。浙江大學始終堅持“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努力踐行“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要求,以至善至誠的遠大抱負立德樹人,造就了一大批愛國奉獻的時代高才。
始終樹立開物前民的創新意識,在勇攀高峰中詮釋學術理想。從我國第一個光學儀器專業、第一個環境保護系、第一部《昆蟲分類學》專著、第一部《化工自動化》教材,到第一顆皮衛星、第一套《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第一條大飛機數位化裝配生產線、第一次實現數字量子模擬拓撲時間晶體、第一台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第一流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等等。浙江大學始終堅持“敢為天下先”的信念,構建學科高峰,打造科研高地,形成了精研學術的深厚底蘊,以只爭朝夕的執著精神革故鼎新。
始終秉承樹我邦國的赤子之心,在頂天立地中履行社會責任。從甲午戰敗後的禦侮圖強,到文軍長征中的投筆從戎;從輻射優質辦學資源,到建設國家高端智庫;從建設紫金眾創小鎮,到抗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從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到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浙江大學始終保持深厚的家國情懷,紮根中國大地,以服務求發展、用貢獻求輝煌,履行了教育興國、科學報國、人才強國的時代使命。
長期以來,浙江大學的改革發展得到了黨中央和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指導。在中國共產黨浙江大學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浙大的重要指示中深情指出,二十年來他一直關心浙江大學的發展,對學校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學校二十年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正是牢記囑託、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二十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親自聯繫浙大,先後18次來浙江大學指導工作,對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希望浙江大學堅定不移地向著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總書記再次對浙江大學作出重要指示,既是對浙大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導、對高校廣大師生的親切關懷,更是對高等教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指引,為學校勇立潮頭、再立新功注入了強大動力。
120多年的艱辛歷程錘鍊了求是學人的風骨氣韻。今日之浙大,一流卓越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頂尖前沿的科研成果加速湧現,群峰競秀的學科布局加快涵育,開放共享的合作網路日臻成熟,面向未來的戰略格局正在形成,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正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第二部分 使命與願景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於天地。大學之大,在於精神之大、學問之大、貢獻之大。世界一流大學皆以培養英才、增進知識、服務社會、追求卓越為使命願景,秉持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堅守求真求實的學術理想,胸懷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
一、大學的理想與時代價值
大學是探索和傳播知識的場所,廣泛汲取科學、藝術、歷史、哲學諸方面知識,並使之適得其所,體現了人類對高深學問和智慧創造的嚮往。大學旨在探索宇宙與人類奧秘,引領思想和學術前沿,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培育學生完整心智和完美德性,從而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大學教育之理想在於培養德性和智識出類拔萃之人,激發學生對完美人格和全面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服務素質教育和終身學習需求,形塑美好生活方式和社會理想,使人磨而不磷、涅而不淄。
中國傳統教育以儒家思想為主流,從稷下學宮到太學,從國子監到古代書院的設立,都體現了執著追求、明道窮理、臻於完善的大學教育理想。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庸》講“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均闡明了對天地萬物知識和至高真理的追求,旨在弘揚光明正大之品德,使人達臻至善境界。這些理念塑造了中國獨特的學術傳統和大學理想。
古希臘學園旨在培養德性完善和知識廣博之人,西歐中世紀大學確立了學術自由的大學理念。在西方近現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德國和美國的大學領時代風氣之先,先後孕育催生出一批研究型大學和創業型大學,確定了教學與科研並重的大學職能,並通過高水平研究帶動卓越教學,推動大學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驅動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的重要引擎。雖然大學職能不斷豐富,但傳承文化、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發展學術始終是其核心職能。
在知識社會,大學教育的高度決定了國家能力的高度。從16世紀的義大利,到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和19世紀的德國,再到20世紀的美國,世界科學中心及人才中心歷次轉移的原因,根本在於大學教育的領先發展。重大原創成果萌發於深厚的基礎研究,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大學在這些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全球創新版圖的重塑,表面上是創新要素的全球再流動與區域再集中,實則是以大學為代表的各類創新主體對科技變革的深層次推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
我國現代意義的大學誕生於國家危難之際,擔負著促進民族復興和實現國家強盛的責任使命,救亡圖存、愛國奉獻成為我國大學的精神文化印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制度,實行重點大學建設,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立了我國大學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功能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教育切實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責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要求研究型大學建設要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對接,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為培養更多傑出人才作出貢獻。
當代中國大學的歷史使命已經轉向支撐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崛起,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的中國大學,將在大學精神與國家精神、民族精神的同頻共振中,踐行培養人才、科學報國、復興中華的初心使命,擔當關懷人類、創造知識、傳承文化的時代責任,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拓胸襟,邁向世界科技創新和人類文明的制高點,凝聚起更強大的前進定力和發展動能,探索一條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路。
二、浙江大學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世界格局巨變,世界科學中心和人才中心即將開始新一輪轉移,以智慧型化為核心驅動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格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翻開新的篇章,我國經濟和社會建設不斷向更高級形態邁進。世界範圍科技競爭、文化交融、學術爭鳴、價值碰撞正處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高等教育日益成為全球前沿、國家戰略和地區目標的重要連線點,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日益成為科技創新、教育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關鍵匯聚點。我們既面臨國家、區域加快現代化建設賦予的使命和機遇,也面臨全球動盪變革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學校發展進入了中流擊水、迎難而上的關鍵期。
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一流大學群體提出的使命責任看,浙江大學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為黨為國分憂、發揮戰略作用的責任感使命感仍需進一步提升,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格局和膽魄有待進一步增強;培養擔當大任時代新人的力度仍需加大,世界一流人才和團隊的引育需要取得新突破;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戰略平台、高峰學科、引領性原創性成果還不夠,承擔國家任務的有組織創新有待強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持續推進,高質量內涵發展的體制機制需要不斷完善;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需進一步發揮,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仍需不斷深化落實。
總體而言,浙江大學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黨和人民賦予一流大學的戰略使命和學校科教引領支撐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深刻認識當前的主要矛盾,將有助於正確處理矛盾關係、制定發展戰略策略。今後一個時期學校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在高遠使命引領下,心懷“國之大者”、奮力“走在前列”,高質量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秀學科,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聚焦這一目標任務,需要辯證處理好若干矛盾關係,採取使命引領的相機抉擇。
一是服務國家與走向前沿。服務國家是黨中央賦予大學的使命責任,走向前沿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兩者雖有一些差異,但實質上是統一的。浙江大學必須將兩者結合起來,努力在服務國家過程中走向國際前列。統籌的核心在於一手抓國家戰略任務,一手抓更高水平國際化,在重大項目上實現共融和互促,最終形成領域性的引領優勢。
二是主責主業與競爭取勝。大學始終以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為使命和主責主業。世界一流大學一定是培養一流學生的大學,也是學術領風氣之先的大學。在激烈的競爭中,代表學術水平的科研質量是競爭取勝的法寶。在當前階段,浙江大學量的優勢正在遞減,質的問題逐步凸顯,與世界頂尖大學相比質量內涵的差距尤其明顯。面對主責主業,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培育不充分,科研對教學的引領不足,有效提升教與學的動力和質量,是處理當前矛盾的關鍵。
三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中心。教與學的使命是一致的,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師和學生是大學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主體,大學育人職能的達成在於師生的動能激發。師生既是學術共同體,也是德育共同體。當前,浙江大學要不斷激發教師投入教學、主導教學的積極性,但如何更有效激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動力可能是處理矛盾的焦點。
四是強化基礎與引領套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一流大學建設要走在前列,必須在基礎學科上產生全球影響,在套用學科上引領潮流,始終在世界文明演進和科技革命中占據先行地位。浙江大學應當樹立學科綜合而強大的品牌形象,既要統籌兼顧,又要戰略引領,當前關鍵在於一手抓基礎學科補強短板,一手抓未來學科重點布局,實現優秀學科建設的跨越。
五是以人為本與能力建設。人才隊伍和平台能力建設相輔相成,在“雙一流”建設中一個是核,一個是形。學科的引領首先是人才的引領,隊伍建設與平台建設都需要大量投入,但相對而言以人才為中心的投入策略風險較小。世界級大學必須要有世界級平台,高能級平台相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頂尖人才的引育和學科影響力的擴大。浙江大學當前應統籌兼顧人才隊伍建設與平台能力建設,繼續加強人才投入,同時推動高水平人才主導高能級平台建設,提升學科的引領能力。
六是立足校內與校外拓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服務”和“貢獻”中求得支持、加快發展。同時,高等教育必須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堅守主責主業,防止盲目擴張,正確利用好校內外發展資源。浙江大學應充分發揮好校內優勢學科力量,支撐高水平社會服務能力,構建學科建設與社會服務協同聯動的新格局。
七是物質與精神。正確對待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應充分理解一流大學在認識和探索物質與精神世界中的作用,調動好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認識大學在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能夠引領社會的大學精神。當前浙江大學要統籌物質與精神發展,抓好“硬實力”和“軟實力”建設,特別是更加重視塑造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大力弘揚求是創新傳統,在一流大學建設中增強理想信念支撐。
八是政治與學術。黨領導下的大學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自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對學術提出了方向性要求、劃定了紀律和邊界。講政治的學術就是使命引領的學術,是社會主義大學煥發學術生產力的政治優勢。浙江大學應堅定黨對各項事業的全面領導,用好舉旗定向的政治功能,塑造求是創新的學術品格,引領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走在前列”。
三、浙江大學的使命與願景
經過“十三五”發展和首輪“雙一流”建設,浙江大學已經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目標,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第二步目標是到2035年左右,匯聚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學術大師和頂尖人才,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優勢學科領域達到世界頂尖水平,辦學水平和全球聲譽廣受認可;第三步目標是到2050年左右,學校努力建成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世界頂尖大學。
今天的浙江大學已經進入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新征程,將在新使命願景引領下,奮力邁向世界一流前列的宏偉目標。
1.辦學使命
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致力于思想引領和知識創新,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關於辦學使命的闡釋:
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竺可楨老校長曾勉勵浙大師生“以天下為己任”“不求地位之高,不謀報酬之厚,不憚地方的遼遠和困苦,凡是吾人分內所應該做的事就得去做”,以及“科學工作者應抱堅定之立場,追求真理。不論在何種社會環境之下,一切以真理為依歸”。習近平同志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曾在浙江大學作《繼承文化傳統 弘揚浙江精神》形勢政策報告,他指出“求是精神”是百餘年來浙江大學辦學理念的濃縮和凝練,是浙大人“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崇高追求的高度概括。浙江大學始終秉持求是精神,以海納江河的胸襟,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扣問宇宙萬物之真相,探索科學之奧秘、人文之深邃、社會之精微,追求真理和大學問,並將高深學問轉化為創造性實踐,為國家繁榮、人民福祉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貢獻力量。
致力于思想引領和知識創新:現代大學作為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的動力引擎,是知識演進和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引領思想和文化風尚的“社會之光”。面對人類文明激盪、倫理價值重塑、前沿科技爭鋒等重大挑戰,浙江大學將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知識的重要功能,積極參與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承擔基礎研究主力軍的責任,持續提升原始創新和重大科技突破能力,引領創新範式變革和自主思想建構,在拓展人類知識版圖、提升人類創新能力和豐富人類思想文化中走在前列。
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浙江大學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與黨和國家奮鬥歷程同頻共振,緊跟時代步伐、培育時代新人是學校的優良傳統和深厚底蘊。浙江大學將始終堅守育人本位,聚焦立德樹人主責主業,匯聚各學科領域的“大先生”,打造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一流師資隊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矢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領導者,造就心中有夢、眼中有光、手上有力、肩上有責的時代新人。
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卓越貢獻:服務國家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統一的。浙江大學將堅定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堅持“以服務求發展、用貢獻求輝煌”的辦學理念,強化“四個服務”“四個面向”意識,主動服務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重大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戰略支撐,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卓越貢獻,在高水平服務國家需求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中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2.發展願景
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成為卓越人才培養和匯聚的戰略基地、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全球創新高地。
關於發展願景的闡釋:
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早在新浙江大學組建之際,學校就確定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浙大教師的回信中指出,希望浙江大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浙江大學將圍繞綜合型大學定位,構建交叉會聚、群峰競秀的優秀學科生態體系,建立對接全球前沿、國家戰略和區域目標的開放辦學體系;圍繞研究型大學定位,發展一流卓越的研究生教育,提升科學研究的質量水平和聲譽影響;圍繞創新型大學定位,以卓越創新引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以開放、開環、開源的生態匯聚創新要素,以現代化治理保障和激發創新活力。
卓越人才培養和匯聚的戰略基地: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一流大學是培養匯聚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的主陣地,承擔著我國關鍵領域人才自主培養的使命重任。浙江大學將致力於打造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育人體系,激發學生探索高深學問和創新創造的動能,成為國家急需一流人才自主培養的先行者,構築具有全球競爭力、勝任國家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卓越人才培養戰略基地。學校將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核心戰略,構建人才引領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戰略格局,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大學,匯聚全球有影響力的學術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等,成為全球人才匯聚、名師大家輩出的世界級學術殿堂。
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學是人類文化的守望者、創造者和引領者,以開放包容理念打造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場所,同時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聯繫紐帶。浙江大學將致力於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人類優秀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豐富文化內涵、構建文化體系、展現文化風範。學校將主動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戰略需求,推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間的深度對話,促進建立更深層次的文明共識,建設成為世界人民增進文化交流、共享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全球創新高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浙江大學將充分發揮學科與人才優勢,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培養匯聚關鍵領域的戰略科技人才隊伍,以重大科技項目為抓手,打通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成果轉化鏈路,力爭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實現重大突破,取得一批標誌性引領性創新成果。學校將強化自主科技創新能力,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構築高端引領的優勢,推動創新範式疊代,在原創性、非熱點、非共識的領域凝練面向未來的前沿方向,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新高地。
3.建設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為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大學將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信心和能力,構築超常規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後發優勢,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路的先行探路者。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構建使命引領的大學發展新格局。走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路,必須在黨的全面領導下舉旗定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鑄魂育人,擔當起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使命,為實現有方向、有靈魂的卓越提供根本保證。浙江大學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堅決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新征程的使命願景引領下謀劃一流大學建設和治理方略,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擔當“國之大者”的創新和文化使命,以高水平黨建牽引學校高質量發展。
紮根中國大地辦學,構建創新策源的大學發展新動力。走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必須植根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現實,堅持“四個服務”“四個面向”定位,堅定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創新策源功能。浙江大學將始終堅持“以服務求發展、用貢獻求輝煌”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推動學科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高效協同融通,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深耕經濟主戰場中展現新作為,以高水平創新策源構築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的動力系統。
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構建戰略疊代的大學發展新模式。走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路,應當克服對西方高等教育的路徑依賴,以更高的站位謀劃改革創新和開放辦學,以新的使命願景引領大學戰略規劃,實現全球領先的大學變革發展。浙江大學將遵循“四個更加”的戰略導向,按照“五大一核心”④和“強化基礎”“拔尖造峰”的戰略部署,推動人才培養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疊代,推動學科發展從“知識體系的被動規訓”向“知識體系的自主建構”疊代,推動科研創新從“跟跑”向“並跑”“領跑”疊代,推動國際化辦學從“國際合作交流”向“全球開放發展”疊代,以高水平改革開放促進學校戰略疊代和動能躍遷。
弘揚求是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構建文化涵養的大學發展新生態。走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必須傳承弘揚獨具特色的大學精神和文化傳統,形成呼應新時代使命責任的辦學理念和價值理想,使大學成為引領社會風尚和文明進步的“燈塔”。浙江大學將繼承求是精神圖譜,秉持“只問是非,不計利害”的價值準則,堅持將紅色基因作為鮮明底色,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以新時期的使命願景驅動文化涵養、培植家國情懷,引導師生堅守愛國奉獻、百折不撓、改革創新、服務人民、追求卓越的辦學傳統,以高水平文化建設塑造彰顯世界一流大學精神氣質和文化魅力的生態環境。
第三部分 戰略與策略
面向新征程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和對浙江大學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強化“四個服務”“四個面向”意識,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總要求和“以服務求發展、用貢獻求輝煌”辦學理念,堅持更高質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夢想的戰略導向,統籌推進“五大體系”“五大布局”“五大戰略”和“夯實基礎”“拔尖造峰”,堅定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辦學動能,以全球開放發展構築戰略優勢,紮根中國大地攀登世界高峰,努力推動學校加快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一、使命引領的大學發展戰略
使命願景是大學戰略謀劃的起點。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新征程上,浙江大學將始終牢記使命責任,聚焦共同願景,結合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進行戰略疊代,構建使命引領的大學發展戰略。
1.戰略導向
面對建成世界頂尖大學的新期待、新挑戰、新變化,必須突破原有慣性,克服路徑依賴,加快理念創新、組織創新、動能創新,堅持“更高質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夢想”的戰略導向,實現穩量提質、戰略疊代、能級躍遷、守正創新,全面提升各項事業發展的總體水平。
更高質量。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將質量內涵融入到事業發展中,提高質量意識,強化質量管理,守住質量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體系。以更高理想堅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更高目標指引一流大學建設偉業,以更高品質構築核心競爭優勢,以實實在在服務紮根中國大地作貢獻,以深厚文化底蘊塑造優越辦學生態。
更加卓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在各方面事業和關鍵領域開拓創新,做到敢為人先、走在前列;打造獨樹一幟的辦學品牌和核心能力,做到水平高超、特色鮮明;堅持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做到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先鋒性、超越性、引領性的重大原創成果。
更受尊敬。在發展中增加價值和品位的內涵,更加注重聲譽形象和價值影響,力爭教育教學標桿示範、打造品牌,人才校友群星璀璨、受人推崇,科研創新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社會影響風範高尚、贏得口碑。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學科有聲譽、學者有地位、學生有貢獻。
更有夢想。心懷“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培養造就理想遠大的時代新人,構築傳承人類文明、探究科學真理、傳播思想文化的學術殿堂,葆有家國情懷、人類關懷和大學理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2.戰略部署
圍繞新使命願景,堅持育人育才、拔尖造峰,建設更加卓越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加快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為教育、科技和人才強國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努力建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基地和堅強陣地。
卓越人才培養和匯聚的戰略基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廣泛的行動自覺。顯著提高生源質量,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打造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養體系,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引導學生紮根中國大地建功立業,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深造和就業。大力培養國家急需的戰略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匯聚研究真問題的“大先生”,建設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團隊。
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基地。忠實踐行“四個服務”“四個面向”,主動適應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勇當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顯著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推進國家級基地高水平運行、網路化布局,積極培育前沿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重大成果,成為推動全球科技創新、支撐國家自立自強的卓越創新型大學。
服務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戰略基地。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研究闡釋,全面提升理論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推動基礎學科整體進入全國前列,形成以高端智庫為引領的一流智庫集群,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等方面持續產生一批重大成果,努力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作貢獻,不斷擴大中國理論、中國思想和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基地。全面融入浙江全域創新體系,高水平服務浙江“兩個先行”和“重要視窗”建設。進一步提升面向全國的社會服務能力,開創新型校地校企合作新局面,完善全鏈條貫通的成果轉化機制。打造服務國家戰略和對接區域目標的開放辦學體系,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國際化辦學的戰略基地。深度融入全球高等教育和創新網路,大力推進國際大科學和文化合作項目,不斷提高國際人才交流層次,持續提高留學生質量和外籍教師占比,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進一步完善“以我為主、中外融合”的合作辦學模式,加快建設示範性的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引領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潮流。
黨建引領事業發展的堅強陣地。全面增強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民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進一步健全現代大學制度,完善依法治校工作體系,全面提升黨員幹部隊伍質量,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化精神文化建設,打造與世界一流大學相匹配的治理體系和資源保障體系。
二、踐行使命願景的策略行動
1.建設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系
以學生為中心是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共識。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就是要把學生放在德育體系、專業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招生就業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等各個體系的核心,圍繞學生成長成才系統化設計體系目標、體系任務、突破性抓手和保障條件,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一流平台、通道、資源和環境,在使命願景指引下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
對照立德樹人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多年來的改革重點以教師側、管理側為主,育人體系構建不夠貼近學生成長需要,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從學生側看,追求高深學問和承擔國家使命的動力沒有完全激發,擔當時代重任的信心和能力需不斷增強,畢業生深造率尤其讀博率以及到戰略性單位就業比例、成長為戰略性人才比例需進一步提升。從學校側看,立足學生需求和成長目標思考教育教學改進的創新措施需系統性謀劃,將學生引向重點任務和前沿領域的工作需更加精準,教學激勵的力度和教師對學生的引領助推需進一步強化。
浙江大學必須將學生放在大學系統的中心,從學生側、學習側出發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系。一是加強使命感激發,推進大思政教育,建立“學科思政”工作體系,完善高水平教師引領機制,加快導學育人共同體建設;二是加強貫通性培養,深化竺可楨學院等試點改革,最佳化本研課程體系和貫通培養方案,建設高水平體系化的科教協同平台,深化交叉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提升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三是加強多元化助推,實施優質生源工程,構建出口導向的工作格局,進一步發揮校友的反哺促進作用,推進海寧國際校區建設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提質增效工程,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基地,加快培育國家戰略領域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四是加強全方位激活,打造“賦能型”學習適應支持系統,完善榮譽體系,完善分類選擇機制,推進學生評價體系改革;五是加強優先權保障,最佳化資助體系,加強實訓樓、創業空間、學生街、師生交流吧等交流活動場地建設,提高后勤服務品質,健全矛盾化解與風險防範機制。
2.鍛造戰略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力量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承擔著引領未來、支撐發展的創新使命。鍛造戰略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力量,就是要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擔當,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引領科技創新,成為全球基礎研究和基礎學科建設的重鎮,在解決“卡脖子”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走在前列。
對照科技創新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近年來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但在創新質量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挑戰。從基礎研究的創新供給上看,基礎前沿領域的重大原創成果較少,學科交叉會聚催生的顛覆性創新不夠顯著,引領未來科學技術革命的能力需進一步提升。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培育看,學校具備引領性的戰略創新平台、尖峰學科偏少,有組織科研缺乏有效的機制,實現關鍵核心領域重大科技突破的能力存在短板,服務“國之大者”的創新貢獻還需進一步彰顯。
浙江大學要圍繞建設更加卓越的創新型大學和優秀學科體系,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是打造前沿基礎研究創新尖峰,繼續推進一流骨幹基礎學科建設計畫,實施支持基礎研究的“啟真計畫”,前瞻布局重大科學問題,加快催生原始創新突破,探索建立若干個基礎學科方向的學術特區;二是推進基於重大挑戰問題的跨學科交叉會聚研究,高水平實施創新2030計畫和一流學科培優行動,最佳化跨學科組織模式和創新機制,持續催生前沿性領域與引領性方向;三是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推進國家實驗室基地和網點建設,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最佳化,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謀劃建設集前沿科學研究、顛覆性技術突破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戰略性科創平台;四是積極探索有組織科研創新機制,組建跨學科、跨鏈條的混編攻關團隊,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集團軍,不斷提升重大創新任務承載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五是積極謀劃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畫、大科學工程和科技創新聯盟,不斷擴大全球學術話語權,提升國際學術聲譽影響;六是突出一流導向,以研究質量、原創價值和實際貢獻為重點完善學術評價體系,構建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潛心研究的自由探索氛圍。
3.構建浙大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高校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重要力量,承擔著自主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的歷史使命。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應擺脫對西方理論和知識體系的路徑依賴,紮根於中國社會和現實土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凝練基於中國經驗、中國道路、中國問題的學術概念、理論和思想,提出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和方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我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紮實的學理基礎。
對照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願景,面對當前中西方價值衝突、文明衝突等重大挑戰湧現的時代背景,浙江大學對自主建構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貢獻不夠大,全球議題設定和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理論和話語創新存在短板,有效闡釋新時代偉大實踐的理論研究布局有所不足,高水平原創思想和文化成果供給能力需進一步提升,面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使命擔當需進一步強化。
浙江大學要遵循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不同學科特點和發展規律,著力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建構作更多貢獻。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科群建設,將馬克思主義融入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二是最佳化學科布局,凝練特色學術方向,鞏固發展優勢學科,加快引育學術大師和一流人才隊伍;三是引領文理知識大融通背景下的研究範式革新,高水平建設浙大特色的文科實驗室和高端智庫體系,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開闢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氣象;四是彰顯中國文化立場和價值理念,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建構新理論,形成有中國風格和氣派的自主知識體系;五是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探索文明新形態提供建構性思想理論;六是持續設定一批引領性、全局性、全球性課題,不斷擴大中國理論、中國思想和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為全人類共同價值建構貢獻中國智慧。
4.營造以人為本的最優人才生態環境
高層次人才是建設世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戰略力量。營造以人為本的最優人才生態環境,就是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核心戰略,遵循人才成長規律,聚焦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等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改革,相機推動人才引育策略的疊代升級,營造“大師辦大學”的制度環境,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能、幹事創業、實現職業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讓人才真正“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有發展”。
對照人才匯聚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近年來積極構建多元化、開放式人力資源體系,引進和培育高水平人才取得顯著成效,但人才引領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戰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人才生態還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從戰略人才力量培育看,人才引育的精準度仍然不高,戰略科學家和世界學術大師還比較少,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育能力有待提升,青年人才的支持與培養力度仍需加強。從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看,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等關鍵環節的突破性改革仍有待深入,學科-人才-科研融合互動的生態體系需進一步最佳化。
浙江大學要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環境,建設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構築學術聲譽卓著的人才群峰,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大學的事業中來。一是深入實施“人才+”戰略疊代,以人才為核心,推動一流人才主動培育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在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主導開展戰略性引領性創新,積極融入全球開放合作網路,深度參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二是以重大項目磨礪人、重大平台鍛鍊人、政策制度激勵人,創新各領域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培養路徑,提升培育造就國家急需戰略人才的能力;三是發揮浙江省開放引才的綜合優勢和學校全球開放發展的網路優勢,推進國家人才集聚平台建設任務,探索以才引才、平台引才新模式,連結匯聚全球智慧資源和創新要素,形成引才聚才的“強磁場”;四是圍繞人才發展的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創新,堅決破除全方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愛才識才敬才用才意識,讓人才通過高水平實踐加快鍛鍊成長為名師高人,深化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推動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五是構建政策文化俱優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全譜系最佳化人才政策,全鏈條配置人才要素,全周期發揮人才作用,全方位完善人才服務。
5.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策源能力
一流大學是區域創新的源泉,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統一的。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策源能力,就是要積極應對全球重大挑戰、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構築強輻射的高能級創新平台,推動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主動貢獻知識和技術力量,努力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同時為學校發展、學科建設、師生成長提供動力支撐和資源保障。
對照社會服務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近年來不斷最佳化服務體系布局、壯大創新服務力量,但面臨著高質量轉型的緊迫壓力,對如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戰略思考和創新舉措有待強化,在應對人類重大挑戰和區域重大需求等方面還存在短板。社會服務仍然存在一定的“低、小、散”問題,引導師生大擔當大作為大貢獻的意識需進一步提升。平衡資源拓展與內涵發展的關係還需協調最佳化,推動社會服務聚焦主責主業、持續做精做強還需久久為功。
浙江大學必須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堅持“以服務求發展、用貢獻求輝煌”辦學理念,突出高層次拓展、高品位增量和高質量服務。一是加強與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相匹配,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及西部大開發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繼續增強服務浙大西遷沿線區域能力;二是立足浙江高水平服務“兩個先行”⑤、教育強省戰略需求,以杭州為重心助力杭甬“雙城記”建設,高質量推進重點地市戰略合作任務;三是做精做強校外高能級平台,最佳化平台區域布局,提昇平台戰略引領能力,主動謀劃和參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培育國家級重大成果;四是深化與大企業戰略合作,提升新時期校企合作層次能級,著力構建產教融合、科教協同的創新機制;五是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和高水平成果轉化,加強有組織創新和成果轉化,探索“市場需求推動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變革”雙向驅動的轉化路徑。
6.弘揚大學精神和賡續文化傳統
大學精神是反映學校歷史傳統、文化品位、辦學理念、價值追求的精神文化形態,是大學的核心和靈魂。弘揚新時代大學精神和文化傳統,就是要不斷拓展大學精神核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有機融合使命願景、校訓校歌、行為規範等要素,建立全圖譜的大學精神文化基因庫,構築全方位的大學文化傳播矩陣。
對照大學精神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近年來不斷加強精神文化建設,但在當前教育全球化、價值追求多元化、思想滲透隱蔽化、信息傳播網路化的大背景下,學校思想和文化引領作用正遭遇嚴峻挑戰。在師生群體中隱匿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思想潮流的激烈交鋒,文化自信的建構和德性良知的涵育需進一步深化。存在一些學者盲目追求期刊、項目、帽子等外在顯性指標的現象,探索真知、求是創新的學術初心和學術志趣需進一步強化,浙大優良的文化傳統需進一步弘揚。
浙江大學要在新的時代使命下賦予自身嶄新的精神面貌,成為先進精神文化和時代潮流重要供給者和貢獻者。一是大力弘揚求是創新精神,形成全面的精神文化基因庫,打造更有靈魂的學術共同體,以一流大學精神和優良文化傳統涵養更多戰略科學家、卓越工程師、哲學社會科學大家及創新團隊;二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培養一流人才的豐厚滋養及精神動力,加強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持續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與傳播專項”,推動文化研究從工程性向思想性轉變;三是完善各校區、校園大片區文化功能,持續強化形象識別和文化標識系統,突出院系、學科文化特色,拓展育人微時空,打造以人為本的文化校園、美麗校園和國際化校園;四是講好中國故事、浙大故事,擦亮文化印記,打造立足自身、面向校友、輻射社會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7.推進黨建引領的系統重塑和整體智治
大學治理是新時代中國大學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推進黨建引領的系統重塑和整體智治,就是要通過黨的全面領導實現有靈魂有方向的發展,圍繞激發師生的理想信念和創新動能,打造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引領大學形態及治理體系變革,高效構建教育治理新平台、新模式、新機制,同時推進高水平數智治理,以高質量黨建統領學校整體智治,實現黨的領導、師生為本、依法治校的有機統一。
對照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使命願景,學校雖已初步構建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相適應的治理架構,但面對新征程的新挑戰仍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特別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處理好行政體系和學術體系的關係,教師、學生和職工權益的關係,中心業務、支撐服務和功能拓展的關係。從內外治理聯動方面看,學校、學部、院系、研究機構互通互聯的內部治理以及學校、政府、社會、全球網路共生共享的外部治理尚未形成整體性系統結構,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和機制需不斷健全,以師生為本、多元主體良性互動的治理格局需進一步最佳化。從數智治理方面看,“網上浙大”建設的目標和路徑需更加明晰,以數位化手段推進學校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性變革的動力需進一步增強。
浙江大學要成為黨建引領改革發展的標桿示範,全面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形成黨建統領的整體智治架構,加快建立現代化大學治理體系。一是堅持政治統領,強化“兩個確立”“兩個維護”制度保障,構建綜合集成、科學高效的黨建統領數位化協同治理體系,打造一批黨建領域數位化創新套用;二是堅持共治聚力,加快推動治理體系的內部完善與外部協同,強化開放治理、多元參與、整體聯動,建立師生、校友、社會等多元利益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結構,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三是堅持智治賦能,以數位化牽引撬動學校治理現代化,系統重塑學校治理的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和手段工具,探索學校整體智治的實現路徑;四是堅持依法治校,堅持黨的領導,以師生為中心,依法治理、科學建制、權責明晰、合規辦學,形成完備的大學規章制度體系、高效的大學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大學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大學法治保障體系,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8.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支撐和配置
辦學資源是大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建立可持續的資源保障體系,需要重塑辦學的空間、人力和財力資源系統,構建核心層、緊密層、合作層格局有序、風險可控的資源統籌機制,更加有效配置有限資源,注重人的主體性的資源供給,使資源供給各方都能夠在整個體系中穩健運行,營造支撐更大夢想的可持續資源體系。
對照資源支撐的使命願景,浙江大學近年來實施了有效的資源管理和配置機制改革,支撐學校發展的資源條件明顯改善,但相比學校快速發展的需求仍有資源缺口,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生態環境需進一步提升。資源拓展能力有待繼續增強,靈活運用各種發展資源的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還沒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資源配置和師生需求的匹配需進一步強化。
浙江大學需要更高質量資源支撐,並圍繞人進行資源配置。一是要全面提升資源管理能力,將資源拓展作為院系和研究平台領導班子的重要職責,主動謀劃高質量資源增量,進一步挖潛擴容、最佳化提升;二是深化資源體系改革,提高全校資源的戰略統籌能力,積極拓展外部資源,確保政府支持、社會捐贈、基金規模穩步增長,不斷增強學校和學科發展動能;三是提升資源動態調整和最佳化配置的現代化水平,完善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促進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聯動共享;四是堅持以人為核心配置資源,通過高水平人才領銜重大任務,爭取更多的資源用於人才隊伍;五是全面實現辦學資源為人的成長服務,不斷改進支撐人才發展的生態環境,推動重大平台為人的成長成才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支持。
結 語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超越的過程,需要一代代浙大人接續奮鬥,紮根中國大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的浙江大學將自覺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致力於打造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一流師資隊伍,塑造專業精通的“經師”和德厚流光的“人師”,自主培養德性完備和知識能力卓越的優秀人才。學校將秉持和弘揚求是創新精神,努力引領世界學術和思想前沿,服務中國自主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構,回答中國與世界的大問題、真問題,奮力提升國家科技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持續探索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浙江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囑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的戰略使命引領下,牢牢把握中華民族的歷史方位和未來命運,以自信踏實的學術底氣展開廣闊深邃的育人和科研新氣象,積極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範式新道路,努力建成世界頂尖的高等學府。
內容解讀
《紅皮書》包括1個總報告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學技術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社會服務、文化建設6個分報告,均由“歷史與實踐”“使命與願景”“策略與行動”三個章節組成。其中,“歷史與實踐”部分回顧浙江大學或各專題領域的辦學歷程,總結實踐經驗;“使命與願景”部分著眼於面臨當今世界多元挑戰下學校在新發展階段的自身選擇、使命和願景,釐清專題領域的一般概念、中國特色、浙大特點和階段性特徵的內涵;“策略與行動”部分深刻剖析當前遇到的重大問題、存在的主要矛盾,並務實地提出戰略性突破方向的重點舉措,形成師生員工共同的行動指南。